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有機土壤? 什么是有機砂質土壤?
一、什么叫有機土壤?
在土壤學中,一般把耕層含有機質20%以上的土壤,成為有機土壤。含有機質在20%以下的土壤,成為礦物土壤。但是在實際中,除東北黑土區的部分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耕作土壤中,表層有機質含量通常在5%以下
二、什么是有機砂質土壤?
含有機質豐富的砂壤土叫有機砂質土壤。
三、什么叫bs土壤?
指的是BS活性土壤生態修復技術
“BS活性土壤生態修復技術”,是利用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生態修復技術成果和理念,在現有噴播技術的基礎上,引入土壤菌理論,采用特殊工藝研制出具有高生物活性的高纖維高團粒的最適于植物生長的土壤基材。
這種人工營造的“土壤基材”最大的特點是具有優良的土壤活性、土壤團粒結構、保水、透氣、固土及可持續的肥力供應和強大的水土保持功能,可有效抵御風雨侵蝕,防止水土流失。
四、什么叫土壤肥效?
土壤肥力是反映土壤肥沃性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土壤的基本屬性和本質特征。具體表現為土壤養分、水分、空氣和熱量四個因素的綜合,水、肥、氣、熱相互矛盾、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
1、水:即土壤水分,土壤水分含量過高或者過低均不適合作物的生長,一般情況下土壤相對含水量為60%-80%時為理想的土壤含水量,我們可以用手抓一把土感覺一下,如果土壤手握成團、松之即散,那么土壤的濕度是比較合適的。
2、肥:土壤養分是指土壤提供個作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元素,主要指土壤中有機質、全氮、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為提高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土壤養分還需要人為有目的的供給一部分,具體表現為農戶在種植中施入各種有機肥、化肥、微肥。
3、氣:土壤空氣是作物生長的基本條件,與土壤微生物活動、養分的轉化、種子的萌發和根系的生長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土壤中空氣含量多少主要取決于土壤的通氣性的強弱,而土壤的透氣性又是由土壤孔隙度決定的。農戶在種植過程中可以通過深耕、增施有機肥、合理灌溉等增加土壤的通透性。
4、熱:土壤熱量對作物的生長發育及微生物活動都有直接的影響,主要來自于太陽的輻射熱。
微生物也是衡量土壤肥力的一個指標,土壤越肥沃,微生物的數量就越多,微生物能夠分解土壤中的殘根敗葉和有機肥料,并釋放出營養元素,供作物吸收利用。
五、如何將普通土壤變成有機土壤?
對低產田來說,通過下列途徑可以增加有機質含量,以培肥低產土壤。
1.增施有機糞肥。堆肥、漚肥、餅肥、人畜糞肥、河湖泥等都是良好的有機肥。
2.提倡秸稈還田。研究表明,秸稈直接還田比施用等量的漚肥效果更好。 秸稈還田簡單易行,省力省工,但在還田時,就應加施化學氮肥,避免微生物與作物爭氮。
3.糧肥輪作、間作,用地養地相結合。實行糧肥輪作、間作制度,不僅可以保持和提高有機質含量,而且可以改善土壤有機質的品質。
4.栽培綠肥。栽培綠肥可為土壤提供豐富的有機質和氮素,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及土壤的理化性狀。主要綠肥品種有苕子、苜蓿、綠豆、田菁等。
六、土壤溶解性有機碳和土壤活性有機碳的區別?
土壤有機碳指通過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的腐殖質、動植物殘體和微生物的合成
土壤微生物量碳主要指微生物細胞物質的總重量,只是土壤有機碳的一部分
七、什么叫無極什么叫有機?
無極是指沒有層次分明的范疇,其中包含的內容可以不斷擴展。一般情況下,無極的事物和人都可以得到更多的定義和分類,而這種分類和定義都是模糊的。有機就是指有有機體或組織的事物,通常指生物體,如動物、植物等。有機體可以由許多細胞組成,而且它們是相互聯系,協調一起工作的。它們之間有著某種規律性,并且它們彼此互相依賴,形成一個整體。
八、什么是土壤有機碳含?
土壤有機質(SOM,soil organic matter),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含碳的有機物質,包括各種動植物的殘體、微生物體及其會分解和合成的各種有機質,包含有機碳。土壤有機碳(SOC,soil organic carbon),是通過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質、動植物殘體和微生物體的合稱。二者存在換算關系,即SOM=SOC*1.724。
九、土壤有機質判斷土壤指標?
土壤有機質含量的高低,代表者土壤肥力的高低。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標之一,它能促使土壤形成團粒結構,改善土壤物理、化學及生物學過程的條件,提高土壤的吸收性能和緩沖性能。
土壤有機質過低的土壤免疫力就低,容易板結,酸化,作物容易得病。
十、什么叫土壤質地?
土壤質地是根據土壤的顆粒組成劃分的土壤類型。土壤質地一般分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類,其類別和特點,主要是繼承了成土母質的類型和特點,又受到耕作、施肥、排灌、平整土地等人為因素的影響,是土壤的一種十分穩定的自然屬性,對土壤肥力有很大影響。其中,砂土抗旱能力弱,易漏水漏肥,因此土壤養分少,加之缺少粘粒和有機質,故保肥性能弱,速效肥料易隨雨水和灌溉水流失,而且施用速效肥料效猛而不穩長,因此,砂土上要強調增施有機肥,適時追肥,并掌握勤澆薄施的原則;粘土含土壤養分豐富,而且有機質含量較高,因此,大多土壤養分不易被雨水和灌溉水淋失,故保肥性能好,但由于遇雨或灌溉時,往往水分在土體中難以下滲而導致排水困難,影響農作物根系的生長,阻礙了根系對土壤養分的吸收。對此類土壤,在生產上要注意開溝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以避免或減輕澇害,并選擇在適宜的土壤含水條件下精耕細作,以改善土壤結構性和耕性,以促進土壤養分的釋放;壤土兼有砂土和粘土的優點,是較理想的土壤,其耕性優良,適種的農作物種類多。
1、單粒:相對穩定的土壤礦物質的基本顆粒,不包括有機質單粒;
2、復粒(團聚體):由若干單粒團聚而成的次生顆粒為復粒或團聚體。
3、粒級:按一定的直徑范圍,將土劃分為若干組 土壤中單粒的直徑是一個連續的變量,只是為了測定和劃分的方便,進行了人為分組。
土壤中顆粒的大小不同,成分和性質各異;根據土粒的特性并按其粒徑大小劃分為若干組,使同一組土粒的成分和性質基本一致,組間則的差異較明顯。土粒的成分和性質的變化是漸變的。
4、土壤的機械組成:又叫土壤的顆粒組成,土壤中各種粒級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5、土壤質地:將土壤的顆粒組成區分為幾種不同的組合,并給每個組合一定的名稱,這種分類命名稱為土壤質地。如:砂土、砂壤土、輕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土等。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