ccs碳捕捉技術原理?
碳捕捉
碳捕捉,就是捕捉釋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壓縮之后,壓回到枯竭的油田和天然氣領域或者其他安全的地下場所。
碳捕捉,即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 含義為將工業生產中的二氧化碳用各種手段捕捉然后儲存或者利用的過程。吸引力在于能夠減少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有害氣體——溫室氣體。在世界石油會議(WPC)上,能源行業的老總們都熱切希望把它當作一個解決氣候將變暖的方案。但是,技術瓶頸仍然存在,大規模發展的價格依然昂貴,讓項目進行困難重重。
封存
一個經常被談及的可能性就是碳捕捉和封存(CCS),也就是把二氧化碳深埋于地下。能源公司對這項技術有著很高的期望(見圖表)。
但是有兩個問題。其一是沒人知道這項技術是不是真的那么管用(或者說,是不是深埋的二氧化碳不會泄露)。另外一點便是雖然我們還不知道效果如何,可以肯定的一點是CCS技術很貴--它高昂的成本甚至使替代能源都顯得十分具有吸引力。
原理
捕捉
“捕捉”碳并不難。二氧化碳和胺類物質發生反應。二者在低溫情況下結合,在高溫中分離。這樣,可以使電廠產生的廢氣在排放前通過胺液,分離出其中的二氧化碳;之后在適當的地方加熱胺液就可以釋放二氧化碳。更好的方法是使煤和水發生反應,產生一種二氧化碳和氫氣的混合物。在這種混合物中二氧化碳含量比一般電廠廢氣中的更高,所以更容易分離。之后燃燒的就是純氫氣了。
碳捕捉
這套處理工序成本很高,但沒有證據表明這個方法是沒有效果的。丹麥一家使用單乙醇胺做二氧化碳吸收劑的實驗廠已經運行了兩年。法國的阿爾斯通公司一所設在威斯康星的使用氨水捕捉碳的實驗基地也即將建成完工。
埋藏
真正麻煩的是下一個步驟。二氧化碳需要長期埋藏,因此必須達到很多要求。要成功地封存二氧化碳,需要一塊在地平面1000米以下的巖體。在這樣的深度,壓力會將二氧化碳轉換成所謂的“超臨界流體”,只有這樣狀態的二氧化碳才不容易泄露。另外,這片巖體還要有足夠多的氣孔和裂縫來容納二氧化碳。最后,還需要一塊沒有氣孔和裂縫的巖層來防止泄露。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