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臨時用地恢復規定?
一、恢復植被和林業生產條件的標準設定
堅持恢復原則,恢復林地土壤、恢復原有植被為主要目標;恢復植被的植物選擇、工序要求、質量標準等,由省級林業主管部門參照《裸露坡面植被恢復技術規范》(GB/T 38360—2019)確定;省級林業主管部門可以結合實際,提高有關指標的標準或者補充部分指標,設定施工完成期限和養護期的具體期限標準。
二、補種樹木的標準設定
補種樹木,要以確保森林面積不減少、森林質量不下降為主要目標;優先在原地進行,原地無法滿足補種株數要求的,超出株數可以異地補種;補種樹木的樹種選擇、工序要求、質量標準等,由省級林業主管部門參照《造林技術規程》(GB/T 15776—2016)等標準、規范確定;補種樹木的期限根據當地造林季節確定,省級林業主管部門可以按照整地、造林作業、撫育管護等工序分別設定相應期限。
三、費用標準設定
恢復植被和林業生產條件、補種樹木所需費用,應當按照成本合理確定。恢復植被、補種樹木的費用標準,可以參考當地森林植被恢復費的具體征收標準確定;恢復林業生產條件的費用標準,可以參考當地土地復墾費的具體征收標準確定。
農林業生產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采取下列措施可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1、增施有機肥。增施羊欄糞、兔子糞、圈肥、廄肥、堆肥、漚肥、餅肥、人糞尿、河湖泥、沼渣、沼液等有機肥,都可以快速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2、秸稈還田。研究表明,秸稈直接還田比施用等量的漚肥效果更好。目前,主要推廣小麥、玉米秸稈還田技術。但在秸稈還田時,應適量增施氮肥,提高土壤的碳氮比,避免微生物與作物爭奪氮肥。 在給果樹深翻施肥時,填埋落葉、雜草、病僵果等,與農田里進行秸稈還田的作用是一致的。
3、糧肥輪作、間作,用地養地相結合。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復種指數越來越高,致使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肥力下降。實行糧肥輪作、間作制度,不僅可以保持和提高有機質含量,還可以改善土壤有機質的品質,活化已經老化了的腐殖質。
4、栽培綠肥。栽培綠肥可為土壤提供豐富的有機質和氮素,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及土壤的理化性狀。主要綠肥品種有紫花苜蓿、綠豆、田菁等。
5、行間覆草(果園蓋草)。夏季在果樹或農作物的行間覆蓋20厘米厚的雜草或農作物秸稈,既可以抗旱保墑,又可以防除雜草,秸稈腐爛后還可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6、果園生草。在果樹的行間種植三葉草、鼠尾草、紫花苜蓿等專用牧草或實行自然生草,待雜草長到30厘米左右進行刈割,覆蓋于樹盤或行間,腐爛后也可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
怎樣改良土地,以達到種植有機蔬菜的要求?請給與比較有權威的答案
要是土地污染比較嚴重你還是換一塊地種植吧,改良的費用很高的,要是常規的土地就不用改良了,有機蔬菜的轉換期是兩年得,就是轉換的你的土地,過了兩年以后,你在這塊地上按照有機要求種植什么品種蔬菜都是有機的了
人類活動對土壤造成了哪些破壞
剛才發1、垃圾填埋,產生COD、BOD濃度非常高的滲濾液,深入土地中。 2、排放到大氣中的污染物(包括重金屬、揮發性有機物、多環芳烴等等)吸附在細微顆粒上通過自然沉降或者雨洗落到地面上對土壤造成污染。 3、通過使用殺蟲劑、除草劑、化肥將大量有機物施加到農田里,從而對土壤造成污染,這部分污染物大部分都是難降解的,即常說的POPS。 4、氣態污染物如NO2,SO2排放到大氣中進一步與大氣顆粒物中的鹽分反應生成強酸鹽,隨雨水或自然沉降進入土壤,影響土壤的PH值。 5、過度放牧或者林地過度開墾使其表面過度裸露,使得水土流失加劇,也是對土壤的一種破壞。(請把我的答案設為最佳) 其實就是我沒登陸的時候發的,請把發1、垃圾填埋,產生COD、BOD濃度非常高的滲濾液,深入土地中。 2、排放到大氣中的污染物(包括重金屬、揮發性有機物、多環芳烴等等)吸附在細微顆粒上通過自然沉降或者雨洗落到地面上對土壤造成污染。 3、通過使用殺蟲劑、除草劑、化肥將大量有機物施加到農田里,從而對土壤造成污染,這部分污染物大部分都是難降解的,即常說的POPS。 4、氣態污染物如NO2,SO2排放到大氣中進一步與大氣顆粒物中的鹽分反應生成強酸鹽,隨雨水或自然沉降進入土壤,影響土壤的PH值。 5、過度放牧或者林地過度開墾使其表面過度裸露,使得水土流失加劇,也是對土壤的一種破壞。(請把我的答案設為最佳) 這個消息的設為最佳,不要設這個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