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d測定方法有哪些?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催化底物是O2,一般多以一定時間內產物生成量或底物的消耗量作為酶活性單位。由于O2自身很不穩(wěn)定,且不易制備,測定SOD的方法除少數(shù)采用直接法外,一般多為間接法。1.直接法原理是根據(jù)O2或產生O2的物質本身的性質測定O2的歧化量,從而確定SOD的活性。經典的直接法包括:脈沖輻射分解法、電子順磁共振波法(EPR)、核磁共振法。由于所需的儀器設備價格昂貴,一般較少應用。2.一般化學法這些方法的共同特點是要有一個O2的產生體系和一個被O2還原或氧化的可檢測體系。在SOD存在下,一部分O2被SOD歧化,因而O2還原或氧化檢測體系的反應受到抑制。根據(jù)反應受抑制程度,測定SOD的活性。一般化學法有鄰苯三酚自氧化法、細胞色素C還原法、羥胺法、黃嘌呤氧化酶-NBT法、腎上腺素法、沒食子酸法、6-羥多巴胺法、亞硝酸鹽形成法和堿性二甲亞砜法。常用的有:⑴鄰苯三酚自氧化法:即改良Marklund法。原理是基于經典的分光光度法,在堿性條件下,鄰苯三酚自氧化成紅桔酚,用紫外-可見光譜跟蹤波長為325nm、420nm或650nm(經典為420nm),同時產生O2,SOD催化O2發(fā)生歧化反應從而抑制鄰苯三酚的自氧化,樣品對鄰苯三酚自氧化速率的抑制率,可反映樣品中的SOD含量。本法具有特異性強,所需樣本量少(僅50μl),操作快速簡單,重復性好,靈敏度高,試劑簡單等優(yōu)點。⑵細胞色素C還原法(McCord法):原理是黃嘌呤-黃嘌呤氧化酶體系中產生的O2使一定量的氧化型細胞色素C還原為還原型細胞色素C,后者在550nm有最大光吸收。在SOD存在時,由于一部分O2被SOD催化而歧化,O2還原細胞色素C的反應速度則相應減少,即其反應受到抑制。將抑制反應的百分數(shù)與SOD濃度作圖可得到抑制曲線,由此計算樣品中SOD活性。本法是間接法中的經典方法,但本法靈敏度較低。3.化學發(fā)光法原理是黃嘌呤氧化酶在有氧條件下,催化底物黃嘌呤或次黃嘌呤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尿酸,同時產生O2。后者可與化學發(fā)光劑魯米諾反應,使其產生激發(fā)。SOD能清除O2從而抑制魯米諾的化學發(fā)光。本法可應用于SOD的微量測定,不僅靈敏度高,簡便易行,而且特異性與準確性至少與細胞色素C還原法類似。4.免疫學方法上述方法測定的是SOD活性,免疫學方法則可測定樣品中SOD的質量,因此特異性較好,是較理想的測定SOD方法,免疫法有放射免疫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ELISA法等。但其缺陷是只能測定抗體相應的抗原,對于檢測不同種類的SOD,則須制備相應的特異性抗體,手續(xù)繁瑣。5.電泳法電泳染色定位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據(jù)光化學法與NBT還原法。電泳則采取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既可采用SOD活性正染色(呈現(xiàn)棕色區(qū)帶)也可采取SOD活性負染色(呈現(xiàn)無色透明區(qū)帶)。根據(jù)凝膠上電泳分離的SOD區(qū)帶的著色深淺與面積大小,對樣品進行半定量分析,也可制作校正曲線計算樣品中的SOD含量。染色定位法常用于鑒定SOD,很少為了定量,主要原因是它不及化學法簡便,但鑒定SOD卻較化學法為優(yōu)。用電泳法可鑒定SOD是否摻有雜質蛋白,有無同工酶,且可半定量地確定SOD的活性大小。6.平行放在距20W熒光燈管3cm處的光照臺上,光照8min后,立即在200A分光光度計的460nm波長下比色。用測得的結果計算樣品中的SOD含量..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