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改水田整地流程?
1.規劃好灌溉用井。地下水灌區,首先要規劃好灌溉用井。每眼井的灌溉面積,應根據土壤質地、土層深淺和漏水情況而定。一般一眼六寸泵的機井能灌溉水田3—5公頃。
2.平整土地做池。新開的水田,應根據土地的平整程度或高低差的大小,來規劃水田池子的大小。第一年原則是隨高就高,大小均可,但每個池子內的地表土高低差不應超過10厘米。高低差太大不僅平地工程量大,而且高崗地把耕層土都移走,剩下生土層肯定長不出好莊稼。水田地的平整和池子的大小應逐年規劃整理,3—5年才能達到整齊標準。平地時,如果沒有水準儀等設備測量時,可購買直徑1厘米左右的透明塑料管,在里邊灌進清水后,拉到地里做水平尺用,測量后釘木樁等做好標記即可。
3.防止除草劑藥害。要改造的玉米地,凡是用過阿特拉津、嗪草酮、賽克津、煙嘧秀等除草劑的,兩年內不宜改種水稻。因為上述這些除草劑的殘效期長,容易使水稻受藥害。如果這些玉米地一定要改做水田的話,注意使用沃土安、豐收佳等農藥殘留降解劑。沃土安是由不飽和有機酸、磷酸酶激活劑、微生物能量物質和多種微量元素復合而成的農藥解毒劑。
4.鹽堿地的改良。需要改造的旱田PH值達到或超過8.0時,就應增施脫硫石膏、硫酸鋁或禾康、快攻、金科瑞菌劑等鹽堿改良劑進行改良。無論使用什么改良劑,最好都要和排水洗堿相結合,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5.增施有機肥。新改良的鹽堿地,因施用改良劑后再泡田沖洗,雖然改良了鹽堿性狀,但同時也沖走了有用的東西。所以改良后的鹽堿地必須增施有機肥。同時,施用生物菌劑或菌肥,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生產出優質高產的水稻。
6.雜草的防除。旱田改成水田后,雜草的組成群落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一般第一年與老稻田相比,雜草群落的相似系數為0.48,第二年提高到0.69,第三、第四年上升至0.83—0.84左右,需4—5年后雜草群落才由旱生型、濕生型向濕生型、水生型雜草轉變,新老稻田的雜草群落才能基本達到一致。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