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輪作能造成土壤的不平衡?
在現今農作物種植的的發展上,無論是蔬菜、水果還是花卉,連作障礙是許多農民碰到的最棘手的問題之一。由于某些作物的特性及土壤營養的失衡,土壤的可利用周期往往因為連作障礙而受到限制,除了迫不得已的休耕之外,只能靠有計劃性的進行不同作物的輪作來進行下一季的種植。尤其是對于設施農業,連作障礙不但剝奪了農民潛在的獲利空間,還增加了投資的成本與風險。
舉例來說,番茄、茄子、大蒜、馬鈴薯等作物,無論是在大田還是設施農業中都是最常見的種植作物,也是最常見的因連作障礙不得不輪作的作物。對于設施農業,每一次的投入使用兩年和五年有著非常顯著的成本差異;對于不需要設施種植的作物,農民也能夠在同一塊土地上長期耕種,免去經常性休耕或是輪作所帶來的困擾。因此,幫農民解決連作障礙,對于提升農民收益有直接和正面的幫助。
什么是連作障礙?
是指同一塊土地由于連續種植某種作物一段時間后,即使在正常的管理情況下,也會出現生長與發育不良、品質與產量下降的情況。
引起連作障礙的主要原因
1、土壤中的養分失衡
每種農作物都有其特定的養分需求,在同一塊土壤上進行單一作物的種植,每期的農產品采收會帶走大量相似比例的養分,被移走的養分比例與投入的肥料養分比例并不相同,長期累積,最終導致土壤中養分失衡現象的發生。
2、土壤中鹽分累積過度
為了片面追求作物的產量和加速作物的生長而超量施用化肥,致使土壤中累積多量的營養元素和鹽基,在蒸發快速的高溫環境下,土壤中的鹽分會析出蓄積在表層土壤,使土壤出現連作障礙問題。
土壤鹽分累積引起的生長不良現象
3、作物自毒或者相克作用
自毒或相克是指作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通過揮發、淋溶、根部的分泌等作用,分泌的有毒物質會抑制本身或者鄰近作物的種子發芽、根部的生長、植株發育和開花結果。這些有毒物質包含植物堿、香豆素、單寧、類脂醇、類黃素、酚類等及其衍生物。
連作時前一期作物的根部分泌有毒物質,或殘體分解時釋放的毒性物質,在土壤中達到臨界濃度后,將引起下一期作物的的毒害作用。
4、土壤中的物理性遭到破壞
土壤經過連年耕作,尤其是設施種植,設施內的土壤缺乏雨水淋洗,長時期施行旱作,有機質補充不夠,有益微生物族群數量減少,土壤的團粒結構因耕作時高頻率機械重壓而遭到破壞。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