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有機農場?
有機農場的定義 有機農場是遵照一定的有機農業生產標準,在生產中不采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種農場生產方式。
有機農場提供的農作物,有以下特點: (一)可向社會提供無污染、好口味、食用安全的環保食品,有利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減少疾病發生。化肥農藥的大量施用,在大幅度提高農產品產量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對農產品造成污染,給人類生存和生活留下陷患。目前人類疾病的大幅度增加,尤以各類癌癥的大幅度上升,無不與化肥農藥的污染密切相關。以往有些地方出現“談食色變”的現象。有機農業不使用化肥、化學農藥,以及其他可能會造成污染的工業廢棄物、城市垃圾等,因此其產品食用就非常安全,且品質好,有利保障人體健康。(二) 可以減輕環境污染,有利恢復生態平衡。目前化肥農藥的利用率很低,一般氮肥只有20-40%,農藥在作物上附著率不超過10-30%,其余大量流入環境造成污染。如化肥大量進入江湖中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影響魚類生存。農藥在殺病菌害蟲的同時,也增加了病蟲的抗性,殺死了有益生物及一些中性生物,結果引起病蟲再猖獗,使農藥用量愈來愈大,施用的次數愈來愈多,進入惡性循環。改用有機農業生產方式,可以減輕污染,有利于恢復生態平衡。(三)有利提高我國農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增加外匯收入。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農產品進行國際貿易受關稅調控的作用愈來愈小,但對農產品的生產環境、種植方式和內在質量控制愈來愈大(即所謂非關稅貿易壁壘),只有高質量的產品才可能打破壁壘。有機農業產品是一種國際公認的高品質、無污染環保產品,因此發展有機農業,提高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增加外匯收入。(四)有利于增加農村就業、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有機農業是種勞動知識密集型產業,是項系統工程,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知識技術投入,不然尤其是病蟲問題難以解決,還需要有全新的觀念。有機農業食品在國際市場止的價格通常比普遍產品高出20-50%,有的高出一倍以上。因此發展有機農業可以增加農村求業,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為此,有機農業是大有希望的產業,我們新昌有待積極而穩妥地發展。有機農業的發展背景 現代農業的發展所導致的眾多環境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擔憂。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英國植物病理學家Howard在總結和研究中國傳統農業的基礎上,積極倡導有機農業,并在1940年寫成了《農業圣典》一書,書中倡導發展有機農業,為人類生產安全健康的農產品——有機食品。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 有機農業:有機農業的概念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首先在法國和瑞士提出。從八十年代起,隨著一些國際和國家有機標準的制定,一些發達國家才開始重視有機農業,并鼓勵農民從常規農業生產向有機農業生產轉換,這時有機農業的概念才開始被廣泛接受。盡管有機農業有眾多定義,但其內涵是統一的。有機農業是一種完全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和家畜飼料添加劑的農業生產體系。有機農業的發展可以幫助解決現代農業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嚴重的土壤侵蝕和土地質量下降,農藥和化肥大量使用給環境造成污染和能源的消耗,物種多樣性的減少等等;還有助于提高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據美國的研究報道有機農業成本比常規農業減少40%,而有機農產品的價格比普通食品要高20%-50%。同時有機農業的發展有助于提高農民的就業率,有機農業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的農業,需要較多的勞動力。另外有機農業的發展可以更多地向社會提供純天然無污染的有機食品,滿足人們的需要。有機食品:有機食品是目前國標上對無污染天然食品比較統一的提法。有機食品通常來自于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的標準生產加工的,通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一切農副產品,包括糧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產品、蜂蜜、水產品等。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逐步提高,有機食品所涵蓋的范圍逐漸擴大,它還包括紡織品、皮革、化妝品、家具等。有機食品判斷標準 有機食品需要符合以下標準: ①原料來自于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或野生天然產品; ②產品在整個生產加工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有機食品的加工、包裝、貯藏、運輸要求; ③生產者在有機食品的生產、流通過程中有完善的追蹤體系和完整的生產、銷售的檔案; ④必須通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的認證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