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歷史?
1、先秦時期,中國分為九州,甘肅省境大部屬雍州、涼州,舊稱“雍涼之地”。
2、春秋時期,周莊王九年(前688年),秦國在己被征服的邽戎、冀戎地區,設邽縣(天水麥積區南)、冀縣(今甘谷縣),這是中國歷史上建立最早的兩個縣。
3、三國時期沿襲東漢建制。大部分地方屬曹魏,南部的部分地區屬蜀漢。
4、北宋年間,西夏統治河西時設有甘肅軍司(駐甘州,今張掖市甘州區)。這是最早出現的甘肅之名。
5、清朝時期,設陜西右布政司,后改甘肅布政司,行政中心從鞏昌(今隴西縣)遷至蘭州市,轄今甘肅、新疆、青海、寧夏省區部分范圍。
6、1950年1月8日,甘肅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轄今甘肅、內蒙古西部。
7、2018年8月30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甘肅省撤銷華亭縣,設立縣級華亭市,以原華亭縣的行政區域為華亭市的行政區域,華亭市由甘肅省直轄,平涼市代管。
甘肅東西橫跨約2000公里,南北跨度為1100多公里。
甘肅位于祖國地理中心,西北-東南方向最窄處僅有76公里地貌復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類型齊全,交錯分布,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甘肅地形呈狹長狀,東西長1655公里,南北寬530公里,復雜的地貌形態,大致可分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區域。
1、隴南山地:這里重巒疊嶂,山高谷深,植被豐富,到處清流不息。這一區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臨潭、迭部一線以東的山區,為秦嶺的西延部分。
2、隴中黃土高原:位于甘肅省中部和東部,東起甘陜省界,西至烏鞘嶺畔。這里曾經孕育了華夏民族的祖先,建立過炎黃子孫的家園,億萬年地殼變遷和歷代戰亂,災害侵蝕,使它支離破碎,尤以定西中部地區成了祖國最貧瘠的地方之一,但蘊含著無盡的寶藏,有豐富的石油、煤炭資源。
3、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部邊緣一隅,地勢高聳,平均海拔超過3000米,是個典型的高原區。這里草灘寬廣,水草豐美,牛肥馬壯,是甘肅省主要畜牧業基地之一。
4、河西走廊:斜臥于祁連山以北,北山以南,東起烏鞘嶺,西迄甘新交界,是塊自東向西、由南而北傾斜的狹長地帶。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長約1000余公里,寬由幾公里到百余公里不等。這里地勢平坦,機耕條件好,光熱充足,水資源豐富,是著名的戈壁綠洲,有著發展農業的廣闊前景,是甘肅主要的商品糧基地。
5、祁連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長達1000多公里,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終年積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體水庫,荒漠、草場、森林、冰雪等植被垂直分布明顯。
6、河西走廊以北地帶:這塊東西長1000多公里,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帶,習慣稱之為北山山地,這里靠近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風高沙大,山巖裸露,荒漠連片,具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塞外風光。
甘肅省位于中國西部地區,地處黃河中上游,地域遼闊,大部分位于中國地勢二級階梯上。東接陜西,南鄰四川,西連青海,北靠內蒙古、寧夏并與蒙古國接壤。
甘肅各地氣候類型多樣,從南向北包括了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和高原高寒氣候等四大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0-15℃,大部分地區氣候干燥,干旱、半干旱區占總面積的75%。主要氣象災害有干旱、暴雨洪澇、冰雹、大風、沙塵暴和霜凍等。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