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疫苗的發展歷史,研究現狀及發展前景?
疫苗最早萌發于我國宋代時期,用人逗接種法去預防天花。在18世紀的歐洲,英國醫生愛德華·琴納用牛痘接種法預防天花。但是,近現代我國疫苗事業起步比較晚,在新中國成立起非常重視免疫規劃,從50年代普種牛痘苗開始,我國疫苗市場幾乎從零開始發展到了300億元規模的市場。
我國疫苗行業發展歷程
從 50 年代普種牛痘苗開始,中國免疫規劃具體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計劃免疫時代:中生集團壟斷。1970-2000年國內疫苗市場屬于計劃經濟,由中生集團壟斷,僅以普及兒童免疫計劃為目的。資本將逐步放開后,疫苗逐漸開始市場化。
(2)高速發展階段(2008-2010):享受《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實施方案》紅利,多種疫苗產品快速放量。2008 年開始衛生部陸續在全國各地市大力擴張國家免疫規劃范圍,將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擴增至國14種疫苗;同時提出接種率目標,也保證了疫苗的快速放量。
(3)受挫下滑階段(2011-2015):由于質量問題監管政策趨嚴,疫苗批簽發量持續下降。2011年新舊藥典及GMP標準進入交替期,部分疫苗企業由于不符合新政策要求,批簽發量大幅縮減,拖累行業增速。此外,2013 年乙肝疫苗致死事件發生后,人們對疫苗質量的信任下降、接種意愿率降。
(4)成長波折階段(2016-至今):連續發生兩次大型疫苗質量事故,增速波動但規模難以突破。2016年山東疫苗事件和2018年長生生物疫苗事件連續沖擊疫苗行業,再次將疫苗安全問題置于風口浪尖,批簽發量增速連續下滑。今年6月頒布的《疫苗管理法》將疫苗管理上升到國家法律層面,體現“最嚴監管”。《疫苗管理法》是我國目前疫苗領域最全面的一部法律。我國疫苗監管接軌國際標準,有望解除國民對疫苗產品的不信任感以及釋放壓抑已久的需求。
我國疫苗市場特點及產業鏈
疫苗行業是高門檻、高投入、高利潤、嚴監管的行業,具有如下特征:
1、行業進入壁壘高、市場競爭格局穩固。GSK、默沙東、輝瑞和賽諾菲四家企業全球疫苗市場占有率超過90%.
2、預防屬性決定了疫苗上市后放涼的節奏較快,3-5年就有望達到銷售峰值。相比創新藥,疫苗面對的人群基數較大。
3、由于疫苗行業高門檻、高投入、高利潤、嚴監管等特點,優質疫苗具有一定的定價權,且一票制的流通新規可以使得更多利潤截留在上游生產企業。
4、相比于創新藥,創新疫苗生產周期短且規模優勢明顯,盈利能力相對較強。
5、受益于消費升級,家長對嬰幼兒接種新型疫苗與多價多聯疫苗等非規劃疫苗的意愿增強。
目前,我國疫苗市場缺乏重磅疫苗,重磅疫苗具有必備需求和療效兩大特質。疫苗成為重磅產品的條件包括:一是所預防的領域有巨大的潛在需求(患病率高、患病危害大), 二是疫苗預防效果好(滲透率高)。
未來,我國疫苗市場結構的發展方向為疫苗產品的升級和創新,具體體現在:從單價到多聯多價疫苗(升級)以及針對從未被滿足需求的新興疫苗(創新)。產品定位在肺炎、HPV 和流感三大類,我國疫苗領域領先公司公司將圍繞著這三大領域在疫苗領域進一步發展并拓展市場。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