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滲率怎么計算? 土壤飽和導水率一般多大?。?/h1>
一、入滲率怎么計算?
土壤入滲率,又稱土壤入滲速率或土壤滲透速率,是指單位時間內地表單位面積土壤的入滲水量。入滲率與入滲過程有關。
通常取入滲開始后一小時的入滲率。它也常作為土壤入滲能力的指標,如大于500毫米/小時者是入滲過強的土壤,易發生淋溶作用,500-100毫米/小時之間是入滲良好的;100-70毫米/小時是中等的;70-30毫米/小時是入滲性弱的;小于30毫米/小時是入滲不良的土壤。顯然,最初土壤的干濕程度對這個數值有極大的影響,因而它也只有參考意義。
二、土壤飽和導水率一般多大???
土壤飽和導水率是土壤被水飽和時,單位水勢梯度下、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面積的水量,它是土壤質地、容重、孔隙分布特征的函數,飽和導水率由于土壤質地、容重、孔隙分布以及有機質含量等的空間變量的影響其空間變異強烈,其中孔隙分布特征對土壤飽和導水率的影響最大。
三、入滲率和滲量有關系嗎?
有關系。
入滲率亦稱人滲通量、入滲速度。是指入滲過程中單位時間內通過土壤表面單位面積入滲的水量。當水分供給無限制時,入滲率等于土壤的入滲能力。入滲過程中,最初的入滲率相對很大,隨著時間延長,入滲率逐漸降低,當入滲達到某一時段后,入滲率則接近一個常數(即穩定入滲率)。入滲率與時間之間的函數關系式即為入滲方程或入滲模型。
四、土壤和水哪個導熱率高?
土壤具有對所吸熱量傳導到鄰近土層的性質,稱為土壤導熱性。土壤導熱性大小用導熱率表示。
土壤氣體導熱率最小,固體物質中礦物質導熱率最大,水介于兩者之間,水的導熱率比空氣要大25倍,礦物質比空氣要大100倍。土壤固相物質——尤其是礦物質,雖然導熱率最大,但相對穩定而不易變化,空氣導熱率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土壤總含有一定水分,而且總是處于變動狀態,因此土壤導熱率的變化主要決定于土壤含水量的多少。當土壤干燥缺水時,土粒間的土壤孔隙被空氣占領。導熱率就小。當土壤濕潤時,土粒間的孔隙被水分占領,導熱率増大。
土壤三相物質的導熱率相差很大:土壤固體>土壤液體>土壤空氣。
正因為增加土壤濕度能提高土壤導熱性,濕潤的表土層因導熱性強,白天吸收的熱量易于傳導到下層,使表層溫度不易升高,夜晚下層溫度又向上層傳遞以補充上層熱量的散失,使表層溫度下降也不致過低,因而濕潤土壤晝夜溫差較小。
五、如何檢測土壤保水率?
可以讓土壤充分吸水后,用環刀取土樣品,并稱重,再用105±2℃的烘箱烘干土壤,通過測量烘干前后的重量變化,減少的質量就是含水量。單位土壤體積的含水量就可以用來作為土壤保水性的數據。容重一般用常用的是環刀法,計算的公式是d=g?100/[V?(100+W)]式中:d—土壤容重(g/cm3)g—環刀內濕土重(g)V—環刀容積(cm3)W—樣品含水量(%)可以直接用容重(d)通過經驗公式計算出土壤總孔度(Pt%)。 Pt%=93.947-32.995d含水量用105±2℃的烘箱烘干土壤,測量烘干前后的重量變化,減少的質量就是含水量
六、什么叫土壤保水率?
土壤有效水分是土壤所含大于凋萎濕度的水分。它是土壤保水性好壞的一個實用指標。
七、比導率和電導率的區別?
電導率就是氫電導率,是通過氫離子交換器之后直接測得得水或者溶液的電導率。比電導就是一個比值,就是經過氫離子交換器的水的電導率除以不經過氫離子交換器測得的電導率。這就是說,電導率表示水的純度;而比電導率就是表示水中加入的其他離子,比如銨離子的多少的一個度量標準。
八、田間持水率與土壤容重關系?
