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建設美麗中國?
一、如何理解建設美麗中國?
“美麗中國”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的概念,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2012年11月8日,在十八大報告中首次作為執政理念出現。2015年10月召開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美麗中國”被納入“十三五”規劃,首次被納入五年計劃。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
二、美麗中國建設目標?
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生態優先、節約優先、保護優先,堅持系統觀念,統籌發展和安全,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
2.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推進城市更新行動、鄉村建設行動,加快轉變城鄉建設方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基礎,
3.要推進城鄉建設一體化發展,促進區域和城市群綠色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城市,打造綠色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4.建設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碳減排扎實推進,城市整體性、系統性、生長性增強,“城市病”問題緩解,城鄉生態環境質量整體改善,城鄉發展質量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明顯提升,綜合治理能力顯著提高,綠色生活方式普遍推廣。
三、如何建設美麗中國毛概?
建設美麗中國毛概的方法:
建設美麗中國首先要倡導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人類應自覺做到珍惜資源、節約資源,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可持續發展。
萬丈高樓平地起,中國夢只有建立在環境優美的生態夢的基礎上,才能達到富裕與美麗的完美結合。
美麗中國生態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堅實基石、目標愿景和強大精神力量。建設美麗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就是走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新時代。中國古人所說的” 智者樂水、仁者樂
美麗中國生態夢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
四、2035美麗中國建設目標?
到2035年,美麗中國近視目標基本實現。城鄉建設全面實現綠色發展,城市整體性,系統性生產性增強,城市病問題緩解,碳減排水平快速提升,城鄉生態環境質量整體改善,城市和鄉村品質全面提升,人居環境更加美好,城鄉建設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實現現代化。
五、建設美麗中國名言警句?
一) 上句:建設青山綠水;下句:共促鄰里和諧。
(二) 上句:建設青山綠水;下句:共筑美麗家園
六、建設美麗中國的原則是?
建設美麗中國要珍惜每一寸國土、建立綠色低碳、提高生產綠色化程度等等。
1、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珍惜每一寸國土,盡可能集中集約利用國土空間,減少對自然生態空間的占用。
2、要按照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的要求,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結構和經濟體系。
3、要大幅提高生產綠色化程度,改變過去靠大量消耗資源和犧牲環境換取物質財富的老路,有效降低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
4、要以綠色消費、低碳消費、適度消費為主滿足消費需求,盡量減少對自然生態系統有負面影響的生活行為。
七、建設美麗中國堅持哪些理念?
必須以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引領綠色發展,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決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決不以犧牲后代人的利益為代價換取當代人的富足。既要做好經濟發展的“加法”,又要做好能源資源消耗和環境損害的“減法”,以最小的資源環境代價實現最大的效益。
強化全社會生態文明觀念。引導人們在對生命和自然的認識、體驗、感悟中,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心靈深處,讓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低碳生活等要求轉化為人的內在訴求,形成上下聯動推進生態文明的新合力,形成人人、事事、時時崇尚綠色發展、生態文明的新風尚。
八、建設美麗中國怎么做?
建設美麗中國,需要做到三個方面內容: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和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九、如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1、以主體功能定位為依據,加快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根據我國國土空間多樣性、非均衡性、脆弱性特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統籌人口、經濟、國土資源、生態環境,科學謀劃開發格局,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2、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為抓手,有效減輕經濟活動對資源環境帶來的壓力。從源頭上緩解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必須抓好轉方式、調結構、促轉型,加快形成有利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現代產業體系。
3、以全面加強資源節約為突破口,推動資源利用方式轉變。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必須在全社會、全領域、全過程都加強節約,采取有力措施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等資源消耗強度,努力用合理的資源消耗支撐經濟社會發展。
4、以加強污染治理為著力點,切實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和水平。當前,大氣、水和土壤等突出的污染問題已經到了不治不行、刻不容緩的地步,必須重點突出、重拳出擊、重典治污、力求實效。
5、以健全法律法規、創新體制機制為核心,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革命性變革,必須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6、以促進綠色、低碳消費為重點,加快形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社會氛圍。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良好的生態環境也為全社會所共享。必須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全社會樹立生態理念、生態道德,構建文明、節約、綠色、低碳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把生態文明建設牢固建立在公眾思想自覺、行動自覺的基礎之上,形成生態文明建設人人有責、生態文明規定人人遵守的良好風尚。
十、建設美麗鄉村與建立美麗鄉村的區別?
建設美麗鄉村是指在原有基礎上建美麗鄉村,建立美麗鄉村,沒有基礎直接重建。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