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土壤缺磷還是鉀? 中度缺磷的土壤要如何施磷肥?
一、南方土壤缺磷還是鉀?
我國南、北地區都種馬鈴薯,土壤肥力有很大差異,南方土壤缺鉀,北方地區缺磷,要根據區域實際情況酌情處理??傊?,馬鈴薯要達到高產優質增施鉀肥是關鍵。
基肥
施肥的原則是以多施充分發酵和腐熟的農家肥為主,配合施用化肥。畝用農家肥6立方左右,配施馬鈴薯專用葉面肥,不施農家肥的可選用多效長肽根補液,以穴施,溝施為主。確保營養,苗齊、苗壯、苗全,抗病。
追肥
畝用馬鈴薯專用葉面肥,盛花期后:使用30-60g兌水15kg,莖葉均勻噴霧。如當年天氣干旱,請減半使用!
有滴灌設施的可選用馬鈴薯專用沖施肥60g兌15g促塊根膨大、提高產量,提高免疫力、減少病蟲害。
二、中度缺磷的土壤要如何施磷肥?
、重度缺磷的地塊,即當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在5毫克/千克以下時,當年應當重施磷肥,并且要把磷肥與氮肥按照1:1的比例等量覆土使用。
2、中度缺磷的地塊,即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在5-10毫克/千克時,當年應當適量多施磷肥,并把磷肥和氮肥按照1:2的用量比例覆土使用。
3、輕度缺磷的地塊,即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在10-15毫克/千克時,當年應當少量補充磷肥,或者按照隔年使用1次磷肥的方法進行覆土補磷,磷肥和氮肥的使用比例一4:1為佳。
4、不缺磷的地塊,即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在15毫克/千克以上時,可以不用補施磷肥。
三、如何判斷土壤里的氮,磷,鉀的豐缺?
土壤中氮、磷、鉀分別用凱氏蒸餾法、紫外分光法、火焰光度法測,用到的儀器分別是凱氏定氮儀、紫外分光光度計、火焰光度計;如果要測速效氮磷鉀,土壤養分速測儀就可以—農大土壤化驗室
四、土壤板結導致土壤缺鉀?
一、土壤板結的原因
1、長期使用化肥,有機肥不足
很多農民朋友們圖省事,,只在自家的地里施用從化肥店買來的化肥,而忽視農家肥的使用,這樣土壤中的有機質減少,就容易引起土壤板結和龜裂,有機質少,微生物活動就不頻繁,沒有疏松土壤的工人,土壤自然就結塊了。
2、土壤質地太粘,耕作層比較淺
粘土的空隙比較小,加上平時種地的時候耕作層就那么深,翻耕土壤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如果遇上下雨天或者大水漫灌,就容易堵塞土壤孔隙,造成土壤表皮的結塊,等水分散失的差不多了,就會出現干裂現象。
3、風沙、暴雨導致水土流失
如果遇到大自然的暴雨和大風天氣,土壤表層的一層浮土容易被帶走,土壤結構遭到破壞,就容易引起土壤板結。加上機械耕作過深,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只有部分被當季作物吸收,其余被土壤固定,就容易造成土壤板結。
二、土壤板結的解決方法
1、增施有機肥,少施化肥
土壤板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偏施化肥,而忽視有機肥的使用,在自家土地中進行配方施肥,這樣科學合理的施肥方式不僅可以緩解土壤板結,還可以控制盲目施肥的用量,減少肥料錢。增施有機肥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在土壤中施入粉碎秸稈、農家肥以及優質的商品有機肥,要是施用菌肥效果就更好了。
2、實行滴灌、噴灌措施
不合理的水分灌溉也是造成土壤板結的重要原因,在土地里實行噴灌和滴灌設施,能夠將水直接送達作物根系吸收,不造成水分的浪費,也是防止土壤板結的好方法。
3、打破舊的耕作方式,推行新措施
摒除以前老的耕作方式,在自家的地里實行秸稈還田和免耕覆蓋,盡可能的減少不必要的土壤流失,保護土壤結構。
五、土壤有效磷范圍?
中國主要土壤有效磷演變及其與磷平衡的響應關系
土壤的有效磷效率有一定差異,范圍在0.47—10.76 mg·kg-1,有效磷效率均值在不同土類之間為水稻土〉黑土〉紫色土〉褐土〉灌淤土,
六、土壤總磷標準?
在中國標準分類中,土壤總磷含量涉及到水泥、土壤、肥料綜合、土壤環境質量分析方法、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七、植物缺磷原因?
