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壓實度檢測規(guī)范? 填土壓實最優(yōu)含水量怎么測定?
一、土壤壓實度檢測規(guī)范?
一回填區(qū)域,藍線范圍為回填區(qū)域(面積約8000平方米,回填高度約5米)
二、實驗要求1、對回填土料進行一組輕型擊實試驗,檢測回填土的最大干密度及最優(yōu)含水量;2、試驗數(shù)量:該試驗為建設方抽檢,由于面積較大,建議按照每層300m2面積抽檢一個試驗點,層高按照300mm進行抽檢一次,分層取樣檢測回填土的干密度和含水率,具體試驗數(shù)量按照委托要求進行,試驗點位置由建設方代表現(xiàn)場指定;
?3、環(huán)刀法具體取樣點應選擇位于每層墊層厚度的2/3深度處;4、具體試驗按照《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50213-1999要求進行。
?三、環(huán)刀實驗數(shù)量5000/300≈16層,8000/300≈26個點,總計實驗檢測點
數(shù)約16*26=416個。
二、填土壓實最優(yōu)含水量怎么測定?
填土壓實度最佳含水量,是道路工程路基回填施工重要的一項指標,一般通常事前進行填料的最大干密度檢測與試驗段施工的密室度檢測,來獲得最佳含水量。
三、含水量對壓實的影響是什么?
在同一壓實功條件下,填土的含水量對壓實質(zhì)量有直接影響。較為干燥的土,由于土顆粒之間的摩阻力較大,因而不易壓實。
當土具有適當含水量時,水起到了潤滑作用,土顆粒間的摩阻力減小,從而易壓實。
相比之下,嚴格控制最佳含水量,要比增加壓實功能收獲大得多。
當含水量不足,灑水困難時,適當增大壓實功能,可以收效,如果土的含水量過大,此時如果增大壓實功能,必將出現(xiàn)/彈簧現(xiàn)象,壓實效果很差,造成返工浪費。
所以,土基壓實施工中,控制最佳含水量,是首要關鍵。各種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所獲得的最大干密度,可由擊實試驗取得。
四、土壤體積含水量與土壤相對含水量怎么換算?
土壤含水量的公式應為 (原土-烘干土)/原土,這里的原土可以是濕土也可能是風干土,這里體現(xiàn)的單位是百分比(%),但正規(guī)文獻都需要含水量單位為g/kg,則需要在百分比的數(shù)值基礎上乘以10。 絕對含水量。以重量百分數(shù)表示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以土壤中所含水分重量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數(shù)表示,計算公式如下:土壤含水量(重量%)=(原土重-烘干土重)/烘干土重×100%=水重/烘干土重×100%。 相對含水量。土壤相對含水量。將土壤含水量換算成占田間持水量或全蓄水量的百分數(shù),以表示土壤水的相對含量,計算公式如下:旱地土壤相對含水量(%)=土壤含水量/田間持水量×100%。水田土壤相對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全蓄水量×100%。 區(qū)別在含水率計算公式的分母上,分子都是水分的重量,相對含水率的分母是濕土壤的重量,絕對含水率的分母是干土壤的重量。 絕對含水量只能表現(xiàn)出土壤中的水分是多少。相對含水量能表現(xiàn)出植物生在土壤中有效水分的含量。
五、土壤壓實度試驗干密度如何計算?
這個很簡單。
1、土取樣;
2、用標準砂灌入取樣孔;
3、用重量換算出標準砂的體積;
4、用標準砂體積代替取樣土的體積V;
5、取樣土稱重g1;
6、取樣土烘烤去水;
7、用天枰稱出干土樣重量g2;
8、g1-g2=含水量重W;
9、干土樣體積V1=g1-W(水的比重為1,即重量=體積);
10、土樣密度=V1/V
六、比重與土壤壓實程度有關系嗎?
土壤有兩個密度:
一個是真密度,就是拋除所有空隙后,構成土壤的顆粒的真實密度,一般這個數(shù)值是2.65g/cm3,在一定的幅度內(nèi)發(fā)生波動。這個主要和構成土壤顆粒的礦物質(zhì)有關。
另外一個就是假密度,就是所謂的容重。這個密度主要是包含土壤中的空隙的,而這些空隙的變化很大,所以容重的變化也很大,一般的土壤容重變化范圍在1.1-1.7g/cm3之間。
土壤中空隙的多少,與土壤
被壓實的程度有關。同一種土壤,被壓得越實,容重就越大;越松軟,容重就越小。
同一個地方,土壤容重不同一般有兩個原因:
一是土壤類型不同成土壤的容重不同。
二是壓實程度不同。如果土壤類型相同,但容重不一樣,一般就是壓實程度不同。比如,經(jīng)常翻耕的表層壤土,其容重一般都在1.2-1.3g/cm3之間。但是在耕作層之下,由于機械的壓實作用,往往會形成一個1.7g/cm3左右的犁底層。
所以,土壤容重與壓實度密切相關。
七、土壤體積含水量測定?
(1)烘干法:又稱重量測定法,即取土樣放入烘箱,烘干至恒重。此時土壤水分中自由態(tài)水以蒸汽形式全部散失掉,再稱重量從而獲得土壤水分含量。烘干法還有紅外法、酒精燃燒法和烤爐法等一些快速測定法。?
