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石分類方法及標準? 巖石開挖分類方法及標準?
一、巖石分類方法及標準?
最常用的巖石分類方案就是:
火成巖(巖漿巖)——顧名思義,就是直接由巖漿形成的巖石,指由地球深處的巖漿侵入地殼內或噴出地表后冷凝而形成的巖石.又可分為侵入巖和噴出巖(火山巖).
沉積巖——顧名思義,就是由沉積作用形成的巖石,指暴露在地殼表層的巖石在地球發展過程中遭受各種外力的破壞,破壞產物在原地或者經過搬運沉積下來,再經過復雜的成巖作用而形成的巖石.沉積巖的分類比較復雜,一般可按沉積物質分為母巖風化沉積、火山碎屑沉積和生物遺體沉積.
變質巖——顧名思義,就是經歷過變質作用形成的巖石,指地殼中原有的巖石受構造運動、巖漿活動或地殼內熱流變化等內營力影響,使其礦物成分、結構構造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而形成的巖石.又可分為正變質巖和副變質巖.
三大類巖石是可以通過各種成巖作用相互轉化的,這也就形成了地殼物質的循環.
二、巖石開挖分類方法及標準?
一、縱向開挖法適用于路塹拉槽、舊路降坡地段。根據不同的開挖深度和爆破條件,可采用臺階形分層爆破或全面爆破。
二、橫向開挖法適用于半挖半填路基和舊路拓寬。可沿路基橫斷方向,從挖填交界處,向高邊坡一側開挖。
三、綜合開挖法適用于深長路塹。采用縱向開挖法的同時,可在橫斷方向開挖一個或數個橫向通道,再轉向兩端縱向開挖。
以上內容均根據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
三、巖漿巖的分類及代表巖石?
巖漿巖:
侵入巖(輝長巖 輝綠巖 閃長巖 正長巖 花崗巖等 )
噴出巖(玄武巖 安山巖 粗安巖 流紋巖等)
四、qap巖石分類?
根據IUGS提出的QAPFM分類方案中,鐵鎂質(mafic)礦物含量體積分數低于90%的巖石根據其所含礦物含量(體積分數)分類,分類參照礦物如下:
Q Quartz/石英石
A Alkali-Feldspar/堿性長石
P Plagioclase Feldspar/斜長石
F Feldspathoids/副長石
巖石的成分與種類的對應關系繪制成菱形的坐標系統,即QAPF圖,也被稱為Streckeisen圖(以原始文章的作者命名)。它由兩個三角圖(Q,A,P)和(F,A,P)組成,兩圖以AP邊為公共邊. 角的頂點代表只由一種長英質巖(felsic)組成, 也即是完全由石英石,堿性長石,斜長石,副長石中某一類礦物組成.
由于火山巖中的副長石和石英是不共存的,因此QAPF分類始終基于最多3個分量(QAP或APF),即巖石的成分繪制時最終定位在在上部或下部三角形中。
五、金礦巖石分類?
(1)原生金礦(巖金、脈金):變質巖中的自然金,它是太古代的含金變質巖和含金石英脈經破碎風化而形成的砂礦變質形成。它的典型代表為南非著名的維特瓦特斯蘭德金礦田。古老變質巖的含金石英脈,它的特點是自然金與不數量的硫化物產于石英脈中,是產金的主要礦床類型。金的礦叫巖、脈金。
(2)砂金礦:原生金礦和含金較多的巖石,經風化、破碎搬運到適當的地點富集而形成的砂、礫石和金混合組成的礦床叫砂金礦床。多形成在古代和近代的河流彎道之中,故唐朝大詩人劉禹錫的名詩《浪淘沙》“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這里面的“隈”是指河流轉彎的地方,轉彎處水流緩慢,密度大的金沉淀富集形成砂礦。
自然金的顆粒大小不一,大多數為顯微粒,肉眼可見者稱為明金,直徑大于0.2mm,顯微鏡下才可見,稱為顯微金。
(3)沉積微細浸染金礦:自然金呈次顯微粒狀與黃鐵礦、毒砂等密切共生或單獨散布在沉積巖中。
(4)伴生金礦:其他礦產品的副產品。
六、巖石分類標準?
—般是觀察巖石的顏色、結構、構造、礦物成分及其含量.
1)顏色:主要描述巖石新鮮面的顏色,也要注意風化后的顏色.直接描述巖石的總體顏色,如紫、綠、紅、褐、灰等色.有的顏色介于兩者之間,則用復合名稱,如灰白色、黃綠色、紫紅色等.巖漿巖的顏色反映在暗色礦物和淺色礦物的相對含量上.一船暗色礦物含量>60%稱暗色巖;在60—30%的稱中色巖;<30%則稱淺色巖.
2)結構:根據巖石中各組分的結晶程度,可分為全晶質、半晶質、玻璃質等結構.全晶質顯晶質:粗粒:>5mm;中粒:5mm;細粒:<lmm; 描述總體礦物及各不同礦物的顆粒大小,形態及在巖石中的含量;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間大小顆粒的大小及含量;似斑狀結構:大的為斑晶,小的為基質.描述斑晶基質的相對含量,成分、形狀,大小;隱晶質描述顏色、斷口特點;半晶質斑狀結構(玻璃質+結晶質):描述斑晶成分、形狀、顆較大小及含量;基質部分的含量,顏色、斷口特點;玻璃質描述顏色、斷口特點.
3)礦物成分:礦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巖石定名的重要依據.巖石中凡能用肉眼識別的礦物均要進行描述.首先要描述主要礦物的成分、形狀、大小、物理性質及其相對含量,其次對次要礦物也要作簡單描述.
