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現在可以種植嗎?適合什么氣候和土壤?
一、白芨現在可以種植嗎?適合什么氣候和土壤?
商丘適合種植白芨,商丘的土壤,氣候海拔適合種白笈,長江中下游地區能露地栽培。耐陰性強,忌強光直射,夏季高溫干旱時葉片容易枯黃。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質多的沙壤土。
一、白芨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白芨喜溫暖、陰涼和較陰濕的環境,不耐寒。常常野生在丘陵和低山地區的溪河兩岸、山坡草叢中及疏林下。故應選擇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腐殖質壤土栽培,要求栽培在陰坡或較陰濕的地塊。
二、栽培
(一)選地與整地 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以及陰濕的地塊種植。前一季作物收獲后,翻耕土壤 20公分以上,每畝施入腐熟廄肥或堆肥 1500-2000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在栽種前,再淺耕1次,然后整細耙平。
(二)種植方法 在生產上,白芨主要用其塊莖繁殖。在貴州地區,一般在9-10月份收獲時,選擇當年生具有老稈和嫩芽、無蟲蛀、無采挖傷者作種植材料,隨挖隨栽。在整好的地上開寬1米左右、高30公分左右的廂,按行距約30公分、窩距30公分左右挖窩,窩深10公分左右,窩底要平。將具嫩芽的塊莖分切成小塊,每塊需有芽1-2個,每窩栽種莖3個,平擺窩底,各個莖稈靠近,芽嘴向外,成三角形錯開。栽后覆細肥土或火灰土,澆一次腐熟稀薄人畜糞水,然后蓋土與廂面齊平。
三、田間管理
1. 中耕除草 白芨植株矮小,壓不住雜草,故要注意中耕除草,一般每年4次。第一次在3-4月出苗后;第二次在6月生長旺盛時,因此時雜草生長快,白芨幼苗又矮小,要及時出盡雜草,避免草荒;第三次在8-9月;第四次結合收獲間作的作物淺鋤廂面,鏟除雜草。每次中耕都要淺鋤,以免傷芽傷根。
2. 水分管理 白芨喜陰濕環境,栽培地要經常保持濕潤,遇天氣干旱及時澆水。7-9月干旱時,早晚各澆一次水。白芨又怕澇,雨季或每次大雨后及時疏溝排除多余的積水,避免爛根。
二、元盛堂白芨,最適合種植白芨的土壤是那種土?
一般白芨種植對生態環境要求較高,需仿野生環境。由于其生長習性比較特殊,需要"菌根菌"的土壤環境;中國是在2010年部分地區,開始引種進行實驗性栽培,由于其生長周期較長,至今尚無收獲。因此,最適合種植白芨的土壤,目前人們正在不斷地探索中。人工種植白芨至少需4~5年可以開花,8~10年收獲。
白芨,常生長于較濕潤的石壁、苔蘚層中,常與灌木相結合,或者生長于林緣。白芨也常生長于有山泉的地方,那里陰暗潮濕,空氣濕度也較高,比較適宜白芨的生長。白芨,生長的石頭均是砂巖類,這樣白芨才能吸收到毛管水、才能牢牢地吸在上面。故經濟種植,最好需仿野生環境方可。
三、白芨適合哪里種植?
排水良好含腐殖質多的沙壤土適合種植白芨。白芨喜溫暖、陰濕的環境,如野生山谷林下處。稍耐寒,長江中下游地區能露地栽培。耐陰性強,忌強光直射,夏季高溫干旱時葉片容易枯黃。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質多的沙壤土。
常生長于較濕潤的石壁、苔蘚層中,常與灌木相結合,或者生長于林緣、草叢、有山泉的地方,亦生于海拔100-32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下,棟樹林或針葉林下,在北京和天津有栽培。白芨生長的石頭均是砂巖類,這樣白芨才能吸收到毛管水、從而牢牢地吸在上面。
四、種植白芨種苗對土壤有什么要求?
