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生態因子? 土壤評價因子?
一、土壤生態因子?
土壤因子的生態作用與生物的適應土壤是陸地生態系統的基礎,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生命支持系統,其組成部分有礦物質、有機質、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氣。具有肥力是土壤最為顯著的特性。
二、土壤評價因子?
影響植物生長發育的土壤質地、結構、理化性狀及生物特征等因子的統稱。
三、什么是土壤因子?
影響植物生長發育的土壤質地、結構、理化性狀及生物特征等因子的統稱。
四、土壤因子是什么?
土壤因子的生態作用與生物的適應_環境生態學
2.3.4 土壤因子的生態作用與生物的適應
土壤是陸地生態系統的基礎,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生命支持系統,其組成部分有礦物質、有機質、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氣。具有肥力是土壤最為顯著的特性。
1.土壤的生態學意義
土壤是許多生物的棲息場所。土壤中的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藻類、原生動物、輪蟲、線蟲、蚯蚓、軟體動物、節肢動物和少數高等動物。土壤通過其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作用強烈影響植物的生長繁育、控制群落的演替和生態系統的穩定與變化;土壤中既有空氣,又有水分,正好成為生物進化過程中的過渡環境。土壤是植物生長的基質和營養庫。土壤提供了植物生活的空間、水分和必需的礦質元素。土壤是污染物轉化的重要場地。土壤中大量的微生物和小型動物,對污染物都具有分解能力。土壤與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而產生了肥力。
2.土壤質地與結構對生物的影響
土壤是由固體、液體和氣體組成的三相系統,其中固體顆粒是組成土壤的物質基礎。土粒按直徑大小分為粗砂(0.2~2.0mm)、細粒(0.02~0.2mm)、粉砂(0.002~0.02mm)和黏粒(0.002mm以下)。這些大小不同的土粒的組合稱為土壤質地。根據土壤質地可把土壤分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大類。砂土的砂粒含量在50%以上,土壤疏松、保水保肥性差、通氣透水性強。壤土質地較均勻,粗粉粒含量高,通氣透水、保水保肥性能都較好,抗旱能力強,適宜生物生長。黏土的組成顆粒以細黏土為主,質地黏重,保水保肥能力較強,通氣透水性差。
五、什么是酸性土壤酸性?
什么是酸性土壤
土壤酸度(以及其他任何物質的酸度)以1至14的等級測量。低于7的一切被認為是酸性的。高于7以上被認為是堿性的。大多數植物的pH值在6到7.5之間。對于園藝植物,pH值最佳是在6到7.5之間,這時土壤中的磷是可溶的 – 這意味著它溶解在水中并被植物根系吸收。磷是所有植物所需的三種常量營養素之一(磷支持根系、莖、花和果實的旺盛發育)。
六、土壤污染因子包括?
①化學污染物。
包括無機污染物和有機污染物。前者如汞、鎘、鉛、砷等重金屬,過量的氮、磷植物營養元素以及氧化物和硫化物等;后者如各種化學農藥、石油及其裂解產物,以及其他各類有機合成產物等。
②物理污染物。指來自工廠、礦山的固體廢棄物如尾礦、廢石、粉煤灰和工業垃圾等。
③生物污染物。指帶有各種病菌的城市垃圾和由衛生設施(包括醫院)排出的廢水、廢物以及廄肥等。
④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存在于核原料開采和大氣層核爆炸地區,以鍶和銫等在土壤中生存期長的放射性元素為主。
七、什么酸性土壤?
酸性土是pH值小于7的土壤總稱。包括磚紅壤、赤紅壤、紅壤、黃壤和燥紅土等土類。我國熱帶、亞熱帶地區,廣泛分布著各種紅色或黃色土壤的酸性土。
八、如何增加土壤酸性?
1、澆食用醋:家庭少量盆栽用土可以取食用醋1份,加水30份,充分混合,使酸水略顯顏色。用水澆堿性土壤。
2、澆淘米水:第一次淘米水和第二次淘米水倒入一個大瓶子里,密封一兩天,直接澆灌堿土,也可兌水稀釋后澆灌。
3、各種水果皮:把各種水果皮和腐爛變質的水果收集到一個瓶子里,加入適量的水,密封發酵一兩周,取發酵水對清水澆灌。
4、其它方法:除了以上介紹的幾種外,還可以在澆花時在水里加入硫酸亞鐵澆花、在花盆中加點硫磺粉或是在盆土中填加酸性腐殖土等方法。
最常用的方式是給土壤施用硫酸鹽肥料,比如硫酸銨、硫酸鉀等,何以緩慢改變土壤酸堿性。
九、酸性土壤特點?
酸性土壤是pH值小于7的土壤總稱。包括磚紅壤、赤紅壤、紅壤、黃壤和燥紅土等土類。
我國熱帶、亞熱帶地區,廣泛分布著各種紅色或黃色土壤的酸性土壤。當地氣溫高、雨量大,年降雨多在1500mm以上。這種高溫多雨、濕熱同季的特點,使土壤的風化和成土作用均甚強烈,生物物質的循環十分迅速。鹽基高度不飽和,pH一般在4.5-6。
堿性土壤指土壤酸堿度(pH值)大于7的土壤;亦即土壤溶液中的氫氧離子濃度大于氫離子濃度,實用上則指pH值在7.3以上的土壤。 一般包括石灰質土、鹽土和堿土三類。
擴展資料
堿性土壤的危害:
1、引起植物生理干旱
土壤中含有過多的可溶性鹽類時,土壤溶液濃度增大,溶液的滲透壓增高,從而可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造成植物吸收水分困難,根系及種子發芽不能從土壤吸收足夠的水分,甚至還導致水分從根細胞外滲,使植物脫水而死。
2、傷害植物組織
土壤含鹽量過高,破壞了植物內部與土壤之間的鹽平衡,尤其在干旱季節,鹽類集聚表土會對胚軸造成傷害,其傷害能力以碳酸鈉、碳酸鉀為最大。
在高值下,還會導致氫氧根離子對植物的直接傷害。有的植物體內因集聚過多的鹽,使原生質遭到破壞,滲透性降低,蛋白質的合成受到嚴重阻礙,從而導致含氮中間代謝物的積聚,輕則植物生長受抑制,重則造成死亡。
3、影響植物正常營養吸收
鹽堿土中由于鈉離子的競爭,土壤膠體上代換性鈉離子與溶液中氫離子進行代替產生了氫氧化鈉,使土壤堿性增強,減少植物對鉀、磷和其他營養元素的吸收,磷的轉移也會受到抑制,影響了植物的營養狀況,致使植物發生各種病癥。
4、影響植物的氣孔關閉
在高濃度鹽類作用下,氣孔保衛細胞內的淀粉形成會受到阻礙,致使細胞不能關閉,因此植物容易干旱枯萎。
十、怎樣增加土壤酸性?
? ? ? 1、施加有機肥:一般有機肥中富含豐富的有機酸和氨基酸,這些物質可以讓土壤快速變成酸性;可以用淘米水、果皮、或爛掉的水果進行發酵,自制有機肥。
? ? ? ?2、加入酸性物質:在土壤中加入食用醋或硫酸亞鐵粉末都可以讓土壤變成酸性。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