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母質有哪幾種? 常用的土壤施肥方法有哪幾種?
一、土壤母質有哪幾種?
土壤母質,指地表巖石經風化作用使巖石破碎形成的松散碎屑,物理性質改變所形成疏松的風化物,是形成土壤的基本原始物質,是土壤形成的物質基礎和植物礦物養分元素(除氮)的最初來源。
按形成因素,分殘積母質和運積母質兩類。
按不同外力作用分以下幾類:
洪積母質是風化的巖石碎屑物質。山洪水來臨時被沖走,搬運到山前平原,隨洪水沖擊力下降逐漸沉積形成。
沖積母質是風化的碎屑物質,經河水長年累月沖刷、搬運,在河流兩岸沉積形成。它是構成廣大平原的主要物質。
坡積母質是山坡靠上部的風化產物,重力和因降雨形成的細小流水的共同作用下,在山坡中部或山麓處堆積形成。常見于山地及山麓一帶的高階地帶。
湖積母質是交接低洼地及湖泊洼地形成的沉積物,不像沖積母質受流水的影響,屬靜水沉積。多分布地形低洼的盆地,其中牛軛湖形成的母質也屬湖積母質。
海積母質與大海有關,海水作用下,沿海岸一帶堆積的松散物質。多數呈水平疊層(一層疊一層)。
二、常用的土壤施肥方法有哪幾種?
壤施肥的方法要與根系分布特點相適應。石榴屬灌木樹種,根系較喬木樹種為淺。施肥時應將肥料施于根系分布密集區偏深的地方,可誘導根向深層生長,一般深度在30~80厘米。不同的肥料種類施肥的深度不同,有機肥可深施,無機肥則可淺施。在生產上具體應用時應區別對待,適度靈活,以能最大限度達到目的為宜。常用的土壤施肥方法有以下幾種。
(1)環狀施肥。幼樹根系分布范圍較小,多采用這一方法,此法操作簡便,并且較經濟。缺點是環狀開溝對水平根損傷較大,施肥面積較小。
(2)放射溝施肥。一般盛果期樹多用此法,這種方法開溝時順水平根生長的方向開挖,傷根較少,而且可隔年或隔次更換施肥部位,擴大施肥面積,促進根系吸收。
(3)條溝施肥。即在石榴樹行間開溝,常結合石榴園秋季深翻進行。開溝時可視具體情況,每行或隔行深翻施肥。此法多用于幼園深翻和寬行密植園的秋季施肥時采用。
(4)穴狀施肥。即在樹冠垂直投影下,均勻挖穴狀小坑,將肥料施入。這種施肥方法多在成齡園生長期追肥時采用。
(5)全園撒施。盛果期園內已郁閉,根已密布全園時采用此法。施肥面積大,石榴樹吸收的面積也大,但不能連年使用,而應與深翻施肥相結合,交替使用。
三、土壤的緩沖作用有哪幾種?
1)土壤溶液的緩沖作用:土壤溶液中含有碳酸、硅酸、磷酸、腐殖酸和其它有機酸等弱酸及其鹽類,構成一個良好的緩沖體系,對酸堿具有緩沖作用.(2)土壤膠體的緩沖作用:土壤膠體吸附有各種陽離子,其中鹽基離子和氫離子能分別對酸和堿起緩沖作用.土壤膠體的數量和鹽基代換量越大,土壤的緩沖性能就越強.因此,砂土摻粘土及施用各種有機肥料,都是提高土壤緩沖性能的有效措施.在代換量相等的條件下,鹽基飽和度愈高,土壤對酸的緩沖能力愈大;反之,鹽基飽和度愈低,土壤對堿的緩沖能力愈大.另外,鋁離子對堿的也能起到緩沖作用.
四、土壤中氮的轉化有哪幾種?
土壤中氮的轉化包括有機氮的礦化、無機氮的固定、氮的損失等,這些轉化過程是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環境因素控制著土壤氮素轉化的方向和進程。
有機氮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礦化是相當普遍的,在好氣和嫌氣條件下均能進行。當溫度為20~30℃,土壤濕度為田間持水量的60%,土壤為中性,C/N比等于或小于25∶1時,礦化作用最旺盛,氨才能在土壤中累積。礦化作用產生的被植物吸收利用,被微生物吸收暫時固定(生物固定),被粘土礦物晶格固定(還可釋放),揮發、淋失等。
五、土壤的水分有哪幾種類型?
