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密度常數? 密度是真實密度還是容積密度?
一、土壤密度常數?
土粒密度值一般在2.60—2.80之間,可用密度瓶法直接測得。
計算時通常采用平均密度值2.65g/cm3。
土壤密度(specificdensity of soil ) 又稱土壤容重土粒密度。單位體積固體顆粒的質量,單位為克/立方厘米。曾有人定義為土顆粒的重量與同體積4℃水重之比。兩者數值相同,后者無單位。土粒密度值一般在2.60—2.80之間,可用密度瓶法直接測得。
其大小與土壤的礦物組成和有機部分有關。絕大多數的礦質土壤的密度多在2.6~2.7g/cm3范圍內,土壤中氧化鐵和各種重礦物含量高時密度較高,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密度較低。用它和土壤容重的數據可以計算出土壤總孔隙度,計算時通常采用平均密度值2.65g/cm3。
二、密度是真實密度還是容積密度?
密度指的是容積密度,而不是真實密度
三、什么是容積密度?
密度是材料在絕對密實狀態下,單位體積的質量。所謂絕對密實狀態下的體積,是指不含有任何孔隙的體積。
表觀密度表示材料單位細觀外形體積(包括內部封閉孔隙)的質量。容積密度表示材料單位宏觀外形體積(包括內部封閉孔隙和開口孔隙)的質量。
四、煤的容積密度?
煤的密度是指單位體積煤的質量,單位為g/cm3或kg/cm3。煤的密度有三種表示方法,煤的真密度、煤的視密度和煤的散密度。
煤的真密度是單個煤粒的質量與體積(不包括煤的孔隙的體積)之比。測定煤的真密度常用比重瓶法,以水作置換介質,將稱量的煤樣浸泡在水中,使水充滿煤的孔隙,然后根據阿基米德原理進行計算。褐煤的真密度為1.30~1.4g/cm3,煙煤為1.27~1.33g/cm3,無煙煤為1.40~1.80g/cm3。
煤的視密度(又稱煤的假密度)是單個煤粒的質量與外觀體積(包括煤的孔隙)之比。測定煤的視密度常用涂蠟法和水銀法。涂蠟法是在煤粒的外表面上涂一層薄蠟,封住煤粒的孔隙,使介質不能進入,將涂蠟的煤粒浸入水中,用天平稱量,根據阿基米德原理進行計算。水銀法是將煤粒直接浸入水銀介質中,根據煤粒排出的水銀體積計算煤的視密度。褐煤的視密度為1.05~1.30g/cm3,煙煤為1.15~1.50g/cm3,無煙煤為1.4~1.70g/cm3。
煤的散密度(又稱煤的堆密度)是裝滿容器的煤粒的質量與容器容積之比。煤的堆密度是用一定容器直接測定的。
五、廣西土壤密度范圍?
廣西土壤的密度為2.6~2.7g/cm3。
土的密度大小與土壤的礦物組成和有機部分有關。絕大多數的礦質土壤的密度多在2.6~2.7g/立方厘米范圍之內。土壤密度在農業上可用來判斷土壤的肥力,含腐殖質多的土壤肥沃,其密度一般為2.3*10千克/立方米。
六、密度,表觀密度,容積密度,堆積密度有什么區別?
1、定義不同堆積密度是把粉塵或者粉料自由填充于某一容器中,在剛填充完成后所測得的單位體積質量。表觀密度是指材料的質量與表觀體積之比。
2、測量方法不同堆積密度:散粒材料在堆積狀態下,單位體積的質量。按下式計算:ρ′0=m/V′0,式中:ρ′0為堆積密度,kg/m;m為材料在一定容器內的質量,kg;V′0為材料的堆積體積,即裝入容器的容積,m,是包含顆粒間的空隙和顆粒內部孔隙在內的總體積。表觀密度:表觀密度=材料的質量/(實質部分的容積+閉孔容積)炭材料通常用比重瓶法(Pycnometer),以甲苯或正丁醇作標準液進行測定,也有用氦氣充填微孔直到幾乎不再吸附的氣體介質置換法進行測定的。有時也用水銀壓入微孔中進行充填測定。隨測定方法以及浸透或置換的程度不同,所得數值也不一樣。
3、主要是材料所處的狀態不同表觀密度表示材料單位細觀外形體積(包括內部封閉孔隙)的質量。堆積密度是指散粒材料或粉狀材料,在自然堆積狀態下單位體積的質量。材料的堆積體積指在自然、松散狀態下,按一定方法裝入容器的容積,包括顆粒體積和顆粒之間空隙的體積。
七、土壤容重與土壤干密度的關系?
土壤干密度越大容重越大,干密度越小容重越小。
八、容積乘以密度是什么?
密度乘以體積等于重量,單位是千克,
體積重量計算公式=長cm×寬cm×高cm/6000(應根據實際情況來計算)。但根據現行的空運操作規范中,大多數快遞公司會按照 長cm×寬cm×高cm/5000來計算。換算后一般是1方貨和167公斤對比,如果比值小于167按體積計算。反之亦然。
密度:
密度是對特定體積內的質量的度量,密度等于物體的質量除以體積,可以用符號ρ(讀作rho)表示,國際單位制和中國法定計量單位中,密度的單位為千克每立方米,符號是kg/m3。
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每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是不同。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密度來鑒別物質。其辦法是是測定待測物質的密度,把測得的密度和密度表中各種物質的密度進行比較,就可以鑒別物體是什么物質做成的。
九、土壤密度對照表?
土壤密度,也稱為土粒密度,是單位體積土壤的烘干重量,其體積不包含空氣,一般認為它的值是2.65g/cm3(范圍是2.6~2.7g/cm3),單位體積固體顆粒的質量,單位為克/立方厘米。
土壤密度的測定方法:
1、方法選擇
測定土壤密度通常采用環刀法。此外,還有蠟封法,水銀排出法,填砂法及射線法等。其中蠟封法和水銀排出法主要測定一些呈不規則形狀的堅硬和易碎土壤的密度;填砂法比較復雜、費時,除非是石質土壤,一般大量測定都不采用此法;射線法需要特殊儀器和防護設施,不易廣泛使用。
2、基本原理
用一定容積的環刀采集結構未破壞的原狀土壤,使土樣充滿其中,稱量計算單位容積烘干土質量。本法適用一般土壤,對堅硬和易碎的土壤不適用。
十、怎樣測量土壤的密度?
土壤密度測量方法:
1、把樣品給予粉碎并經過一個>2mm的篩網,過濾并丟棄含量>2mm的部分。回收剩下的部份并放入110℃干燥。可用DH-60干燥
2、取3次土壤粉末為樣品,將每一次土壤粉末經壓縮成塊狀。
3、將其中一樣品放于測量臺上,測干燥重量,按ENTER鍵記憶。
4、將蠟粒倒入80℃臘爐中溶解為液體。
5、浸一下每一生胚土堆于臘中而干燥,確認土堆完全的封口。假如還能發現孔洞,用棒子沾熱蠟填補空洞。不能再將整個浸泡。因為會使蠟被覆太厚。
6、再將已被覆的樣品放于測量臺上,測防水處理后的重量,按ENTER鍵記憶。
7、最后將樣品放入水中測水中重量,假如樣品浮起,則需利用抗浮架,按ENTER鍵記憶,顯示密度值。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