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基本農田可以用作建設用地嗎?
不可以的。這個是有基本農田保護法的。任何個人、企業、單位都不能占用或者改變土地性質的。
現在耕地都有耕地紅線,這是為了保護我國十幾億人口的最基本保障。國家有國家的耕地紅線,地方也有地方耕地紅線,這個是不能碰的。政府、國家單位需要占用的,也要經國務院審批同意之后才可以,但也有規定,你占用多少耕地,你就要開墾多少土地的原則等。
農村的基本農田可以用作建設用地嗎?
農村的基本農田可以用作建設用地嗎?也是可以的,但是需要經過縣市、自治區和省政府的批準,并且需要新開墾相同數量的農用地才可以。總的來說,國家對于征占農業用地的管控還是比較嚴格的,并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做出了相關的規定和解釋。
比如《管理法》中第三十一條和三十二條“第三十一條 國家保護耕地,嚴格控制耕地轉為非耕地。
國家實行占用耕地補償制度。非農業建設經批準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墾多少”的原則,由占用耕地的單位負責開墾與所占用耕地的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沒有條件開墾或者開墾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應當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繳納耕地開墾費,專款用于開墾新的耕地。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開墾耕地計劃,監督占用耕地的單位按照計劃開墾耕地或者按照計劃組織開墾耕地,并進行驗收。
第三十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要求占用耕地的單位將所占用耕地耕作層的土壤用于新開墾耕地、劣質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就明確做出了“占用耕地補償制度”的要求,從而保證這個地區的農用地數量不會減少。
在第四十四條“第四十四條 建設占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應當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的道路、管線工程和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國務院批準的建設項目占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由國務院批準。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規模范圍內,為實施該規劃而將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分批次由原批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機關批準。在已批準的農用地轉用范圍內,具體建設項目用地可以由市、縣人民政府批準。
本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以外的建設項目占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更是做出了對于一些大型項目占用農用地的施工需要經過國務院的批準才可以。
所以,對于耕地也是可以占用的。但是需要充足的審批過程以及開發相當數量的新耕地。并且對于占用耕地來說,不是一個隨隨便便的小項目就能夠批準占用的,也不是一個人就能隨隨便便占用的。需要經過層層審批、調研之后才能做出決定。并且對于占用的耕地不能及時施工的,要及時進行耕種,以保證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農村耕地怎樣做到高產?怎樣改良農作物?
農村耕地怎樣做到高產?怎樣改良農作物?
這個問題村民小江來回答。
我國農業歷時數千年的傳承。農業的歷史演變在社會發展中有著巨大的進步。農村的耕地環境在社會發展的大潮中不斷優化,給如今的農業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就算社會在進步農業在發展,那么農耕地怎樣在現在的基礎上更上一個臺階,做到高產和對農作物的改良呢。
村民小江認為農耕地的高產,與土壤優化改良,及農作物的優化改良,是相附相依密不可分的。
一:關注土壤土層結構;優化耕地質量;提高地塊活力。
由于近代工業的崛起和飛速的發展,工業及化工類肥料取代了大部分農業有機料肥。以及工業生產對水質空氣的不同程度的污染,及對土壤結構的破壞等等,都是導至土壤酸化板結及活性降低的主要因素。從而尋至農作物生長條件匱乏,甚至惡劣而減產等。
從源頭性控制和改變生態環境,是優化耕地質量提高地塊活力的首要之舉。對于地塊本身的改良要做到:深翻耕;自然光(太陽)暴曬消毒殺菌(一般深翻耕后不低于5天的日曝);化工料肥與有機肥按比施入(最佳為1:1);在灌溉或施澆時注意水源的潔凈;盡量做到秸稈碎化還田;在深耕細耙時有條件的施入草木灰以增強土壤的透氣性及活性;若栽植紅薯地瓜等作物時盡量避免重茬等等。
二:農作物的改良。
對于農作物的改良首先選擇最優的種子(適應性強;抗性強;后期生發力旺盛等)。以優化好的地塊優化好的種糧來實現:肥地種好種,好種出好糧。加強對種植地塊及作物的管理,按季按時植種應時作物等等。
總結:要想農作物高產,選擇優良的種子,管理好肥沃的地塊及整個作物的生長和應收期等,是基本的也是起碼的基礎保證。
感謝悟空邀請,我是農村人,對于農村耕地如何做到高產,我有切身體會。這幾年農村種地的人越來越少,大量良田荒廢,農民紛紛進城務工。本應該以莊稼為主,精耕細作,但現實里卻經常看到的是農產品滯銷,賣不上價,農民紛紛抱怨種地不賺錢等負面新聞。其實并不是說一桿子打死一船人,種地就都沒有好收成。想要高產,要講究方式方法,只要精心改良農作物,獲得高產并不難。
一、因地制宜,改良土壤是基礎土壤污染這個話題在農業行業里一直沒有終結,并且愈演愈烈。為什么農作物品質上不去,市場銷售屢屢受阻呢?歸根結底是我們的土壤出問題了,土壤酸化,土壤板結,土壤細菌病毒滋生,泥土流失等現象普遍存在。原因在于人們過度施肥,過度用農藥,加之天氣原因,導致大量土壤存在嚴重問題,而大多數農民只從地上做文章,不考慮地下的感受。可是過分的欲望和貪婪,最終受害者還是農民自己。
所以想要高產,必須先改良土壤,修復土壤。可以多施有機肥,提高土壤肥力。同時注意微量元素的補充,在這里推薦測土配肥,查看土壤實際的需肥情況,再制定改良方案。
二、改變傳統作務思維,科學管理,科學種植。現在種地的大多是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人,年輕人相對較少。大多數農民依然采用傳統作務方式來耕作,不學習新的種植技術,不作思考實踐,生產出來的果品大多屬于大綜產品,品質不高,所以在市場上沒有賣點。
所以想要高產,必須了解果樹的生長規律,同時用科學的管理技術,注意病蟲害的防治,修剪,施肥,澆水等。不能采用放任不管的方式,你對土地付出多少,它給你回報多少。
三、淘汰落后的品種,選用抗病性好,適應能力強的優良品種。農產品的品質好壞與品種分不開,有的品種自身口感好,抗病性好,易于管理,產量也穩定。在市場上普遍受歡迎。有的品種病害多,難貯存,產量低。所以想要改良農作物,選擇優良品種也是勢在必行。
拿我們陜西獼猴桃來說吧,過去人們都種紅陽和秦美,現在種的人很少。因為紅陽潰瘍病很嚴重,秦美口感不好。現在大家栽種最多的就是徐香,翠香。各方面都比較好管理,產量穩定,口感適合大眾,這幾年市場行情很好,很多農民都賺了錢。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果你有其他觀點,歡迎留言評論,歡迎關注【農技天地】與你分享更多三農問題!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