白芨的種子可以在當地的種子零售店購買,還可以在網上進行購買。
1、土壤管理
白芨適合生長在溫暖陰涼的環境中,但是白芨不耐寒,所以必須要求土壤中足夠的肥沃,而且具有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進行種植。種植的時候多選擇一些陰坡或者較陰濕的地塊進行栽培。
選擇好疏松肥沃的沙質土壤以后也要對土壤進行整理。把土壤進行深耕,20厘米以上可以利用一些肥料進行基肥的使用,才能夠補充土壤中的足夠養分。
每畝地可施用一些農家肥,,如果沒有農家肥也可以施采法特復合肥。在種植前也要進行淺耕,把土壤整細整平,做一些130到150厘米寬的高畦。
2、白芨的生長期間,要及時的注意田間的管理,由于土壤中的養分充足,所以就會出現一些雜草,在除草的時候一定要非常的嚴格。
5到6月份白芨生長的期間非常的旺盛,而且雜草也生長得很快,要及時的進行田間的除草工作,除草的時候也要進行中耕共同完成,除草時一定要輕輕的進行,免得傷到白芨的根系,而且沒到一定的期間還要進行養分的供給,白芨是一種喜歡養分的植物,每個月都要噴灑一些人畜糞尿,7到8月份的時候停止生長,進入休眠期也要防止雜草叢生。
3、后期管理
白芨的生長中應該保持土壤足夠的濕度,干旱的時候要及時的澆水,7到9月份早晚都要進行各澆水一次,白芨雖然喜歡濕潤的環境,但是又怕澇,大雨天氣時要及時的排水,以免傷害到根部。
而且更要注意一些病蟲害,一定要提前進行防治,經常會有一些爛根病出現在南方種植的話,由于處于多雨的季節容易產生這些病害,最好注意日常的排澇防水工作,可以深挖一些排水溝來進行爛根病的防治。
五、湖南適合種植白芨幾年?
如整年氣候條件適宜,霜期短的地方,栽種白芨大苗最快也要兩年才能采收。其他地方都要在3年,甚至要4年時間才能采收。
白芨按照倍增原理生長,一生二,二升四,四生八,越往后繁殖能力越強,生長速度越快,直到生長空間不再允許。因此白芨并不是說栽種一年,或者兩年就沒有長成熟的塊莖,而是為了來年倍增的速度更快,一般都不會提前采挖,以免傷害到新芽,影響產量。
同時白芨在栽種后,于第4年10月當莖葉黃枯時采收。此時,地下塊莖已長成8~12個,白芨種苗相當擁擠,過遲采收,白芨種苗生長不良。
生長環境
選擇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和腐殖質壤土,溫暖、內稍陰濕環境容,不耐寒。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種時,宜選陰坡生荒地栽植。
把土翻耕20厘米以上,施廄肥和堆肥,每畝施農家肥1000千克,沒有農家肥可撒施三元復合肥50公斤,也可施有機肥100公斤。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勻。栽植前淺耕一次,把土整細、耙平、作寬厘米的高畦。
六、紅棗適合什么土壤種植?
一般要選擇地勢開闊、日照充足、土層深厚、肥力較好的土壤。如栽生食品種,宜選擇在砂性和水肥條件較高的土壤,栽制干用品種則應相對選擇鉆質的土壤,但過于粘重的土壤不適合栽植棗樹。
七、什么土壤適合種植葡萄?
