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包括哪些內容
一、節能減排包括哪些內容
節能減排包括內容有:
以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現有設施升級改造、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為重點,提升脫氮除磷能力。
以制漿造紙、印染、食品加工、農副產品加工等行業為重點,繼續加大水污染深度治理和工藝技術改造。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請大型客車、重型牽引掛車、城市公交車、中型客車、大型貨車準駕車型:(一)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員死亡,承擔同等以上責任的;(二)醉酒后駕駛機動車的;(三)再次飲酒后駕駛機動車的;(四)有吸食、注射毒品后駕駛機動車行為的,或者有執行社區戒毒、強制隔離戒毒、社區康復措施記錄的;(五)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超員、超速、違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運輸危險化學品構成犯罪的;(六)被吊銷或者撤銷機動車駕駛證未滿十年的;(七)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駕駛機動車,發生負同等以上責任交通事故造成人員重傷或者死亡的。
而節能減排出自于我國“十一五”規劃綱要。“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
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維護中華民族長遠利益的必然要求。
節能減排有廣義和狹義定義之分,廣義而言,節能減排是指節約物質資源和能量資源,減少廢棄物和環境有害物(包括三廢和噪聲等)排放;狹義而言,節能減排是指節約能源和減少環境有害物排放。
節能減排包括節能和減排兩大技術領域,二者有聯系,又有區別。減排項目必須加強節能技術的應用,以避免因片面追求減排結果而造成的能耗激增,注重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均衡。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所稱節約能源(簡稱節能),是指加強用能管理,采取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以及環境和社會可以承受的措施,從能源生產到消費的各個環節,降低消耗、減少損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費,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我國快速增長的能源消耗和過高的石油對外依存度促使政府在2006年年初提出:希望到2010年,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兩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減少一成。這兩個指標結合在一起,就是我們所說的“節能減排”。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第一條為了推動全社會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氣、生物質能和電力、熱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過加工、轉換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種資源。
第三條本法所稱節約能源,是指加強用能管理,采取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以及環境和社會可以承受的措施,從能源生產到消費的各個環節,降低消耗、減少損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費,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第四條節約資源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國家實施節約與開發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的能源發展戰略。
第五條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節能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年度計劃,并組織編制和實施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年度節能計劃。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每年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報告節能工作。
第六條國家實行節能目標責任制和節能考核評價制度,將節能目標完成情況作為對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考核評價的內容,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每年向國務院報告節能目標責任的履行情況。
第七條國家實行有利于節能和環境保護的產業政策,限制發展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發展節能環保型產業。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節能工作,合理調整產業結構、企業結構、產品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推動企業降低單位產值能耗和單位產品能耗,淘汰落后的生產能力,改進能源的開發、加工、轉換、輸送、儲存和供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國家鼓勵、支持開發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二、如何理解節能監察與節能監測,能源審計等的關系
發展前景很好,由于節能減排列入了國家的強制性計劃,同時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
三、節能減排措施 節能減排措施和建議 節能減排措施有哪些
節能減排措施:少開車、乘坐公共交通、少用電、少用水、少買東西、少包裝、用布袋取代塑料袋、減少一次性筷子使用、盡量少用電梯、使用冰箱注意節能、合理使用電腦、合理使用打印機、采用節能的公共照明方式、合理采暖等。
節能減排有廣義和狹義定義之分,廣義而言,節能減排是指節約物質資源和能量資源,減少廢棄物和環境有害物(包括三廢和噪聲等)排放;狹義而言,節能減排是指節約能源和減少環境有害物排放。
當前,實現節能減排目標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2006年以來,全國上下加強了節能減排工作,上級部門發布了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制定了促進節能減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區、各部門相繼做出了工作部署,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但是,2006年全國沒有實現年初確定的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的目標,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節能減排工作的難度。更為嚴峻的是,2007年一季度,工業特別是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增長過快,占全國工業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業增長20.6%,同比加快6.6個百分點。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