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中施用化肥,其有效利用率只有25%,請大家分析下原因
你說的太絕對了吧?不同的化肥成分不同,在水稻中的作用不同,利用率也不同。
一、硝態氮肥。不宜在水稻田中施用。這是因為:硝態氮肥一是易溶于水 并產生硝酸根陰離子和相應的陽離子,是速效性氮肥。各種硝態氮肥的溶解度都很大,吸濕性強,在雨季吸濕后能化為液體,給施用帶來許多不便。二是不能被土粒吸附。由于硝酸根是帶有負電荷的陰離子,不能被帶負電荷的土壤膠粒吸附,所以,硝態氮肥施入土壤后只能存在于土壤溶液中,并隨土壤水分運動而移動。在農田進行灌溉,或降雨的條件下,它易被淋洗到土壤深層;反之,當氣候干燥,土壤蒸發量大時,它又可隨土壤毛管水向上移動,甚至集聚在土壤表層。三是易脫氮損失 在土壤淹水或嫌氣的條件下,硝酸根離子由于反硝化作用,而形成各種作物不能利用的氧化氮氣體或氮氣而脫氮損失。反硝化作用經常發生于水田中。
硝態氮肥一般用于旱作追肥較為理想,增產效果很好。但硝態氮用于水稻田的效果就不如銨態氮肥好。其主要原因是硝態氮移動性大,氮素易隨水進入水稻田的還原層,在還原層中,由于反硝化作用,把硝態氮還原成氮氣或氧化氮氣逸山水面而揮發損火。應該指出,水田施用銨態氮肥時,必須施到還原層中,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二、含氯化肥。對氯不敏感的作物,如水稻、棉花、大麻等,在施用含氯化肥時,不但可以節約購肥成本,而且對某些作物施用效果更佳。例如棉花、大麻等纖維作物,施用氯化鉀在利于增加其纖維長度和韌度;在水稻田中施用含氯化肥,效果也往往好于含硫肥料,原因是可以減少硫化氫對稻根的毒害。
三、硅肥。能降低稻飛虱的危害程度,有明顯的抗病蟲害的能力;施硅肥的地塊每公頃增產率在10.2—14%;施硅肥地塊米質好、口感佳、相應的提高了商品價值。這是因為:施硅肥后,水稻植株吸收二氧化硅于稻體中形成硅化細胞,因此增強了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具體說,大多數寄生性的真菌、包括稻瘟病真菌,都是通過表皮細胞侵入植物體內的,當施入硅肥后水稻吸收硅素增加,固定硅與植物表皮細胞壁結合時形成一種機械屏障,以防真菌的菌絲及昆蟲、幼蟲侵入植物體內。另外,水稻葉面硅化細胞增多,不易受到酶的分解,從而防止隨酶解形成的真菌絲入侵,這就是硅肥抗病蟲害的生理功能;同時施硅肥水稻植株中二氧化硅增多,莖中維管束增粗,組織變的結實,增加了水稻抗倒伏的能力。當莖葉和稻殼中的二氧化硅含量增加,稻谷米粒重提高,大米的品質也得到改善。米白、整米粒提高,米蛋白質含量降低,黏度適中做出大米飯有香味。所以,水稻是喜硅作物,施入后增加了植株細胞壁強度,促進植株挺拔、葉片堅挺、葉片與莖夾角減小,水稻群體結構合理改善了田間通氣條件,適宜密植,有利光合作用,稻谷成熟度整齊達到多穗高產。其次,硅能改善植株體內的通氣組織,增強根系的氧化能力,減輕和防止低價鐵、錳、鎘、鉻等還原物質的吸收對水稻毒害作用。還有,硅肥能增強水稻體內磷、氮等營養素有活性。最后,硅肥能夠調節土壤的酸度,硅肥中的氧化鈣、氧化鎂等成份對水稻也有很多好處。
因此說,不同的化肥適合不同的農作物,有效利用率不能一概而論。當然,有些化肥的確不適合在水稻田中施用。
不知道這樣算不算回答了你的問題。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