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衡量通貨膨脹的指數有哪些?以及影響?
》》》通貨膨脹衡量標準有三個標準
1、生產者價格指數(PPI) 衡量制造商和農場主向商店出售商品的價格指數。 主要反映生產資料的價格變化狀況,用于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成本價格變化情況。 通俗的理解是商品在原材料、研發、生產、出廠價格的成本價格變化情況。
2、消費者價格指數(CPI) 是消費商品和服務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也是一種度量通貨膨脹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變化為表達形式。用來反映通貨膨脹的程度。對于普通人來說,可以簡單通過它來判斷社會是否處于通貨膨脹狀態。
3、零售物價指數(RPI) 反映一定時期內商品零售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相對數。 》》》理解通貨膨脹: 當一個經濟體中的大多數商品和勞務的價格連續在一段時間內普遍上漲時,宏觀經濟學就稱這個經濟體經歷著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類型: 按劇烈程度分類: 1、低通貨膨脹 特點,價格上漲緩慢且可以預測。此時的物價相對來說比較穩定,人們對貨幣比較信任。 2、急劇通貨膨脹 當總價格水平以每年20%,100%甚至200%的2位數或3位數的比率上漲時,即產生了這種通貨膨脹。這種通貨膨脹局面一旦形成并穩固下來,便會出現嚴重的經濟扭曲。 3、惡性通貨膨脹 最惡性的通貨膨脹,貨幣幾乎無固定價值,物價時刻在增長,其災難性的影響使市場經濟變得一無是處。 按引發因素分類: 1、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 因社會總需求過度增長,社會總供給不能滿足社會總需求,可以理解為賣方市場,價格上漲。特點:自發性、誘發性、支持性 2、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 成本通貨膨脹或供給通貨膨脹,供需基本平衡情況下,由于供給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價格水平持續和顯著的上漲。 3、輸入型通貨膨脹 輸入型通貨膨脹是指由于國外商品或生產要素價格的上漲,引起國內物價的持續上漲現象(匯率所致)。
4、結構型通貨膨脹 結構型通貨膨脹指物價上漲是在總需求并不過多的情況下,而對某些部門的產品需求過多造成部分產品的價格上漲現象。 》》》影響主要體現在 1、資源和生產資料的分配失衡。 2、居民的收入下降,擾亂流通秩序。 3、改變了投資和消費,破壞生產。 4、引發貨幣信用危機。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