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種植胡蘿卜,土壤板結如何改良?
多謝邀請。大家好!我是長江老農,土壤板結,可能是化肥使用過量,或者是長期使用化肥、偏重使用化肥,農民忽視了農家有機肥的使用,土壤有機物含量少,造成土壤板結,水土流失嚴重, 種出的胡蘿卜,產量不高,甚至沒有胡蘿卜頭。
胡蘿卜的種植, 主要依靠農家有機肥,化肥以氮肥為主, 氮磷鉀復合肥為輔。 底肥每畝追施腐熟的農家有機肥2000公斤,選擇沙壤土種植胡蘿卜, 播種前必須精耕細作、開溝起壟, 提前10天左右噴霧化學除草劑,進行化學除草。 一般都采取直播種植,可以穴播也可以條播,穴播用鋤頭打淺穴播種,條播采用鋤頭開淺溝播種,無論穴播還是條播,每畝追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20公斤做基肥。種子用草木灰、殺菌劑、殺蟲劑混合拌種,也可以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浸種4——6小時后,撈出瀝干,用草木灰或細土拌種播種,播種后用細土覆蓋薄薄一層即可。最好雨前播種,然后用噴灌設備澆水。 胡蘿卜出苗后,要及時中耕除草,松軟土壤,清溝瀝水,每畝用150公斤人糞尿或畜禽糞便稀釋兌水50倍澆施,每百斤稀釋的人糞尿再加入250克尿素攪拌均勻。胡蘿卜追肥可以用農家有機肥進行追肥,每畝用腐熟發酵的農家有機肥2000公斤, 加入餅肥、草木灰各50公斤混合攪拌均勻條施或穴施蓋土,追施可選擇雨后土壤潮濕時進行。 胡蘿卜種植使用農家有機肥過程其實也就是土壤改良過程,在種植過程中要多施有機肥,少使用化肥農藥,能降低土壤板結概率。
胡蘿卜種植過程中,如果發生土壤板結,需要進行土壤改良,可以將表層土壤換掉。挖去土壤表層 ,從荒灘荒地上取一些“生”土回來回填, 能達到改良土壤的目的。所謂“生”土,就是無污染,無種植,沒有使用化肥農藥的土壤。 前幾年山東壽光蔬菜大棚,也出現土壤板結的問題,種植戶們采用換土的方式改良土壤,定期將大棚內的土壤表層挖掉,重新到荒灘、荒地上挖掘新土回填,另外注意測土配方施肥,注意農家有機肥的使用量,在種植上以農家有機肥為主,化學肥料為輔,土壤缺什么元素肥料,就施什么肥料,蔬菜大棚外,堆放著用推土機推出的板結和鹽漬化土壤。另外還可以用酒糟、農作物下腳料、農產品深加工廢棄物、 過期變質的動物飼料等有機物還田漚肥,也能增強土壤中的有機質,達到改良土壤的目的,還能增加胡蘿卜的品質口感。土壤板結,還可以采取深翻的辦法,用鏵犁將土壤深翻,將表層土壤深翻地下,地下營養土層翻出地面,休閑一個冬季,開春后再種植胡蘿卜。總而言之,改良土壤,需要增加土壤有機質、腐殖酸,減少土壤污染。尤其是蔬菜、胡蘿卜種植,必須依靠有機肥種植。
我國農村農業耕地土壤, 農民現在一直很依賴化肥,加上農家有機肥非常稀少、稀缺,所以,農業耕地上的土壤偏酸、偏堿、鹽漬化、板結非常嚴重,農業土壤污染十分嚴重,化肥使用量逐年提高。好在大家都認識到這一點,近三年來,化肥使用量實現了零增長,農作物秸稈也基本上做到粉碎還田啦!使土壤有機物含量在增高。農業生態也引起國家和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在蔬菜種植上,現在種植戶們很重視利用農家有機肥,養殖場的動物糞便基本上被蔬菜大棚種植戶包銷了。農業種植上,農民還要繼續注意土地可持續利用,適當的進行土壤休耕輪作,改良土壤,科學施肥減少土壤污染,使我國農業生產上能夠提質增效,提檔升級,農民增收。
農村種植胡蘿卜,土壤板結如何改良?
胡蘿卜是農村家家戶戶必種植的蔬菜之一,胡蘿卜是根菜類,要求種植的土壤疏松通氣的壤土或者沙壤土、土層深厚、肥沃、保水排水比較好地塊,雖然胡蘿卜比較耐瘠薄,都是瘠薄、土壤板結地塊種植出來的胡蘿卜個頭瘦弱,品質差,產量低。
農村的耕地由于長期使用化肥、除草劑,使土壤板結和酸化,導致種植出來的胡蘿卜小、細、吃味差,沒有過去的脆、甜味,產量和質逐漸降低。板結的土壤如何改良?
我們南方地區過去由于燒硫磺,家庭燒臭煤,使下的雨都是酸性的,土壤越來越酸,越來越板結。我們是采取石灰改良、種植綠肥、大量使用圈肥、煤灰、草木灰、泥肥等方法,效果比較好。
1、深翻土地,每年農作物收獲后對耕地進行深度翻犁,加深耕作層。
2、石灰改良,石灰是一種鈣質肥料,用石灰撒入板結的土地,可以中和土壤的酸度,使土壤疏松,效果比較好,石灰改良改良一直是家鄉改良土壤的常用方法。老鄉們說,石灰多放點和每年都撒石灰,土地都被改疏松了。
3、在板結的土地施入煤灰,煤灰是農村、城鎮居民使用煤炭燒料的殘渣,煤灰可以改良粘重土壤,使土壤疏松容易耕作,是改良板結土地的很好的材料。
4、種植豆科作物,南方地區都是利用冬春季節在休閑地種植苕子、紫云英、箭舌豌豆等豆科作物,春天將植株收割作為青飼料喂豬和雞,根部就殘留在耕地,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或者將植株莖葉翻犁在土壤中,板結的土壤很快就能疏松。
5、施草皮灰,草皮灰是鏟土坎的草根、灌木林、農作物根和殘留秸稈等,經過曬干后在板結的地塊中進行堆積燃燒,然后將灰渣施入土壤中,改良板結的土地非常有效。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