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樣品性狀描述? 如何測定土壤容重?
一、土壤樣品性狀描述?
土壤的泥砂比例稱為土壤質地。直徑小于0.01毫米的土粒稱泥;直徑為1—0.01毫米的土粒稱砂;直徑大于1毫米的土粒稱礫石。根據土壤質地不同將土壤分為砂質土、粘質土和壤質土。
① 砂土:這類土壤含砂粒在80%以上,土粒間大孔隙多,土壤容積比重在1.4—1.7克/厘米3之間,因此,土壤晝夜溫差大,通透性好,有機質礦質化快,易耕作,但保水保肥能力差,遇水易板結,肥力一般較低。種植作物要增施有機肥和少量多次地勤追化肥。
② 粘土:這種土壤含泥粒在60%以上,土壤比重在2.6—2.7克/厘米3之間。土壤硬度大,粘著性、粘結性和可塑性都強,故適耕性差。土壤保水保肥力強,潛在肥力較高。但土緊難耕,土溫低,肥效不易發揮。因此,水田要注意管水,提高泥溫,多施腐熟性有機肥和熱性化肥。
③ 壤土:這種土壤泥砂比例適中,一般砂粘占40—55%,粘(泥)粒占45—60%。土壤容重1.1—1.4克/厘米3之間。質地輕松,通氣透水,保水保肥力強,耕作爽犁。因此,它是水、肥、氣、熱協調的優質土壤。
二、如何測定土壤容重?
土壤容重是土壤的“假”密度,是包含了土壤孔隙的單位體積的土壤質量,用環刀法測定,一般在1.1-1.7g/cm3之間波動。
雖然都是質量除以體積,但是體積的含義不同。土壤密度的測量,去掉了土壤中的空氣孔隙體積,只要是同類型的土壤,密度是一個基本固定的數值。土壤容重的測量,包含了空氣孔隙,數值會變化很大。以上是個人理解。
三、土壤ph測定方法?
測定土壤PH方法:使用試紙進行測量,保證土壤干燥,稱取1克重干土,放入試管中加水5毫升,充分晃動,待溶液澄清后,用PH試紙測定。
例如:將酸性溶液滴入石蕊試液,則石蕊試液將變紅;將堿性溶液滴進石蕊試液,則石蕊試液將變藍。
四、土壤灰分測定國標?
答:土壤灰分測定國標:GB 15618-1995 《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五、黏性土壤的測定?
土壤黏性檢測包括:土壤養分,土壤機質 土壤容重,酸堿性,鹽離子濃度幾個方面。
1土壤機質,它反映黏性土壤的通氣性、透水性的好壞,又是沙性土壤保肥能力、保水性的綜合體現
2化驗土壤中鹽分、氯含量、鈉含量、土壤PH值,主要是易發生危害指標
3是中量元素鈣,鎂,硫
4是氮、磷、鉀
六、土壤鹽分如何測定?
1
國內外檢測土壤鹽分的方法:
可溶性鹽分總量的測定方法很多,有重量法、電導法、比重計法,還有陰陽離子總合計算法等,由于比重計法比較粗放,而陰陽離子總和計算法又比較費時,所以在這里只重點介紹通用的重量法。
1、國外習慣用飽和泥漿的浸提液的電導率描述土壤鹽漬化程度,但是制備飽和泥漿的經驗性很強,人為因素影響較大,因此普及條件還不成熟。國際刊物中許多文獻直接用電導率表示土壤的可溶性鹽的含量,并進行土壤鹽漬化分級。
2、我國學者比較習慣采用土壤可溶性鹽的全鹽量來描述土壤的鹽漬化程度。但是電導法需要換算成土壤可溶性鹽的含量,換算過程會有誤差,可溶性鹽的種類和溫度等因素對結果影響大,因此不同地區不同土壤可溶性鹽含量與電導率間關系和溫度矯正關系都需要重新標定,至今土壤溶液電導率指標不統一。在影響土壤溶液的電導率的諸多因素中,有文獻指出土壤溶液的離子組成和濃度對電導率的影響是主要的。電導法測定土壤可溶性鹽含量方法簡便準確,測定的基本原理是浸提液中電解質的導電作用。國內外常用的還是浸提法,水土質量比法,但常用的還是 5∶ 1 的水土質量比法。
3、土壤可溶性鹽的定量研究是確定土壤鹽漬化程度和改良土壤的關鍵步驟之一。在土壤農化分析土壤可溶性鹽中,常用全鹽量和 1∶ 5 土水質量比浸提液的電導率指標來描述土壤可溶性鹽含量的狀況。在測定土壤可溶性鹽的過程中,在室內是讓土壤中的可溶性鹽充分溶解后測定浸提液的電導率,而在一定的土壤含水量的條件下,尤其在干旱區,在室內測定的土壤可溶性鹽的含量與野外測得的結果有差別。用土壤浸提液的濃度來描述土壤可溶性鹽含量,該參數具有很強的可比性。
七、馬鈴薯主要農藝性狀測定的目的?
馬鈴薯農藝性狀測定目的意義是鑒定馬鈴薯品種抗逆性、豐產性、適應性。
2015年中國農業部宣布啟動 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推動馬鈴薯逐漸成為水稻、小麥、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糧作物,馬鈴薯的戰略地位空前提升。應當搶抓歷史機遇,充分挖掘耕地資源優勢,著力提升馬鈴薯生產能力。
八、土壤硝態氮測定土壤保存條件?
土壤銨態氮、硝態氮是作物吸收氮素的最主要的2種形式。近年來,隨著土壤銨態氮、硝態氮檢測量的增加,土壤樣品采集的集中性與檢測時間分散性的矛盾日益凸顯。為了能合理地安排工作,確保土壤中銨態氮、硝態氮含量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特對土壤及浸提液中銨態氮、硝態氮浸提液在恒溫、常溫下的流失性狀況進行研究,探索出對于土壤中銨態氮、硝態氮的測試過程中處理及測試過程中適宜的儲藏條件。
九、土壤呼吸強度測定方法?
6400 用二氧化碳液室 還有個用Ba(OH)2 的標準方法。
不知道這個是不是,不過好像廢除了。十、土壤團聚體測定方法?
步驟1:將土壤樣品經風干處理后置于40℃的烘箱內一定時間,確保土壤各徑級團聚體初始含水率一致,得到烘干后的土壤樣品;
步驟2:將步驟1制得的烘干后的土壤樣品進行不同破碎機制的預處理后,將土壤顆粒轉移到孔徑為0.05mm篩子中,浸沒在質量濃度為95%酒精中上下震蕩20次(振幅2cm);將保留在篩子中的土壤顆粒轉移至燒杯中在40℃溫度烘箱內烘40-50h,得到經過預處理的土壤顆粒;
步驟3:將步驟2得到的經過預處理的土壤顆粒過孔徑為5mm、3mm、2mm、1mm、0.5mm、0.25mm、0.1mm和0.05mm篩,獲取>5mm、3-5mm、2-3mm、1-2mm、0.5-1mm、0.25-0.5mm、0.1-0.25mm和0.05-0.25mm徑級土壤顆粒含量;
步驟4:分別步驟3中對各孔徑的土壤顆粒加入雙氧水去除顆粒中的有機質,采用分散劑進行分散,確保所有土壤顆粒均處于原始顆粒狀態;
步驟5:將步驟4中經分散后的土壤顆粒在酒精浸沒條件下過相應孔徑的篩,將留在篩網上的土壤顆粒在40℃溫度下烘干,分別獲取各徑級中土壤原始顆粒含量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