作物為什么會缺磷 缺磷原因
1.
土壤因素 磷在土壤中易形成不溶或微溶性磷酸鹽而被固化,比如在酸性土壤(pH6.5)中易與鎂、鈣離子生成不溶于水的磷酸鹽。 早春低溫、高寒山區、冷浸田、水旱輪作冬季種植旱田作物等情況,作物也容易缺磷。 偏施氮肥、土壤板結的地塊和低溫干旱或潮濕的氣候也會加重作物缺磷。
2.
作物因素 易缺磷作物如十字花科、豆科、茄科作物中的許多種,油菜、玉米、番茄、洋蔥、水稻(旱稻)、麥子(冬作)等都容易或較容易發生缺磷癥狀。 作物根系吸收能力弱導致缺磷。
3.
磷肥不足 農戶施用的磷肥不足或未施用,導致作物出現缺磷癥狀。
八、土壤解磷最佳方法?
肥是節本增效并推動土地可持續開發利用的重要保障。生產上,提高磷肥利用率要做好三點。
一、土壤磷含量適宜
施入土壤的磷肥在被作物吸收前需要轉化為可溶性的有效態磷,這一過程一般通過兩種途徑來實現,其一是土壤中具有解磷功能的微生物,這類微生物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酶及酸性物質,可將磷元素轉變為更易被根系吸收的有效態磷;其二是植物根尖釋放出的氫離子,會使磷元素轉變為可溶性的磷酸根,同時根系釋放出的磷酸酶也會促進磷元素向有效態轉化。
解磷微生物與根系同時發揮作用,但是兩者協同解磷的效率與土壤中的磷含量高低有密切關系,含量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磷向有效態轉化的效率。據馮固教授的研究,土壤磷濃度為20mg/kg時,解磷微生物和根系共同作用可將磷肥的釋放效率穩定在較高水平。
二、因地施肥
充分了解生產用地的酸堿性,是科學選購并使用肥料,繼而提高肥料效用的重要依據。整體來看,我國土壤酸堿度的變化規律是從西北到東南酸性逐漸遞增,酸堿性不同的土壤,在選用磷肥時要有所區分。
對堿性土壤,應選用偏酸性的磷肥,這類肥料包括磷酸一銨、過磷酸鈣等;對酸性土壤應選用堿性肥料,這類肥料包括鈣鎂磷肥、磷酸二銨等。通過施用與土壤酸堿性相反的磷肥,不但可以提高肥料的有效利用率,減緩次生鹽漬化的發生,而且可以改良土壤,使其維持在更適宜于大多數作物生長的中性范圍內。
三、增施菌肥
在磷肥的施用理念上,普遍存在注重用量而忽視吸收效率的誤區,在目前磷元素普標超標背景,磷肥施用的理念應轉變為“減量增效”。
如前文所述,解磷微生物是決定磷肥肥效釋放的重要因素,這類微生物的活性高低、群落大小會直接影響土壤中磷肥的有效態占比及吸收效率。
因此,在生產上應在減少磷肥用量的同時,通過增施富含芽孢桿菌、假單胞桿菌、歐文氏菌等具有解磷功能的菌肥,來加快土壤中無效態磷向有效態磷的轉化。解磷菌肥種類豐富,需要提醒的是,在選購時要注意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同時要通過增施有機肥來為這些微生物的繁殖并保持較高活性創造適宜環境
九、土壤有效磷的測定?
土壤有效磷測定,是指土壤有效磷含量是指當季作物吸收的磷量,土壤有效磷測定用生物的方法進行是最直接的,用同位素32P稀釋法測得的“A”值被認為是標準方法,也可用同位素“E”值法進行,但應用受到限制。由于不清楚各形態磷對土壤有效磷貢獻的大小,很難真正地測定土壤有效磷的“絕對含量”。
通常所謂的土壤有效磷只是指某一特定化學浸提方法所得出土壤中與作物生長狀況有顯著相關的磷量,而不是指土壤中某一特定形態的磷,所以同一土壤用不同的化學浸提劑提取可以得到不同的有效磷結果,使用土壤有效磷數據時應標出測定方法。土壤有效磷測定的方法,常根據土壤的特性選用。
十、土壤磷的固定途徑?
有化學固定,在石灰性土壤中磷被鈣誰固定,形成磷酸八鈣丶十鈣等。在酸性土壤中,由鐵丶鋁體系控制,形成鐵磷化合物,不被作物吸收。土壤中磷以五氧化二磷能被作物吸收,磷與鋅等元素產生拒抗。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