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效果的效果評估?
一、培訓效果評估層次
培訓效果評估根據培訓內容、培訓目標以及效果評估目的分為反應層評估、學習層評估、行為層評估、結果層評估。
反應層評估主要針對觀念類、知識類、業務技能技術類以及管理類等四種形式的培訓,就培訓項目的準備和組織、開展形式、講師授課方式和內容、課程安排、課堂效果和氛圍等內容開展評估,以課堂記錄、培訓調查問卷形式開展。
學習層評估主要針對觀念類、知識類和業務技能技術類等形式,就培訓內容的掌握情況,以課堂提問、考試測驗和學習總結等形式開展。
行為層評估主要針對業務技能技術類和管理技能類等形式,就培訓的內容對參訓人員工作行為的影響,主要以調查問卷、員工訪談(直接上級、參訓者個人和直接下屬)以及行為觀察等形式開展。
結果層評估主要針對培訓成本較高、時間較長的重點培訓項目,如知識類、業務技能技術類和管理技能類等。主要基于個人及團隊的績效改善情況,諸如員工離職率、員工技能提升、成本控制率、工程進度。
二、效果評估的實施及結果應用
(一)反應層評估:
培訓結束后的當日,由培訓講師或培訓組織者組織全體學員填寫
培訓效果評估表,由組織者填寫培訓滿意度調查評估報告。
培訓組織者根據評估報告,及時對培訓組織工作諸如培訓場地安排、實施布置、時間安排,參訓對象選擇、培訓形式等進行改善。
(二)學習層評估:
課堂提問由培訓講師根據授課內容隨堂及時完成,由培訓組織者
及時做好記錄。
考試測驗的試題由培訓講師或培訓組織者根據授課內容完成出
具,并在培訓結束后當日完成考試測驗。培訓組織者可在培訓結束一周之后完成二次測驗。
學習心得由培訓學員在培訓結束后一周內提交培訓心得。
針對以上評估形成評估報告,及時反饋給培訓師和學員。
培訓師根據培訓評估報告及時了解學員對課程的掌握情況,了解自己的授課不足,有針對性改善授課技巧。
培訓組織者根據培訓報告及時了解培訓師的授課水平和強項,為選拔和培養培訓師,建立內訓師團隊提供依據。
學員根據評估報告了解自己培訓內容的掌握情況,明確與其他學員的差距,及時予以提高改善。
(三)行為層評估
培訓組織者根據培訓實際情況,在培訓結束后一至三個月內,組
織學員填寫《培訓調查問卷》,并組織培訓學員的直接上級填寫《直接上級評估問卷》,由組織者根據評估情況出具培訓報告。
培訓組織者通過報告,可以了解學員行為改進程度與培訓類型、培訓策劃的關系,為不斷調整和完善培訓策劃及培訓組織管理水平提供依據。
學員直接上級根據報告,可以了解到學員通過培訓獲得提升乃至行為改變情況,及時溝通幫助學員制定改善計劃和措施,為后期培訓挑選合適參訓對象提供依據。
學員根據評估報告了解自己培訓內容后的行為改善情況,明確與其他學員的差距,及時予以提高改善。
(四)結果層評估
由培訓組織者根據培訓目標組織開展針對培訓的個人績效改善以及組織績效改善情況,確定培訓目的達成情況。
培訓組織者通過報告,總體了解和掌握培訓投入和產出情況,為加強培訓規劃控制培訓成本,提高培訓收益提供依據。
培訓學員直接上級通過報告了解學員以及所在組織的績效改善情況,努力創造培訓效果轉化的環境。
公司決策者應根據評估報告綜合了解和掌握培訓對企業發展的貢獻情況,明確培訓價值為重大培訓決策提供依據。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