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土壤肥力?
一、增施有機肥
通過施用人、畜的糞、尿肥及堆肥、漚肥、綠肥等有機質含量高的農肥來增加和保持土壤有機肥含量,有條件的地方可大量施肥(河泥、草碳等),對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有明顯作用。
二、秸稈還田
秸稈還田是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生產能力的有效措施。一是秸稈經過堆漚后施入土壤;另一種是在作物收獲后,把秸稈切碎撒在地表后用犁翻壓,直接還田,這樣能夠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增加透氣、透水、保肥能力,從而提高土壤肥力。
三、合理輪作
合理輪作是用地養地的耕作方式,在輪作中注意兩點:一是適當增加豆科作物種植面積,在輪作過程中四年左右種一茬豆科作物可增加土壤中氮素含量,同時豆科綠肥作物經翻壓入土后,大量的根、莖、葉能夠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提高土壤肥力;二是種植耗地力作物要控制年限,豆類和瓜類作物不重茬、不迎茬,要五年以上輪作,這樣有利于恢復地力,又防治病害。
四、種草肥田
應大力提倡種植豆科牧草來培肥地力,增加經濟產量。目前可種植的有草木犀、紫花苜蓿等,以此來改善土壤,培肥地力,提高土壤生產能力。
五、合理調整農、林、牧用地比例
林業的發展恢復是平衡生態,改善氣候條件,變惡性循環為良性循環的有利措施。合理的畜牧發展可以為土壤提供大量有機質,是培肥地力,提高農作物產量的直接措施。
擴展資料
土壤肥力的評價方法:
1、土壤肥力指標包括土壤營養(化學)指標。土壤物理性狀指標、土壤生物學指標和土壤環境指標等多種因子,并且全部因子都以數值表示,這樣進行土壤肥力評價時涉及到大量的數據,個人憑直觀從這些紛繁的數據中找出它們的內部聯系很難,因此,必須借助數學方法,從多因素角度對土壤肥力進行綜合評價。
2、通常采用的數學方法有因子分析法、聚類分析法、判別分析法、主分量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主因素分析法)、因子加權綜合法等。由于選取的指標不同,分析目標的差異,選擇的評價方法也不同。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土壤肥力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