七、巖石分類代碼?
巖石分類主要基于巖石的成分、結構和形成方式等特征進行分類。以下是常見的巖石分類代碼:
1. 巖石的主要分類:
? ?- 按成分分類:
? ? ?- 火成巖(IG):包括侵入巖(I)和噴出巖(E)。
? ? ?- 沉積巖(S):包括碎屑巖(C)、化學沉積巖(Cm)、生物碎屑巖(B)、生物化學沉積巖(Bc)。
? ? ?- 變質巖(M):包括變質巖(M)和變質巖(Mm)。
? ?- 按結構分類:
? ? ?- 塊狀巖(M):包括結構巖(S)和巖漿巖(I)。
? ? ?- 層狀巖(S):包括層狀巖(S)和層狀巖(Sm)。
? ? ?- 片狀巖(F):包括片狀巖(F)和片狀巖(Fm)。
? ?- 按形成方式分類:
? ? ?- 火成巖(IG):包括侵入巖(I)和噴出巖(E)。
? ? ?- 沉積巖(S):包括沉積巖(S)和沉積巖(Ss)。
? ? ?- 變質巖(M):包括變質巖(M)和變質巖(Mm)。
2. 具體巖石類型的代碼:
? ?- 火成巖(IG):
? ? ?- 侵入巖(I):如花崗巖(IGI)、二長巖(IGIb)、輝石巖(IGIs)等。
? ? ?- 噴出巖(E):如玄武巖(IGE)、安山巖(IGEa)、流紋巖(IGEr)等。
? ?- 沉積巖(S):
? ? ?- 碎屑巖(C):如砂巖(SC)、泥巖(SCl)、礫巖(Cg)等。
? ? ?- 化學沉積巖(Cm):如石灰巖(SCm)、鹽巖(SCms)等。
? ? ?- 生物碎屑巖(B):如珊瑚巖(SBc)、骨炭巖(SBcb)等。
? ? ?- 生物化學沉積巖(Bc):如石膏巖(SBcg)、磷灰石巖(SBcp)等。
? ?- 變質巖(M):
? ? ?- 造山帶變質巖(M):如片麻巖(MM)、云母片巖(MMs)等。
? ? ?- 區域變質巖(Mm):如片巖(MMm)、石英巖(MMmq)等。
這只是巖石分類的一部分示例,實際上還有更多的巖石類型和分類代碼。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可能會使用稍有不同的分類體系,具體的分類代碼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和參考的分類標準進行。
八、巖石結構分類?
巖石是由礦物質或巖石碎屑在地質作用下形成的天然堅硬物質,根據巖石的形成過程和成分不同,可以將巖石結構分類為以下三類:
1. 火成巖:是在地球深部高溫高壓環境下形成的巖石,主要成分是熔融物或凝固的巖漿,如花崗巖、玄武巖等。
2. 沉積巖:是在地表水、海洋或湖泊中沉積而形成的巖石,主要成分是巖石屑、有機物等,如砂巖、泥巖、石灰巖等。
3. 變質巖:是由于地殼內部高溫高壓作用和化學反應而形成的巖石,主要成分是原來屬于火成巖、沉積巖等的巖石,如片麻巖、大理巖、云母片巖等。
此外,根據巖石內部的結構和組成也可以將其分為細粒巖和粗粒巖兩類。細粒巖由細小的礦物相疊加而成,如頁巖、片巖等。粗粒巖則由粗大的礦物顆粒疊加而成,如花崗巖、石英巖等。
以上是巖石結構的分類方式,不同的分類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九、高嶺土是土壤還是巖石?
高嶺土俗稱瓷土,是以高嶺石或多水高嶺石為主要礦物成分的軟質粘土。
因首先發現于景德鎮以東45公里的東埠山而得名。
高嶺土是由鋁硅酸鹽類巖石經風化淋濾,殘積及外生沉積作用而形成的粘土,或為熱液對圍巖交化蝕變的產物。
其主要的化學成分為氧化鋁、氧化硅,含少量的氧化鐵、氧化鈣、氧化鎂、氧化鉀、氧化鈉和氧化錳。
高嶺土呈白色,含雜質時泛黃、灰、淺灰的等色,尤其含三氧化二鋁甚高,其燒結和瓷化溫度比瓷石高得多,到1400℃仍不能燒結。
古代的燒成溫度使其無法成瓷,燒后為白色。
十、巖石和土壤的用途?
一、土壤的重要性:
1、氣候調節:土壤可通過水的循環,碳儲存和溫室氣體排放(水蒸汽、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甲烷)調節氣候;
2、參與水循環:土壤是世界上水文循環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和重要緩沖系統。約60%的淡水(“綠色”的水)被貯存在土壤中可供植物利用。土壤也可調節河流和地下水、濕地、灌溉、家庭和工業用水的水供應,有時甚至可調節數千英里以外下游地區的用水。
3、廢物和養分循環:風化釋放或從空氣中固定的養分都在土壤中循環;毒素可在土壤中被降解。如果這個循環受到干擾的話,可能帶來水體富營養化或水土資源的污染,亦有可能造成養分枯竭,威脅到世界各地的無數生靈。
二、巖石的重要性:
1、做建材的巖石:大理巖、花岡巖、板巖等。
2、可提煉金屬的礦物:金礦、黃銅礦、方鉛礦、赤鐵礦等。
3、珍貴的寶石:礦物若具有堅硬、稀有、耐久、透明且顏色美麗的特點,即常被用來作為裝飾品,一般稱為寶石。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