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監測布點方案?
一、二氧化硫監測布點方案?
對二氧化硫污染源的監測布點方案:先設1#點為對照點,設在上風向100米處。距污染源下風向以扇形布設監測點位,共設三層,第一層距污染源20米布三個點,點位相距50米即可。第二層距污染源50米設2個點。第三層距污染源100米設2個點即可。
二、房地產類環評需要有環境監測計劃嗎
環評中的監測主要有兩類:一是環境現狀的監測:主要是監測分析項目所在地環境質量狀況,監測值將作為環境本底值。檢測的項目包括空氣檢測,水檢測,噪聲檢測。
二是污染源監測 :(1)分析現有工程排污達標情況 (2)作為環評項目工程分析排污源源強估算依據。檢測的項目包括空氣檢測,水檢測,噪聲檢測,有些還涉及地下水,土壤的監測。
其中污染源監測 ,是擴建項目,繼改項目需要做的。新建項目一般不需要。
三、簡要說明如何制定地表水污染監測方案
地表水質監測方案的制定。 (一)基礎資料的收集 在制定監測方案之前,應盡可能完備地收集欲監測水體及所在區域的有關資料,主要有: (1) 水體的水文、氣候、地質和地貌資料。 (2)水體沿岸城市分布,工業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況、城市給排水情況等。 (3)水體沿岸的資源狀況和水資源的用途;飲用水源分布和重點水源保護區;水體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計劃等。 (4)歷年水質監測資料。 (二)監測斷面和采樣點的設置 1.設置原則 (1)在對調查研究結果和有關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根據水體尺度范圍,考慮代表性、可控性及經濟性等因素,確定斷面類型和采樣點的數量,并不斷優化。 (2)有大量污水排入江河的主要居民區、工業區的上游和下游,支流與干流匯合處,入海河流河口及受潮汐影響河段,國際河流出入國境線出入口,湖泊、水庫出入口 ,應設置斷面監測斷面。 (3)飲用水源地和徑流主要風景游覽區、自然保護區,以及與水質有關的地方病發區、嚴重水土流失區及地球化學異常區的水域或河段,應設置監測斷面。 (4)監測斷面的位置要避開死水區、回水區、排污口處,盡量選擇水流平穩、水面寬闊、無淺灘的順直河段。 (5)監測斷面應盡可能與水文測量斷面一致,要求有明顯岸邊標志。 2.河流監測斷面的布設 為評價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質,需要設置背景斷面、對照斷面、控制斷面和消減斷面。 (1)背景斷面:設在基本上未受人類活動影響的河段,用于評價一完整水系的污染程度。 (2)對照斷面:為了解流入監測河段前的水體水質狀況而設置。 (3)控制斷面:為評價監測河段兩岸污染源對水體水質的影響而設置。 (4)消減斷面:是指河流收納廢水和污水后,經稀釋擴散和自凈作用,使污染物濃度顯著降低的斷面,通常設在城市或工業區最后一個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3.湖泊、水庫監測垂線的布設 湖泊、水庫通常只設監測垂線,當水體復雜時,可參照河流的有關規定設置監測斷面。 (1)在湖的不同水域,如金水區、出水區、深水區、湖心區、岸邊區,按照水體類別和功能設置監測垂線。 (2)湖區若無明顯功能區別,可以網格法均勻設置監測垂線,其垂線數根據湖面積、湖內形成環流的水團數及入湖河流數酌情確定。 4.海洋 根據污染物在較大面積海域分布不均勻性和局部海域的相對均勻性的時空特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運用統計的方法將監測海域劃分為污染區、過渡區和對照區,在三類區域分別設置適量的監測斷面和采樣曲線。 5.采樣點位的確定 對于江、河水系,當水面寬 100時,設左、中、右三條垂線 在一條垂線上,當水深小于5m時,只在水面下0.5m處設一個采樣點;水深不足1m處,在1/2水深處設采樣點;水深5-10m時,在水面下0.5m處和河底以上0.5m處各設立一個采樣點;當水深大于10m時,設立三個采樣點,即水面下0.5處、河底以上0.5m處以及1/2水深處各設立一個采樣點。 湖泊、水庫監測垂線上的采樣點的布設與河流相同,但如果存在溫度分層現象,應先測定不同水深處的水溫、溶解氧等參數,確定分層情況后,再決定垂線上采樣點位和數目,一般除在水面下0.5m和水底上0.5m處設點外,還要在每一斜溫分層1/2處設點 海域的采樣點也根據水深的分層設置,如水深50-100m,在表層、10m層、50m層和底層設采樣點。 監測斷面和采樣點位確定后,其所在位置應有固定的天然標志物,使每次采集的樣品都取自同一位置,保證其代表性和可比性。 (三)采樣時間和采樣頻率的確定 我國水質監測規范要求如下: (1)飲用水源地全年采樣監測12次,采樣時間根據具體情況選定。 (2)對于較大的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全年采樣監測的次數不得小于6次。采樣時間為豐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樣2次 (3)潮汐河流全年在豐、枯、平水期采樣監測,每期采樣兩天,分別在大潮期和小潮期進行。 (4)設有專門監測站的湖泊、水庫,每月采樣監測一次,全年不少于12次。 (5)背景斷面每年采樣一次,在污染可能較重的季節進行。 (6)排污渠每年采樣監測不少于三次。 (7)海水水質常規監測,每年按豐、平、枯水期或季度采樣監測2-4次 (四)采樣及監測技術的選擇 要根據監測對象的性質、含量范圍及測定要求等因素選擇設當的采樣、監測方法和技術。 (五)結果表達、質量保證及實施計劃 水質監測所得的眾多化學、物理以及生物學的監測數據,是描述和評價水環境質量,進行環境管理的基本依據,必須進行科學地計算和處理,并按照要求的形式在監測報告中表達出來。 質量保證概括了保證水質監測數據正確可靠的全部活動和措施。質量保證貫穿監測工作的全過程。 實施計劃是實施監測方案的具體安排,要切實可行,使各個環節工作有序、協調地進行。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