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總磷測定原理? 土壤總磷的國標測定方法是啥?
一、土壤總磷測定原理?
在酸性條件下,正磷酸鹽與鉬酸銨、酒石酸銻氧鉀反應,生成磷鉬雜多酸,被還原劑抗壞血酸還原,則變成藍色絡合物,通常稱磷鉬藍。本方法最低檢出濃度為0.01mg/L,測定上限為0.6mg/L。可適用于測定地表水、生活污水及化工、磷肥、機加工金屬表面磷化處理、農藥、鋼鐵、焦化等行業的工業廢水中的正磷酸鹽分析。
二、土壤總磷的國標測定方法是啥?
土壤總磷采用氫氧化鈉堿熔-鉬銻抗分光光度計法測定。
三、水中總磷的測定方法?
1、量取蒸餾水(做空白樣)及待測水樣各8ml,加入反應管。
2、向各反應管加入P1試劑1mL。
3、混合均勻后,120℃恒溫消解30分鐘。
4、置于冷卻架,空氣冷卻至室溫。
5、向各反應管加入P2 試劑1mL。
6、向各反應管加入P3試劑1mL。
7、靜置15分鐘
8、將試樣倒入比色皿
9、置于比色池內測定總磷值。
四、土壤總磷的測定試劑空白是什么?
一般是加同樣多的試劑,同土壤一樣硝解,這個就做為空白值。
五、土壤有效磷的測定?
土壤有效磷測定,是指土壤有效磷含量是指當季作物吸收的磷量,土壤有效磷測定用生物的方法進行是最直接的,用同位素32P稀釋法測得的“A”值被認為是標準方法,也可用同位素“E”值法進行,但應用受到限制。由于不清楚各形態磷對土壤有效磷貢獻的大小,很難真正地測定土壤有效磷的“絕對含量”。
通常所謂的土壤有效磷只是指某一特定化學浸提方法所得出土壤中與作物生長狀況有顯著相關的磷量,而不是指土壤中某一特定形態的磷,所以同一土壤用不同的化學浸提劑提取可以得到不同的有效磷結果,使用土壤有效磷數據時應標出測定方法。土壤有效磷測定的方法,常根據土壤的特性選用。
六、土壤速效磷的測定方法有哪些?
土壤中全磷的含量高低,只能說明磷的總貯量,不能用來推斷果樹能利用的速效磷含量的高低。因此,測定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對施用磷肥有參考價值。土壤中的速效磷,由于土壤類型和土壤性質不同,測定方法很多,它們之間的主要差別在于浸提劑的不同。一般在石灰性和中性土壤上用0.5摩爾/升碳酸氫鈉作為提取劑,在酸性土壤上用鹽酸-氟化銨(0.03摩爾/升NH4F-0.025摩爾/升HCl)作為提取劑都比較好,其測定結果與田間試驗的相關性較好。但浸提條件如土液比、溫度、時間、振蕩方式和強度等因子均影響測定結果,所以,只有用同一方法在相同條件下測定的結果才有相對比較意義,在報告有效磷結果時必須同時說明所用的測定方法。
1.奧遜法(0.5摩爾/升NaHCO3浸提——鉬銻抗比色法)方法原理:石灰性土壤中的磷主要是以Ca-P(磷酸鈣鹽)的形態存在,中性土壤中則Ca-P、Al-P(磷酸鋁鹽)、Fe-P(磷酸鐵鹽)都占有一定比例。0.5摩爾/升NaHCO3可以抑制Ca2+的活性,使某些活性較大的Ca-P被浸提出來;同時,也使比較活性的Fe-P和Al-P起水解作用而浸出。浸出液中的磷用鉬銻抗比色法測定。
2.0.03摩爾/升NH4F-0.025摩爾/升HCl浸提——鉬銻抗比色法方法原理:酸性土壤中的磷主要是以Fe-P和Al-P的形態存在,利用F-在酸性溶液中絡合Fe3+和Al3+的能力,可使這類土壤中比較活性的磷酸鐵鋁鹽被陸續活化釋放,同時由于H+的作用也能溶解出部分活性較大的Ca-P。
七、總磷的測定方法國標?
《GB 11845-2020 水質 含磷污染物的測定 電位法和容量法》是國家有關總磷測定方法的國家標準,該標準指定了采用電位法和容量法進行總磷測定的方法和要求。
八、總磷的測定方法是什么?
總氮:用濃硫酸加熱處理(加硫酸銅催化,此時所有的非氨氮也都會被還原成銨離子),加濃堿蒸出氨后用硼酸水溶液吸收,再用標準酸液滴定。
氨基:加亞硝酸(0-5℃),測量放出的氣體的量(RNH2+HNO2→ROH+N2↑+H2O)
總磷:氧瓶燃燒,用水吸收(此時所有磷皆以磷酸根形式存在),再用磷鉬酸比色法求出磷的量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九、土壤中總磷測定需要的儀器設備?
儀器可多了,看你要測定的實驗指標。基本理化性質,土壤含水率(鋁盒、烘箱、天平)、pH(pH計,條件不好,就用pH試紙)、TC和TN(元素分析儀,條件不好就用加熱-滴定法,需要凱氏定氮儀和油浴鍋,滴定管,三角瓶,燒杯,滴灌,必須的藥品試劑等)、銨態氮和硝態氮(流動分析儀,條件不好,用比色法,需要分光光度計和配套的設施)、磷鉀(分別用比色法和火焰光度法)、土壤質地(激光粒度儀,條件不好,用沉降法)······
十、土壤總磷標準?
在中國標準分類中,土壤總磷含量涉及到水泥、土壤、肥料綜合、土壤環境質量分析方法、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