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沙質土壤,和什么是肥沃的沙質土壤?
沙質土壤類型:
在形成過程中的生物作用非常微弱,而薄層的風化殼受干熱氣候的影響,成為土壤形成過程的主導作用。地表多沙質化,礫石化和有龜裂結皮。土壤PH在9。0-10。0之間,呈強堿性反應;其堿化程度廣泛而強烈。其土壤類型也較復雜而多樣,主要分布有灰漠土、棕鈣土、栗鈣土、風沙土、鹽土等六個土類,各土類的土壤養份見表
保護區各土類的土壤份
養 份
土類
有機質(%)
堿解氮(ppm)
速效磷(ppm
速效鉀(ppm
灰漠土
0。
8497
49
10
137
棕鈣土
0。9532
49
8
149
栗鈣土
2。
217
125
4
184
風沙土
0。1552
31
4
93
草甸土
0。
8812
46
8
384
1。灰漠土
由于長期遭受強烈的風蝕,灰漠土的表層特征不明顯,幾乎無腐殖質層,地表土壤質地粗,有較多的粗細砂礫,部分地區表層被吹沙覆蓋。
土層較厚,平均40-150厘米。灰漠土主要分布在山前沖積-洪積階地上,植被以旱生、超旱生灌木、半灌木為主,有四合木、白刺、珍珠、油蒿等。丘陵上分布有較大面積的砂礫質灰漠土,其上生長有該保護區的特有植物群系半日花群系,是一種權適宜半日花生長的土壤。
2。棕鈣土
棕鈣土為主要地帶性土壤類型之一。土層較厚,平均80-150米,其剖面有三個基本層次構成,即淺棕色、棕灰色的腐殖質層,灰白色的鈣積層和母質層。其中腐殖質層較薄,一般在20厘米左右。鈣積層部位一般出現較淺,多在15-30厘米,較堅實,厚度20-100厘米;這類土坡土質較粗,多為砂土-砂壤土,地表多砂礫化,部分地段表層為較薄的吹砂覆蓋,土壤肥力差。
棕鈣土分布于洪積臺地上及殘山丘陵上,其上生長于高平原及低丘陵上,植被以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為主,有四合木、油篙、針茅等。覆蓋度50%。
3。栗鈣土
栗鈣土剖面分化明顯,層次過渡清晰,由腐殖質層、鈣積層和母質層組成。
表土層厚20-40厘米。植被主要為多年生旱生草本及一些旱生灌木。
4。風沙土
風沙土的剖面分化不明顯,屬AC構型或無層次之分,腐殖質層不明顯,養分積累甚微。形成許多固定、半固定沙丘及平緩沙地。植被以沙生灌木為主,如白刺、沙冬青、霸王、沙蒿等。
5。草甸土
草甸土在保護區分布面積很少,主要分布在黃河沖積階地和部分河谷地。成土母質一般為沖積-洪積沉積物,植被主要有鹽爪爪、披堿草等。
沙質土壤肥效釋放快,宜施用農家肥等長效肥料,不致后期脫肥造成減產,此外要注重增施P、K肥。
富含有機質的沙質土叫肥沃的沙質土。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