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形成的動力因素是什么?
土壤形成受兩大成土因素影響:
(1)自然因素:氣候,生物,母質,地形以及時間
氣候因素:通常被認為是影響土壤形成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直接影響在土壤形成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熱量和水分條件。在大多數森林地區,它直接控制著土壤的形成過程,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各種植被類型的分布,從而影響土壤礦物和土壤有機質的分解和合成。溫度直接影響土壤形成過程的強度和方向。比如在熱帶地區,土壤中的礦物質除石英外大部分被分解,植物生長迅速,有機質形成多,微生物活動旺盛,生物小循環較寒冷地區快。降水量對土壤形成的影響也很顯著,比如在干旱氣候條件下,鹽基離子不斷地積累起來,使土壤發生鹽漬化現象。
母質因素:對土壤肥力的產生和發展起著巨大的作用。母質雖然有各種不同的類型,但它們歸根結底是巖石風化的產物,是自然土壤形成的物質基礎。母質對土壤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影響都極為明顯。比如花崗巖中的長石、云母易風化、并富含鉀素,而石英則不易風化,經常呈砂礫殘留在土壤中。
生物因素:植物著生于母質后,土壤的形成就開始了。植物及其產生的物理作用和化學作用,不斷地改善著土壤的肥力性狀。比如高等綠色植物通過選擇吸收養分,合成有機質并在死亡后積累在土壤中;土壤中的許多動物和微生物可對有機質進行分解,遷移,轉化等,從而提高土壤中的養分,改善土壤結構。
地形因素:在土壤形成過程中起著多方面的作用。首先地形影響熱量的重新分配,不同的坡位和坡度,接受太陽的熱量情況不同。比如南坡接受的熱量比任何方位都多,因而土溫高,北坡則與之相反,比南坡和其他方位接受的熱量都少,土溫低。地形還能影響土壤水分,養分和機械組成的分配狀況,比如坡地上部的土壤排水狀況良好,土層薄,土壤質地較粗,養分較多。地形的影響還可通過海拔絕對高度的變化表現出來。一般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氣候變得更加冷濕。
時間因素:土壤的形成過程隨著時間的進展而不斷加深。任何一個成土因素對土壤的影響,也都隨著時間的延長而不斷加深。比如在其他成土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具有發育年齡不同的土壤,其肥力性狀也是不同的。
(2)人為因素-對土壤的雙向影響
人類的生產活動也直接影響土壤的肥力性狀,而且也會對自然土壤成土因素有所影響。長期以來,不少自然土壤為人類開墾利用,為了提高土壤生產力,人類積極地控制自然成土因素,使之向著生產力有利的方向發展。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