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樣品的采集與處理實驗原理?
一、土壤樣品的采集與處理實驗原理?
一、土壤樣本的采集原理:
采集土壤樣品的時間和數量,視采集的對象和目的而定。如為測定某種農藥殘留量,要在當年施用這種農藥前采集,或者在作物成熟時、與植物樣品同時采集。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對土壤樣品的采集也有不同的要求。
如研究土壤物理性質,要求采取原狀土樣,即所采土樣應保持其自然結構和水分狀態。研究土壤水分和農作物產量的關系,要求在各個生長期采集深2~3米處的土壤樣品。為研究土壤形態特征,要求采樣層次間界線清楚,能觀察到各發生層的結構、質地、新生體、地下水位等。
研究土壤化學性質用的土樣,只要求在特征深度處能采到足夠數量(如1~2公斤)的樣品,而不必保持原來的形狀。
二、土壤樣品的制備原理:
在氣溫為2535度:,空氣相對濕度為20%60%,通風且避光的室內進行土壤樣品的制備,并防止酸、堿性氣體及灰塵的污染。
將土樣平鋪在晾土架或木板上讓其自然風干,為防止污染,木板上應襯墊干凈的白紙,尤其是供微量元素分析用的土樣,嚴禁用有字的打印紙或舊報紙襯墊。當土樣尤其是黏性土壤達到半干狀態時,及時將大土塊捏碎,以免結成硬塊難以壓碎。
土壤樣品的采集方法:
1、對角線采樣法:適宜于污水灌溉地塊,在對角線各等分中央點采樣。
2、梅花形采樣法:適宜于面積不大、地形平坦、土壤均勻的地塊。
3、棋盤式采樣法:適宜于中等面積、地勢平坦、地形基本完整、土壤不太均勻的地塊。蛇形采樣法:適應于面積較小地形不太平坦、土壤不夠均勻須取采樣點較多的地塊。深度視采樣目的而定,一般采耕層0-20cm。
取混合樣1-2kg。如數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將多余土壤棄去。將所采土樣裝入布袋或聚乙烯塑料袋,內外均應附標簽,標明采樣編號、名稱、采樣深度、采樣地點、日期、采集人。用作化學分析(除重金屬分析)的土壤樣品可用土鉆采樣,用作容量測定的土壤樣品,應用環刀法采樣。
二、怎樣采集土壤化驗的樣品?
土壤樣品采集后,若不能及時送到專門的化驗室進行處理,應將樣品風干,即將采集的土樣攤開于干凈的塑料布上,在通風、干燥、避免陽光照射和不靠近肥料、農藥處自然風干。樣品風干時,必需一張標簽紙放在樣品中,另一張標簽紙和樣品袋,用樣品及塑料布壓住。風干過程中要經常翻動土樣并將大土塊捏碎以加速干燥,同時剔除土壤以外的侵入體。樣品晾干后,按采樣裝袋的同樣方法裝袋,待送化驗單位分析化驗。
風干后的土樣按照不同的分析要求研磨過篩,充分混勻后,裝入樣品瓶中備用。瓶內外各放標簽一張,寫明編號、采樣地點、土壤名稱、采樣深度、樣品粒徑、采樣日期、采樣人及制樣時間、制樣人等內容。制備好的樣品要妥善貯存,避免日曬、高溫、潮濕和酸堿等氣體的污染。全部分析工作結束,分析數據核實無誤后,試樣一般還要保存3個月至1年,以備查詢。少數有價值需要長期保存的樣品,須保存于廣口瓶中,用蠟封好瓶口。
一些土壤成分如二價鐵、硝態氮、銨態氮等在風干過程中會發生顯著變化,必須用新鮮樣品進行分析。為了能真實地反映土壤在田間自然狀態下的某些理化性狀,新鮮樣品要及時送回室內進行處理分析,用粗玻璃棒或塑料棒將樣品混勻后迅速稱樣測定。新鮮樣品一般不宜貯存,如需要暫時貯存,可將新鮮樣品裝入塑料袋,扎緊袋口,放在冰箱冷藏室或進行速凍保存。
三、根際土壤的采集與處理?
在采集根際土壤的時候都采用了抖根法,但是此方法的弊端在于不能夠保證收集到的土壤都是純根際土壤,因為純根際土壤僅存在于距離植物根系表面2mm的范圍內,當采樣時土壤濕度較大甚至于土壤過干時,由于土壤附著在根表面或者在未收集前抖落掉,都會造成不精確地采集根際土壤,于是就很有可能會帶進許多的非根際土壤,與此同時抖根法還會帶入大量的脫落的細根系,從而不利于后期土壤分析的進行。
四、土壤樣品采集配套工具有哪些?
