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灰分測定國標? 灰分名詞解釋?
一、土壤灰分測定國標?
答:土壤灰分測定國標:GB 15618-1995 《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二、灰分名詞解釋?
灰分,無機物,可以是煅燒后的殘留物也可以是烘干后的剩余物。但灰分一定是某種物質中的固體部分而不是氣體或液體部分。
在高溫時,發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學變化,最后有機成分揮發逸散,而無機成分(主要是無機鹽和氧化物)則殘留下來,這些殘留物稱為灰分。
三、生理灰分的名詞解釋?
灰分指將藥材或飲片在高溫下灼燒、灰化后,殘留物的重量。
“生理灰分”的意思:就是指將干凈、無任何雜質的合格炮制品高溫灼燒,得到的灰分。
“酸不溶性灰分”:在總灰分中加入稀鹽酸濾過,將殘渣再灼燒所得灰分。
灰分測定是控制炮制品純凈度的有效方法。
四、土壤名詞解釋?
土壤(英文名稱:Soil)位于地球陸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松層。土壤是在特定成土條件下,經過漫長的成土過程逐漸發育和形成的歷史自然體。土壤是固態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動,處于生物與環境間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交換的疏松表層。土壤是發育于地球陸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結構的介質,是地球陸地表面的脆弱薄層土壤是各種陸地地形條件下的巖石風化物經過生物、氣候諸自然要素的綜合作用以及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而發生發展起來的。土壤是一個復雜而多相的物質系統。它由各種不同大小的礦物顆粒、各種不同分解程度的有機殘體、腐殖質及生物活體、各種養分、水分和空氣等組成。
五、烹飪化學中灰分的名詞解釋?
灰分是代表食品中的礦物鹽或無機鹽類,在測試食品的灰分時,如果含量很高則說明該食品生產工藝粗糙或混入了泥沙,或者加入了不合乎衛生標準要求的食品添加劑。
比如:含泥沙較多的紅糖,食鹽其灰分含量必然增高,因此測定食品灰分是評價食品質量的指標之一。
六、土壤粘結力名詞解釋?
土壤顆粒間的結合力。又稱內聚力,它是土粒間締合強度的量度,可分為水膜粘結力和土粒粘結力兩種。砂質土的粘結力主要為水膜粘結力所決定,粘質土中兩種力的作用都較重要。從它形成的機制來看,可由下列幾種力鍵組成:范德華力;顆粒通過陽離子橋的粘結;有機質、鐵鋁氧化物和碳酸鹽等的膠結力;受束縛的水分子的極性和氫鍵作用以及土壤中空氣—水界面上彎月面的表面張力等。
七、土壤地質的名詞解釋?
土壤地質學
黃土地質學是指黃士是第四紀形成的未固結的粉細粒黃色、褐黃色堆積物,主要由粒徑0.015~0.05毫米的粉細石英顆粒組成,無層理或幾乎無層理,具有獨特的地質、地貌特征。黃土地質學研究黃士的形成、分布、物質成分、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工程地質性質、水文地質性質及其對工農業建設的影響,研究對其開發利用和水工保持、災害治理措施。黃土也是第四紀以來氣候變遷的忠實記錄,近年來利用黃土開展古氣候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認識。
八、土壤礦化名詞解釋?
土壤礦化作用
礦化作用是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有機態化合物轉化為無機態化合物過程的總稱。礦化作用在自然界的碳、氮、磷和硫等元素的生物循環中十分重要。
影響因素
礦化作用在自然界的碳、氮、磷和硫等元素的生物循環中十分重要。礦化作用的強度與土壤理化性質有關,還受被礦化的有機化合物中有關元素含量比例的影響。
作用原理
土壤中復雜含氮有機物質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經氨基化作用逐步分解為簡單有機態氨基化合物,再經氨化作用轉化成氨和其他較簡單的中間產物。氨化作用釋出的氨大部分與有機或無機酸結合成銨鹽,或被植物吸收,或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成硝酸鹽。土壤中部分有機態磷以核酸、植素和磷脂形式存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為能被植物吸收的無機態磷化合物。再如湖泊中植物死亡經長期礦化作用而形成碳。
九、土壤肥力名詞解釋?
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是衡量土壤能夠提供作物生長所需的各種養分的能力。它是反映土壤肥沃性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土壤各種基本性質的綜合表現,是土壤區別于成土母質和其他自然體的最本質的特征,也是土壤作為自然資源和農業生產資料的物質基礎。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屬性和本質特征,是土壤為植物生長供應和協調養分、水分、空氣和熱量的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質的綜合反應。四大肥力因素有:養分因素、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生物因素。
十、土壤容重名詞解釋?
亦稱“土壤假比重”。一定容積的土壤(包括土粒及粒間的孔隙)烘干后的重量與同容積水重的比值。
它與包括孔隙的1立方厘米烘干土的重量用克來表示的土壤容重,在數值上是相同的。
一般含礦物質多而結構差的土壤(如砂土),土壤容積比重在1.4-1.7之間;含有機質多而結構好的土壤(如農業土壤),在1.1-1.4之間。土壤容積比重可用來計算一定面積耕層土壤的重量和土壤孔隙度;也可作為土壤熟化程度指標之一,熟化程度較高的土壤,容積比重常較小。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