(2)中子儀法:將中子源埋入待測土壤中,中子源不斷發(fā)射快中子,快中子進入土壤介質(zhì)與各種原子離子相碰撞,快中子損失能量,從而使其慢化。當快中子與氫原子碰撞時,損失能量最大,更易于慢化,土壤中水分含量越高,氫原子就越多,從而慢中子云密度就越大。中子儀測定水分就是通過測定慢中子云的密度與水分子間的函數(shù)關系來確定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3)γ射線法:與中子儀類似,γ射線透射法利用放射源137Cs放射出γ線,用探頭接收γ射線透過土體后的能量,與土壤水分含量換算得到。?
(4)土壤水分傳感器法:目前采用的傳感器多種多樣,有陶瓷水分傳感器,電解質(zhì)水分傳感器、高分子傳感器、壓阻水分傳感器、光敏水分傳感器、微波法水分傳感器、電容式水分傳感器等等。?
(5)時域反射法:即TDR(Time?Domain?Reflectometry)法,它是依據(jù)電磁波在土壤介質(zhì)中傳播時,其傳導常數(shù)如速度的衰減取決于土壤的性質(zhì),特別是取決于土壤中含水量和電導率。?
(6)頻域反射法:即FDR(Frequency?Domain?Reflectometry)法,該系統(tǒng)是通過測量電解質(zhì)常量的變化量測量土壤的水分體積含量,這些變化轉變?yōu)榕c土壤濕度成比例的毫伏信號。
八、壓實度含水量計算公式?
壓實度=工地試件干密度/實驗標準干密度
例如:路基壓實度K=ρ干密度/ρ最大干密度×100
最大干密度為最佳含水率對應的密度;
ρ干密度=ρ濕密度/(1+0.01ω);
ω為路基現(xiàn)場土的含水率;
ρ濕密度=m土/v土,其中m土由天平現(xiàn)場稱得,v土通過量砂獲得,具體公式為ρ濕密度=m土×ρ砂/m砂;
ρ砂為之前就通過量砂標定確定好的量砂密度;
m砂為試坑中量砂的質(zhì)量;
m土為試坑中土的質(zhì)量;
九、人工壓實怎么壓實?
有三種辦法:
(一)碾壓法:碾壓法是利用機械滾輪的壓力壓實土壤,使之達到所需的密實度。碾壓機械有平碾及羊足碾等。
(二)夯實法:夯實法是利用夯錘自由下落的沖擊力來夯實土壤,土體孔隙被壓縮,土粒排列得更加緊密。人工夯實所用的工具有木夯、石夯等
(三)振動壓實法:振動壓實法是將振動壓實機放在土層表面,在壓實機振動作用下,土顆粒發(fā)生相對位移而達到緊密狀態(tài)。振動碾是一種震動和碾壓同時作用的高效能壓實機械,比一般平碾提高功效1~2倍,可節(jié)省動力30%
十、土壤飽和含水量測定方法?
土壤水分測量儀又名:土壤墑情測定儀、土壤水分測量儀、土壤水分儀、土壤水分測定儀、快速土壤水分儀、土壤水分速測儀。
方法一:烘干法也叫失重法
是測量土壤水分的是普遍的方法,通常將從野外取來的原狀土柱中稱出已知重量的潮濕土壤樣品,放在溫度105℃的烘箱中烘干后再稱重。加熱而失去的水分代表潮濕樣品中的土壤水分。
方法二:鹵素快速水分測定法
主要應用了烘箱干燥法原理,測定結果與烘箱法水分測定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工作效率卻遠遠高于烘箱法水分測定。
方法三:電阻法
主要是利用某些多孔性物質(zhì)如石膏、尼龍、玻璃纖維等的電阻和它們的含水量有關系這一事實而采用的一種方法。當這些嵌有電極的塊狀組件放置在潮濕的土壤中時,它們吸收土壤水分一直達到平衡狀態(tài)。塊狀組件的電阻由它們的含水量決定的,并依次由附近土壤水分張力或的吸力所決定。電阻讀數(shù)和土壤水分百分數(shù)之間的關系可以用標定方法(calibration)來確定。這些塊狀組件在一段時間內(nèi)用來測定田間選定位置的含水量。在1~15大氣壓吸力范圍內(nèi)它們給出相當準確的水分讀數(shù)。
方法四:中子散射
主要是測定野外土壤水分的獨特方法。中子水分計的有效性是基于這一原則,即氫在急劇減低快中子的速度并把它們散射開的能力方面是比較獨特的。這一方法對于有機質(zhì)土壤有明顯的限制,因為有機質(zhì)中許多化合氫是以水以外的其他形式存在。此外它不適宜測定表層0-15厘米的土壤水含量。
方法五:TDR法
TDR也叫反射儀。TDR測定方法是首先發(fā)現(xiàn)可用于土壤容積含水量的測定,繼而又發(fā)現(xiàn)其可用于土壤含鹽量的測定。TDR具有較強的獨立性,測定結果幾乎與土壤類型、密度、溫度等無關。將TDR技術應用于結冰條件下土壤水分狀況的測定,可得到滿意的結果,而其它測定方法則是比較困難的。TDR可同時監(jiān)測土壤水鹽含量,在同一地點同時測定,測定結果具有一致性,二者測定是完全獨立的,互不影響。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