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盆栽小樹苗怎么養(yǎng)?
復制的太煩,簡單的來說,現(xiàn)在是冬季,一般放在室內,要有充足的陽光,還有一點最重要,無論什么植物在冬天要少澆水
雞蛋殼是否能供給植物營養(yǎng)
1.蛋殼不能直接當肥料施用。會招蟲,燒根。
2. 處理蛋殼的方法。
(1)就是洗凈,去膜,烘干或曬干,壓碎后再用。這個方法一般是用于做底肥;或者拌土改良土壤;或者灑在土面上防治蝸牛和渝蛞(俗稱鼻涕蟲)的。這個我還真試過。因為院子里蝸牛和渝蛞很多,尤其在雨后。但是蛋殼要經(jīng)常撒,若不更換,這些軟體動物還會繞道找到路來吃菜的。
(2)直接壓碎蛋殼后裝瓶,灌水,封蓋等待漚熟后稀釋施用。以前我都是用這種漚熟(灌水)的辦法的。但是時間很長最少3-6個月。蛋殼漚熟時就沒有臭味了。其實所有的廚余也可以用這種最笨的辦法做,就是時間太久,菜菜等不及呀。上兩張圖給大家看看吧。這個辦法主要是收集液肥。液肥用完了,剩下的渣可以拿去用作基肥。
3. 在網(wǎng)上剛搜來一個新方法:肥料 自然鈣
材料: 蛋殼、米醋
制作: 蛋殼半瓶 加 米醋 浸沒蛋殼
蛋殼要去內膜、米醋分二次加、無氣泡後可使用
使用時稀釋500倍(或加少許至微生物液肥中一起使用)
落葉怎樣做肥土
落葉肥料,屬于典型的純天然有機肥料,是一種速效性緩效性兼有的肥料,也基本上是一種完全肥料,一般作基肥施用,適用于各類土壤和各種作物。具體步驟如下:
一、樹葉制肥
入秋,樹葉開始下落。此時開始收集樹葉,把它投入已挖好的坑中(30厘米深,長、寬根據(jù)樹葉量多少而定)。以后按照一層樹葉(10厘米厚,樹葉上要灑適量 水,始終保持濕潤)一層濕土(5厘米厚)堆積,直到樹葉落完。最上層為落葉,一般堆厚50-60厘米。翌年3-4月份,樹葉已相互黏連成塊,有臭味,內部 深褐色。在該樹葉作肥用之前1周,讓上層樹葉晾曬至可以燃燒時點燃。因下部落葉潮濕,大部分樹葉不能充分燃燒,灰呈黑色,只有小部分燃燒充分,灰呈灰白 色。等火熄滅后,把下層樹葉翻上來晾曬至可以點燃,重復第1次燃燒步驟。一般需進行2-3次晾曬燃燒,才沒有大的樹葉剩余。處理的最終結果是燒成灰的樹葉 與土混成一體,色深淺適中,有燒味,質地松軟適宜。此時即可作有機肥使用。加入適量的化肥,可用作育苗營養(yǎng)土,還可大大減少苗期病害的發(fā)生;定植蔬菜苗 (如辣椒苗)時作基肥穴施,使植株長得壯實,病蟲害少。此種樹葉制肥的優(yōu)點:經(jīng)過多次燃燒,可以殺死其中的病菌和害蟲及其卵,若在溫室內操作,還可起到驅 逐蚜蟲、白粉虱和降低霜霉病發(fā)生率等作用;大小樹葉灰片適中,施入土壤可改良其結構;春季施于植株旁,利于增溫,促進植株生長健壯,同時還可減少作物病蟲 害的發(fā)生。缺點:費工費時;點燃時,容易污染環(huán)境。
二、雜草種子制肥
在黃河灘區(qū)潮濕的洼地、水溝邊生活著一種雜草叫稗草,屬禾本科,其生命力頑強,分蘗力也強,根系發(fā)達,吸收力旺,結的種子多,且營養(yǎng)豐富。8-9月份是稗 草種子成熟的時期。若在其種子自落前割取其穗部,適當晾曬后,將穗部截成3-5厘米小段,然后在鍋內炒熟,最后灑水適量(炒熟料含60-70%的水)進行 發(fā)酵半個月即可作有機肥料應用(因其有特殊的香味,施用時摻入適量防治地下害蟲的農(nóng)藥);或者把晾曬干的稗草穗部用打料機打碎后喂家畜,再用家畜糞便作有 機肥料,效益更佳。此種制肥優(yōu)點: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取材方便,節(jié)約生產(chǎn)成本;作基肥施用,可以改良土壤;作追肥,可改善農(nóng)產(chǎn)品品質(如減少西瓜白筋 病的發(fā)生),提高農(nóng)產(chǎn)品產(chǎn)量。缺點:一次制作量少,費工費時,不利于大面積推廣。
三、樹落花制肥
楊樹是雌雄異株樹種,每年3月份雌株上的花序(尤其是大齡樹)數(shù)量太大,相互爭奪養(yǎng)分,就有相當一部分花序落地。這不但影響了衛(wèi)生而且影響了美觀。若把蕾 期的落花序收集起來稍加漚制,即是一種不錯的肥源。一般的漚制方法:把地上的楊花花序掃成一堆,灑入適量水,摻入1%尿素,外加厚塑料膜覆蓋,堆漚15- 20天即可使用。若把其中的花序軸清除掉,可以作無土栽培基質。因為楊花花蕾個體很小,外觀上和土壤中的團粒結構極相似,若摻入少量細沙,作無土栽培基質 效果更好。此種制作肥料的優(yōu)點在于材料幼嫩,漚制腐熟快;大小與形態(tài)和土壤團粒相似,可更好地改良土壤,如增加黏地土壤的通透性。缺點:隨著環(huán)保意識的增 強,楊樹雌株的種植越來越少(楊樹雌株落楊綿,影響環(huán)境衛(wèi)生),因而取材量更少。
希望有條件的地方,試用以上方法或其他簡易方法,充分挖掘農(nóng)村中的可利用資源來制作一些有機肥,以減少生產(chǎn)成本,多收益。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