土壤水分的類型:根據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作用,可把土壤水分分為三類:
一是吸附水(束縛水),它受土壤吸附力作用保持著,其中又可分為吸濕水和膜狀水;
二是毛管水,它受土壤毛管力的作用而保持;三是重力水,它受重力支配,很容易進一步向土壤剖面深層運動。
六、土壤是由哪幾種成分構成的?
土壤是由土壤中礦物質、有機質、土壤水分及土壤空氣四個組成部分的合稱。這四個組成部分的分配和比例是不同的,按容積來說,土壤固體部分約有38%的礦物質和12%的有機質。適于植物生長的土壤含50%的孔隙,在這部分孔隙中,土壤水分及土壤空氣各占一半。在自然條件下,空氣和水分的比例經常變動。土壤中的四個組成部分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統一整體。
七、根系有哪幾種類型及在土壤中分布如何?
植物的根分部種類有:
1、直根(垂直向下生長的主根)
2、須根(不是垂直向下生長的主根,著生莖干基部的不定根)
3、貯藏根(外觀肥大、肉質的地下根)
4、支持根(有支撐植物體直立的作用)
5、攀援根(根的先端有吸盤以維持植物攀援上升) 植物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深度和廣度常因植物的種類、生長發育的好壞、土壤條件以及人為因素的影響的不同而異。 根在土壤中的分布分為深根系和淺根系兩類,有些植物的主根發達,向下垂直生長,長入土壤的深層達2~5米,甚至10米以上,這種向深處分布的根深,稱深根系。 如大豆、蓖麻、馬尾松等。而另一些植物的主根不發達,側根或不定根較主根發達,并以水平方向朝四周擴展,并占有較大的面積,因此這種根系常分布在土壤的淺層(1~2米),稱淺根系,如車前、小麥、水稻等。 一般直根系多為深根系,須根系多為淺根系。但不是所有的直根系都屬于深根系。根的深度在植物不同生長發育期也是不同的,一般規律是根系和植物的地上部分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如任何植物苗期的根均很淺。 農作物的根系大都分布在土壤的疏松耕作層里,適當的深耕可以增加根系的吸收面積,使作物獲得高產,此外,不同作物進行間作套種時,必須考慮這些作物的根系在土層中的分布狀態,如用深根系和淺根系作物互相搭配,能夠分別吸收利用不同深度土層中的肥水,則有利于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
八、土壤中主要的蛋白質分解細菌有哪幾種?
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細菌數量最多,細菌占土壤微生物總量的70%~90%,而且種類多,它們多數是異養菌,少數是自養菌。土壤中的真菌各種類型都有,但以半知菌類為最多,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層中。土壤中的微生物有些對農業有害。如反硝化細菌,能把硝酸鹽還原成氨散失到大氣中,降低土壤肥力。但多數是對農業有益的。腐殖質是一種黑色的膠狀物質,它常與礦物質顆粒緊密結合在一起,成為土壤有機質的主要類型,對土壤肥力有重要的影響。腐殖質的形成,是由一些異養的微生物,如某些腐生細菌,把土壤中的動、植物殘體和有機肥料分解,然后再重新合成的。當土壤溫度較低,通氣差時,嫌氣性微生物活動旺盛,腐殖質合成速度加快,并得到積累。固氮菌能固定空氣中的氮,成為自身的蛋白質,當這些細菌死亡和分解后,其氮素即可被植物吸收利用,并使土壤中積累很多氮素。在土壤溫度高、水分適當、通氣良好的條件下,土壤中的好氣性微生物活動旺盛,腐殖質分解,釋放出其中的養分供植物吸收利用。硝化細菌能把有機肥料分解產生的氨轉變為對植物有效的硝酸鹽類。磷細菌分解磷礦石和骨粉,鉀細菌分解鉀礦石,把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的磷和鉀轉化為能被植物利用的形式。土壤中的微生物除了上述的幾個作用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有益之處。如土壤中的真菌有許多能分解纖維素、木質素和果膠等,對自然界物質循環起重要作用。真菌菌絲的積累,能使土壤的物理結構得到改善。
九、土壤質地剖面有哪幾種排列方式?
指土壤剖面從上到下不同土層的排列方式。一般情況下,這些土層在顏色、結構、緊實度和其他形態特征上是不同的。各個土層的特征是與該層的組成和性質一致的,是土壤內在性狀的外部表現,是在土壤長期發育過程中形成的。
十、金星有土壤嗎?
金星2.5公里以上高原區圖像顯示它存在明亮的潮濕土壤。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