廣義的土壤樣品采集設備主要包括一系列工具,如:
(1)工具類包括鐵鍬、鐵鏟、圓狀取土鉆、螺旋取土鉆、竹片以及適合特殊采樣要求的工具等。
(2)器材類包括GPS、羅盤、照相機、膠卷、卷尺、鋁盒、樣品袋、樣品箱等。
(3)文具類包括樣品標簽、采樣記錄表、鉛筆、資料夾等。
(4)安全防護用品包括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藥品箱等。
(5)采樣用車輛。 而狹義的土壤樣品采集設備主是指土壤取樣鉆、土壤溶液取樣器、土壤分樣器、土壤容重器等工具。 其實,無論是廣義上的土壤樣品采集設備還是狹義上的土壤樣品采集設備它們都為土壤取樣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是保證土壤合理取樣的有效代表。
五、如何進行茶葉樣品的采集與預處理?
茶葉采集之后要經過曬干然后翻炒
六、一般采集土壤樣品是用風干土壤么?
是的,風干的土壤里面沒有蟲害。
七、怎樣采集果園田間試驗土壤樣品?
答:制備果園田間試驗土壤樣品的方法如下:
(1)樣品的風干
新鮮樣品和風干樣品的制備方法同基礎土樣。
(2)樣品的粉碎與篩分
風干后的土樣,用木棍研細,使之全部通過2毫米孔徑的篩子,有條件時可用不銹鋼土壤樣品粉碎機粉碎。充分混勻后用四分法分成2份,1份作為物理分析用,1份作為化學分析用,即土壤pH、有效養分等測定之用。土壤樣品不要研磨過細而破壞單個的礦物晶粒,增加有效養分的溶解。同時為了防止土樣二次污染,必須注意制樣工具、容器與貯存方法等。在篩分土樣時應用尼龍網眼的篩子,不用金屬篩,以免過篩時因摩擦而使金屬成分進入樣品。
全量分析的土樣包括有機質、全氮、全磷等的測定不受磨碎的影響,而且為了減少稱樣誤差和使樣品容易分解,需要將樣品磨得更細。方法是取部分已混勻的2毫米或1毫米的樣品鋪開,畫成許多小方格,用骨匙多點取出土樣約20克磨細,使之全部通過100目篩子。若測定硅、鋁、鐵的土樣需要用瑪瑙研缽研細,瓷研缽會影響硅的測定結果。在土壤分析工作中所用的篩子有兩種:一種以篩孔直徑的大小表示,如孔徑為2毫米、1毫米、0.5毫米等;另一種以每英寸長度有多少孔表示。如每英寸長度上有40孔,為40目篩子,每英寸有100孔為100目篩子。孔數愈多,孔徑愈小。篩目與孔徑之間的關系可用下式表示:
篩孔直徑(毫米)=16/1英寸孔數
1英寸=25.4毫米,16毫米=25.4毫米-9.4毫米(網線寬度)
(3)土壤樣品的保存
一般土樣用磨口塞的廣口瓶或塑料瓶保存半年至一年,以備必要時查核之用。樣品瓶上標簽需注明樣品編號、采樣地點、土類名稱、試驗區號、采樣日期、采樣深度、篩孔等信息。
八、一般環境土壤樣品采集,樣品布設方法有多少種?
農田土壤采樣常用的布點法有四種:對角線布點法、梅花布點、棋盤布點法和蛇形布點法。它們各有優劣,具體參考《環境監測》。簡述:
1、對角線法:適宜于污水灌溉地塊,在對角線各等分中央點采樣;
2、梅花法:適宜于面積不大、地形平坦、土壤均勻的地塊;
3、棋盤法:適宜于中等面積、地勢平坦、地形基本完整、土壤不太均勻的地塊;
4、蛇形法:適應于面積較小地形不太平坦、土壤不夠均勻須取采樣點較多的地塊。
九、什么叫土壤樣品的預處理ffa?
土壤樣品的預處理是指將土壤樣品中無關的雜質去除,方便后續進行目標成分的測定。
十、采集土壤樣品有哪些方法和注意事項?
1、土壤采集深度:因作物不同,20-40cm2、采集點數:因面積和土壤而定,一般5-20個3、采集路線:"S"型路線4、采集工具:不銹鋼器材5、采集數量:1公斤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