土壤含水量=田間持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百分數 占田間持水量的百分數=土壤含水量/田間持水量
九、土壤電導率和土壤深度的關系?
楊凌地區農田土壤,同一階地的土壤電導率、全氮、速效氮、速效鉀、速效磷、有機質含量均隨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pH值隨土層深度增加而逐漸升高;不同階地之間相比較,土壤有機質、全氮、速效鉀含量以二級階地最高,土壤pH值隨地勢降低而增大,土壤電導率、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則隨地勢降低而下降。
2.該地區不同階地土壤重金屬差距較大,整體上表現為三級、二級階地含量較高,一級階地含量較低。
不同深度土層中,不同的重金屬表現為不同的分布規律,Cu、Zn、As、Cr含量隨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而Ni表現為隨土層深度增加而略有升高,Pb則表現為在20~40cm處含量最高。
單因子、復因子、生態風險評價結果表明,楊凌地區三個階地的土壤重金屬含量均未超標,處于輕度生態危害范圍。 3.不同階地土壤脲酶活性、堿性磷酸酶活性、過氧化氫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微生物呼吸作用均以三級階地為最低,一級階地最高。
對于同一階地,不同土層深度土壤脲酶、堿性磷酸酶、過氧化氫酶、蔗糖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微生物呼吸作用均隨土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變化幅度不一。 4.主成分分析結果發現,在測定的25個指標,可以分為四個主成分,按貢獻率大小依次分為土壤重金屬含量、土壤酶活性、物理性質、養分指標四個主成分;以土壤Zn含量、過氧化氫酶活性、粉粒含量、硝態氮含量四個因子對楊凌地區土壤環境質量的影響最大。
十、土壤滲濾率計算?
土壤滲透率與土壤結構參數土粒密度、土壤容重、顆粒組成密切相關。
U=2√A2(a+1)mgk64ν(A+0.5π)100∑ni=1d2iλi÷100U=2A2(a+1)mgk64ν(A+0.5π)100∑i=1ndi2λi÷100
這就是土壤滲透率公式,公式的單位為mm.s-1。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
一、入滲率怎么計算?
土壤入滲率,又稱土壤入滲速率或土壤滲透速率,是指單位時間內地表單位面積土壤的入滲水量。入滲率與入滲過程有關。
通常取入滲開始后一小時的入滲率。它也常作為土壤入滲能力的指標,如大于500毫米/小時者是入滲過強的土壤,易發生淋溶作用,500-100毫米/小時之間是入滲良好的;100-70毫米/小時是中等的;70-30毫米/小時是入滲性弱的;小于30毫米/小時是入滲不良的土壤。顯然,最初土壤的干濕程度對這個數值有極大的影響,因而它也只有參考意義。
二、土壤飽和導水率一般多大???
土壤飽和導水率是土壤被水飽和時,單位水勢梯度下、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面積的水量,它是土壤質地、容重、孔隙分布特征的函數,飽和導水率由于土壤質地、容重、孔隙分布以及有機質含量等的空間變量的影響其空間變異強烈,其中孔隙分布特征對土壤飽和導水率的影響最大。
三、入滲率和滲量有關系嗎?
有關系。
入滲率亦稱人滲通量、入滲速度。是指入滲過程中單位時間內通過土壤表面單位面積入滲的水量。當水分供給無限制時,入滲率等于土壤的入滲能力。入滲過程中,最初的入滲率相對很大,隨著時間延長,入滲率逐漸降低,當入滲達到某一時段后,入滲率則接近一個常數(即穩定入滲率)。入滲率與時間之間的函數關系式即為入滲方程或入滲模型。
四、土壤和水哪個導熱率高?