葡萄根系發達,對土壤的適應性廣,幾乎可以在各種類型的土壤中栽培生長。最適宜葡萄生長的土壤是土質疏松,孔隙度適中,容重較小的沙壤土或輕壤土。這類土壤通氣、排水及保水保肥性良好,有利于葡萄根系生長。沙性強的土壤雖疏松透氣性強,排水良好,雜草少,病蟲害輕,葡萄根瘤蚜不易繁殖,晝夜溫差大,有利養分積累,但營養物質含量低,保肥保水力差,導熱性高,溫變大,冬、春兩季植株易受凍害。在這類土壤上種植的葡萄常表現成熟早,含糖量高,但果粒較小。
含有大量礫石和粗沙的土壤也適宜葡萄栽培,它不僅通氣、排水良好,且晝夜溫差較大,有利于養分積累,有益于花芽形成,有助于提高果實品質。
黏重的土壤對葡萄最為不利,因其透氣性差,雨季易積水,根部窒息,促進嫌氣微生物活動,毒害根系,干旱時又易板結,對葡萄根系、地上部生長和果實品質均為不利。
土層的深淺、含水量、地下水位高低均影響葡萄根系的分布。土層厚度在1米以上,質地良好,根系分布必深而廣,枝蔓生長健壯,抗逆性強。土壤表層太薄,則不利于葡萄生長。葡萄根系在通透性強、水分適度、含氧量高的土壤環境中,生長良好。土壤水分以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80%為宜,低于30%時植株停止生長,降至5%時葉片凋萎,土壤含水量過多必然使空氣相對減少,缺氧會產生硫化氫等有毒物質,抑制根系活動,嚴重時根系停止生長并中毒。地下水位過高或過低均不適于葡萄生長,一般以1.5~2米以下較好。土壤酸堿度對葡萄生長亦有影響,pH一般以5~7為宜,最為適宜的pH為6~6.5,pH低于5或高于8,葡萄生長不良。不同種類品種對pH反應不一,美洲種和歐美雜交種抗鹽堿力弱、適應性差。
葡萄園地的坡度、坡向亦是影響山地葡萄栽培的因素之一,坡度應以200°~250°以下為好。50°~100°的緩坡地既有利于排水,又不易積聚冷空氣,光照條件也優于平地,是栽培葡萄的最佳地塊。在坡向選擇方面,南坡優于北坡,東坡和西坡的優缺點介于南北坡之間。
八、半夏適合什么土壤種植?
宜選濕潤肥沃、保水保肥力較強、質地疏松、排灌良好、呈中性反應的沙質壤土或壤地種植,亦可選擇半陰半陽的緩坡山地。前茬選豆科作物為宜,可連作2~3年。澇洼鹽堿地不宜種植。可于玉米地、油菜地、麥地、果木林進行套種。
也可采用適宜于半夏生長的人造土,施以營養液并予光照條件,結合半夏生長習性等相應栽培措施,一次播種后每年可從人造土中收獲0.5千克/米。人造土原料易得,又不用占用耕地,收獲方法簡便,可以節省大量勞力,適宜于產業化生產,可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其具體方法系將人造土鋪設在水泥地、三合板或農膜上,厚度控制在6~8厘米,使半夏翻收后留在土中的小塊莖的珠芽都易于長出土面,從而又可解決后續種源問題。
人造土可由鋸木屑、腐殖土、生活垃圾(除去塑料、玻璃、金屬)、中藥渣、堆肥、谷殼、兔屎、草木灰、河沙等為原料,按不同比例配置。其較好的配比為:腐殖土50%,木屑30%,河沙20%;腐殖土40%,草木灰5%,鋸木屑30%,河沙25%;堆肥40%,煤灰40%,谷殼10%,兔屎10%;或中藥渣50%,煤灰30%,細沙土20%等。
營養液應含有氮、磷、鉀、鈣、鎂、硫、鐵、鈉、鋅、銅、鉬、錳、硼等元素,既可根施,也葉面施用。
九、砂石土壤適合種植什么?
砂石土壤適合種植根系發達,怕澇,需養分少的植物
十、種植靈芝適合什么土壤?
種植靈芝土壤不能使用一般普通的土,需要使用經過人工配置之后特制的土壤。通常使用到如棉籽殼、麩皮、木屑、石膏粉和水等等,將其放在同一個器皿當中攪拌均勻,放置水的量不宜過多,占60%~65%即可。
濃稠度保持在用手抓起,原材料不會有水滴落為止,攪拌至干濕恰當,有水溢出但不會滴落。
準備好攪拌好的材料后放在聚乙烯袋當中高溫消毒殺菌,一般經過12個小時。等待其冷卻之后,一般在30℃時就可以拿出放到無菌室當中,為后期栽種做準備。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