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破壞生態平衡的例子
構成生物圈的各類生態系統,在結構和功能上都有各自的特點,起著特殊的作用,共同維持著生物圈的正常功能,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生態平衡。
食物鏈是指生物相互制約、相互依存所形成的食物網絡關系。如草原生態的食肉動物—食草動物以及昆蟲—鳥類等,它們互相制約,共生共榮。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自然和諧的。在非洲大草原,以獅子、獵豹和獵狗為代表的食肉動物專吃食草動物,它們對角馬甚至斑馬的獵殺是兇殘的,但這種殘酷的捕殺既是食肉動物生存繁衍的需要,同時也是保持草原植物繁茂和生態平衡所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沒有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的控制,食草動物就會迅速發展起來,當食草動物發展到一定數量,草原就難以承受,草原退化,食草動物也就失去生存和發展的條件。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的捕殺,不僅能控制食草動物種群的數量,從某種意義上說同時也是提高食草動物的質量。生物學家經過長期的野外考察證明,食肉動物在獵捕過程中,選擇的對象往往是病殘弱小的食草動物,這無疑有利于物種的優勝劣汰。從這一點說,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的兇殘捕殺,就顯得自然合理,天經地義了。
食肉動物以食草動物為食,在控制食草動物種群數量的同時保護了草原,各類飛鳥對昆蟲的捕食和食肉動物一樣,也起到保護草原的作用。而飛禽走獸的糞便則成為上好肥料,促使各種植物的生長。這種以植物為主體,食草動物、食肉動物以及昆蟲—鳥類為客體所形成的食物鏈,對維護草原的生態平衡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呼倫貝爾草原,是我國北方最大的草原之一,那兒牧草豐茂,牛羊成群,是我國最大的牧業基地。可是,歷史上由于這兒野狼成群,對牧業的發展構成嚴重的威脅,為了保護人畜的安全,當地牧民曾經組織過大規模的獵捕野狼活動,使野狼的數量銳減,剩下為數不多的狼再也不敢以草原為家,以牛羊為食,統統搬到深山老林里去了。野狼不見了,畜牧業空前發展,在牛羊種群不斷增加的同時,野兔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野兔和牛羊爭食牧草,草原難以承載,導致草場急劇退化,使草原面臨沙化的危險。
事實使人們認識到,食物鏈的任何一個環節一旦出現了問題,災難也就快要降臨了。野狼在饑餓的時候,固然偷獵牛羊,但在正常情況下,野狼是以野兔為食的。從這一點上說,是野狼控制了野兔的繁殖和發展,避免了野兔和牛羊爭食的現象,保證了草原的正常生態環境。當牧民認識到這一自然規律后,對野狼也就寬容了許多,再也不談狼色變、見狼就打了。
人類不僅是生物圈中的一部分,而且對生物圈中的各個生態系統起支配作用。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保護各個生態系統,促進生態平衡;人也能夠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掠奪資源,破壞生態平衡。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人類不能超自然而存在,保護生態平衡,也是保護人類自己,一旦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危及整個生物圈,人類自身也在劫難逃。
下列實例不屬于中和反應的是( ?。? A.金屬表面銹蝕后,可用稀鹽酸進行清洗 B.蚊蟲叮咬時會向人
A、用鹽酸除鐵銹,鐵銹的主要成分為氧化鐵,鹽酸與氧化鐵反應不屬于中和反應,故與中和反應原理無關;
B、蚊蟲叮咬時會釋放出一種酸,而稀氨水為堿,這是酸和堿的反應屬于中和反應,故與中和反應原理有關;
C、氫氧化鋁屬于堿,胃酸的成分主要是鹽酸,屬于酸和堿的反應,故與中和反應原理有關;
D、熟石灰為氫氧化鈣,屬于堿,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屬于酸和堿的反應,故與中和反應原理有關;
故選A.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