土壤具有對所吸熱量傳導到鄰近土層的性質,稱為土壤導熱性。土壤導熱性大小用導熱率表示。
土壤氣體導熱率最小,固體物質中礦物質導熱率最大,水介于兩者之間,水的導熱率比空氣要大25倍,礦物質比空氣要大100倍。土壤固相物質——尤其是礦物質,雖然導熱率最大,但相對穩定而不易變化,空氣導熱率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土壤總含有一定水分,而且總是處于變動狀態,因此土壤導熱率的變化主要決定于土壤含水量的多少。當土壤干燥缺水時,土粒間的土壤孔隙被空氣占領。導熱率就小。當土壤濕潤時,土粒間的孔隙被水分占領,導熱率増大。
土壤三相物質的導熱率相差很大:土壤固體>土壤液體>土壤空氣。
正因為增加土壤濕度能提高土壤導熱性,濕潤的表土層因導熱性強,白天吸收的熱量易于傳導到下層,使表層溫度不易升高,夜晚下層溫度又向上層傳遞以補充上層熱量的散失,使表層溫度下降也不致過低,因而濕潤土壤晝夜溫差較小。
五、如何檢測土壤保水率?
可以讓土壤充分吸水后,用環刀取土樣品,并稱重,再用105±2℃的烘箱烘干土壤,通過測量烘干前后的重量變化,減少的質量就是含水量。單位土壤體積的含水量就可以用來作為土壤保水性的數據。容重一般用常用的是環刀法,計算的公式是d=g?100/[V?(100+W)]式中:d—土壤容重(g/cm3)g—環刀內濕土重(g)V—環刀容積(cm3)W—樣品含水量(%)可以直接用容重(d)通過經驗公式計算出土壤總孔度(Pt%)。 Pt%=93.947-32.995d含水量用105±2℃的烘箱烘干土壤,測量烘干前后的重量變化,減少的質量就是含水量
六、什么叫土壤保水率?
土壤有效水分是土壤所含大于凋萎濕度的水分。它是土壤保水性好壞的一個實用指標。
七、比導率和電導率的區別?
電導率就是氫電導率,是通過氫離子交換器之后直接測得得水或者溶液的電導率。比電導就是一個比值,就是經過氫離子交換器的水的電導率除以不經過氫離子交換器測得的電導率。這就是說,電導率表示水的純度;而比電導率就是表示水中加入的其他離子,比如銨離子的多少的一個度量標準。
八、田間持水率與土壤容重關系?
土壤含水量=田間持水量×占田間持水量的百分數 占田間持水量的百分數=土壤含水量/田間持水量
九、土壤電導率和土壤深度的關系?
楊凌地區農田土壤,同一階地的土壤電導率、全氮、速效氮、速效鉀、速效磷、有機質含量均隨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pH值隨土層深度增加而逐漸升高;不同階地之間相比較,土壤有機質、全氮、速效鉀含量以二級階地最高,土壤pH值隨地勢降低而增大,土壤電導率、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則隨地勢降低而下降。
2.該地區不同階地土壤重金屬差距較大,整體上表現為三級、二級階地含量較高,一級階地含量較低。
不同深度土層中,不同的重金屬表現為不同的分布規律,Cu、Zn、As、Cr含量隨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而Ni表現為隨土層深度增加而略有升高,Pb則表現為在20~40cm處含量最高。
單因子、復因子、生態風險評價結果表明,楊凌地區三個階地的土壤重金屬含量均未超標,處于輕度生態危害范圍。 3.不同階地土壤脲酶活性、堿性磷酸酶活性、過氧化氫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微生物呼吸作用均以三級階地為最低,一級階地最高。
對于同一階地,不同土層深度土壤脲酶、堿性磷酸酶、過氧化氫酶、蔗糖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微生物呼吸作用均隨土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變化幅度不一。 4.主成分分析結果發現,在測定的25個指標,可以分為四個主成分,按貢獻率大小依次分為土壤重金屬含量、土壤酶活性、物理性質、養分指標四個主成分;以土壤Zn含量、過氧化氫酶活性、粉粒含量、硝態氮含量四個因子對楊凌地區土壤環境質量的影響最大。
十、土壤滲濾率計算?
土壤滲透率與土壤結構參數土粒密度、土壤容重、顆粒組成密切相關。
U=2√A2(a+1)mgk64ν(A+0.5π)100∑ni=1d2iλi÷100U=2A2(a+1)mgk64ν(A+0.5π)100∑i=1ndi2λi÷100
這就是土壤滲透率公式,公式的單位為mm.s-1。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