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土是酸性土壤?
一、什么樣的土是酸性土壤?
酸性土壤是pH小于7的土壤,包括磚紅壤、赤紅壤、紅壤、黃壤和燥紅土等,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
強酸性土壤除貧瘠外,還有高濃度的H+ , Al3+ , Mn 2+和Fe2+等,形成氫毒害、Al毒、Mn毒等,對作物生長不利,需要改良,如施入農(nóng)家肥增加養(yǎng)分、用適量的堿石灰緩解氫毒害、采用水旱輪作等。
二、泥炭土是酸性土壤嗎?
進口泥炭一般做成5.5-6.5之間除了很少的喜堿植物外,大多數(shù)喜酸和不擇土質(zhì)的植物都可以種泥炭是一種炭,其實就是煤炭的早期形態(tài),苔蘚經(jīng)過幾千到幾萬年的堆積形成的,如果沒被人挖掉,幾百幾千萬年以后就成褐煤了,2億年以后就會變成黑色礦物煤所以用雜草枯葉之類的弄出來的東西也許也能生長植物,最多算草炭,絕不是泥炭
三、酸性土壤是什么土?
酸性土壤是指pH值顯示酸性或弱酸性的壤土,黑碳土比如三江平原的土壤,有機質(zhì)非常豐富保水保墑,有利作物生長。
四、南方紅色土壤是酸性土嗎?
南方紅色的土壤也不一定就是酸性土,要測一下它的PH值才知道
五、什么樣的土是酸性有機土?
答:可以通過顏色的深淺來判定是不是酸性土壤。一般酸性土的顏色都是比較深的,黑色、褐色的土壤一呈現(xiàn)酸性的可能性比較大。如果是堿性土壤的話,淺色比較多。
如果還是無法判斷,就可以用捏一捏的方法來判斷。抓起一把土捏一下,如果土壤比較松散,而且比較硬,摸起來顆顆粒粒的,這一般就是堿性土壤,如果捏起來非常松軟,而且感覺還有一定的含水量,那很大程度上就是酸性土
六、微酸性土壤是什么土?
所謂的微酸性土壤的ph值一般在5.5-6.5之間,不會有太低的ph值出現(xiàn),所以被稱為微酸性土壤。
在我國的熱帶、亞熱帶地區(qū)廣泛分布著各種紅色或黃色土壤的酸性土壤,一般北方針葉、闊葉混交林的表土多為微酸性的土壤。熱帶地區(qū)高溫多雨,且濕熱同季的特點,使得土壤的風(fēng)化和成土作用均十分強烈,從而促進生物物質(zhì)的循環(huán)十分迅速。同時鐵鋁氧化物有明顯的積聚,土壤酸瘦。
七、什么樣的土壤含酸性?
通常PH值小于7的土壤是酸性土壤,PH值也就是酸堿度,一般腐葉土、泥炭土都呈酸性,是酸性土壤,松針土、沼澤土都呈強酸性,也是酸性土壤。如果想要調(diào)節(jié)土壤的酸堿度,使土壤變酸,可以在配土?xí)r,于土壤中混入硫磺粉或硫酸亞鐵來降低土壤PH值,平時也可以給土壤澆灌些果皮水,使土壤變酸。
八、什么是酸性土壤酸性?
什么是酸性土壤
土壤酸度(以及其他任何物質(zhì)的酸度)以1至14的等級測量。低于7的一切被認為是酸性的。高于7以上被認為是堿性的。大多數(shù)植物的pH值在6到7.5之間。對于園藝植物,pH值最佳是在6到7.5之間,這時土壤中的磷是可溶的 – 這意味著它溶解在水中并被植物根系吸收。磷是所有植物所需的三種常量營養(yǎng)素之一(磷支持根系、莖、花和果實的旺盛發(fā)育)。
九、弱酸性土壤是什么土?
酸性土是pH值小于7的土壤總稱。包括磚紅壤、赤紅壤、紅壤、黃壤和燥紅土等土類。我國熱帶、亞熱帶地區(qū),廣泛分布著各種紅色或黃色土壤的酸性土。當?shù)貧鉁馗摺⒂炅看螅杲涤甓嘣?500mm以上。這種高溫多雨、濕熱同季的特點,使土壤的風(fēng)化和成土作用均甚強烈,生物物質(zhì)的循環(huán)十分迅速。
鹽基高度不飽和,pH一般在4.5-6。同時鐵鋁氧化物有明顯積聚,土壤酸瘦。可通過正確施肥,注意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可施用石灰,調(diào)節(jié)pH來減少某些重金屬元素危害。東南丘陵地區(qū)的酸性紅壤適宜種植茶樹等酸性作物。
十、什么肥料能讓土壤變成酸性土?
對于北方地區(qū)的堿性土壤,或江淮之間呈微堿性的圃地,或為了配制酸性培養(yǎng)土,可采用下列方法改良堿化土壤:(1)施用硫磺粉 每平方米的苗床,摻入100~200g的硫磺粉,其酸性有效期可維持2~3年。(2)施用硫酸亞鐵粉末 每平方米施入150g的硫酸亞鐵粉末,施后可降低0.5~1.0單位的pH值;對于特別粘重的土壤,用量可增加1/3。(3)澆施食醋液 家庭少量盆栽用土,若其pH值大于7時,則可用150~200倍的食醋液澆灌,以后每15~20天澆一次,效果良好。(4)摻拌松針土 摻拌松針土,是改良堿性土壤的快捷有效方法。松針葉土是由腐爛的松柏針葉、殘枝等枯落物堆漚而成,呈較強酸性。一般在堿性土中摻入1/5~1/6的松針土,即可栽植喜酸性花卉。(5)澆施磷酸二氫鉀溶液 在堿性土壤中,鐵元素很容易被固定,變?yōu)椴豢衫脿顟B(tài),即便是施入較多的鐵,效果也不會理想。因此,可用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或其它酸性肥料溶液來澆灌土壤,使土壤呈弱酸性,可促成土壤中的鐵元素呈溶解狀態(tài),將有利于花株根系對鐵素的吸收利用。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 ,不作為商用, 版權(quán)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quán)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