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機碳的測定方法有?
一、土壤有機碳的測定方法有?
土壤水溶性有機碳的具體測定方法:
1.稱過2mm篩的風干土樣10g,
2.按水土比2:1添加蒸餾水,
3.在25℃下恒溫振蕩30min后,用0.45μm濾膜抽濾,
4.濾液直接在TOC-1020A有機碳分析儀測定。 各種有機質的測定方法 (1)活性有機碳(CL):高錳酸鉀氧化法。秤取過0.25mm篩的風干土樣1.59于l00ml離心管中,加入333mM(或167mM、33mM)高錳酸鉀25ml(易氧化態碳),振蕩1小時,離心5分鐘(轉速2000次/min),取上清液用去離子水按1:250稀釋,然后將稀釋液在565nm比色。根據高錳酸鉀濃度的變化求出樣品的活性有機碳。 (2)總有機碳:重鉻酸鉀氧化法。 (3)非活性有機碳(CNL):總有機碳與活性有機碳的差值為非活性有機碳(CNL) (4)碳庫活度(L):土壤碳的不穩定性,即碳庫活度(L)等于土壤中的CL與CNL之比:L=樣本中的活性有機碳CL/樣本中的非活性有機碳CNL。 (5)碳庫指數(CPI)=樣品總有機碳含量(mg/g)/參考土壤總有機碳含量(mg/g) (6)活度指數(LI):碳損失及其對穩定性的影響,LI=樣本的不穩定性(L)/對照的不穩定性(L) (7)基于以上指標可以得到碳庫管理指數(CMI):CMI=CPI*LI*100 土壤活性有機質是土壤有機質的活性部分,是指土壤中有效性較高、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利用、對植物養分供應有最直接作用的那部分有機質。土壤活性有機質在指示土壤質量和土壤肥力的變化時比總有機質更靈敏,能夠更準確、更實際的反映土壤肥力和土壤物理性質的變化、綜合評價各種管理措施對土壤質量的影響。土壤活性有機質還可以表征土壤物質循環特征,作為土壤潛在生產力和由土壤管理措施變化而引起土壤有機質變化的早期預測指標。 碳水化合物是土壤中最重要、最易降解的有機成分之一,其對氣候變化、耕作、生物處理等外界影響的敏感程度高于有機質總量。而且作為土壤微生物細胞必需的組成物質和主要能源,碳水化合物與土壤微生物存在密切的關系。 按Grandy 等的方法測定,操作過程為:稱取一定量的風干土(根據有機質含量而定) 加入去離子水(水土比為10:1) ,在85℃下培養24 h 后用孔徑為0.45μm的玻璃纖維濾紙過濾,將慮液按1:4的比例進行稀釋,然后吸取5 ml 稀釋液放入比色管中,再加入10 ml 蒽酮溶液,最后在625 nm 處進行比色測定,其含量用葡萄糖表示。
二、礦石中含碳測定方法?
礦石中含碳高是煤礦,石油等,測定通過實驗室化驗或儀器檢測。
三、全碳全氮測定方法?
全氮用微量凱氏定氮法。全碳用干,濕法。
四、水中總碳的測定方法?
有個術語叫TOP,有專門檢測儀器。
五、碳四組分測定方法?
碳四組分的測定方法是氣相色譜法。
六、增碳劑中含碳量的測定方法?
固定碳≥90%,S≤0.45%,揮發分≤0.5%,灰分≤8%,水分≤0.5%,粒度1-4㎜,容重0.75
七、什么是土壤有機碳含?
土壤有機質(SOM,soil organic matter),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含碳的有機物質,包括各種動植物的殘體、微生物體及其會分解和合成的各種有機質,包含有機碳。土壤有機碳(SOC,soil organic carbon),是通過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質、動植物殘體和微生物體的合稱。二者存在換算關系,即SOM=SOC*1.724。
八、碳元素測定意義?
有機碳(OC)和元素碳(EC)是大氣顆粒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更是大氣細顆粒物(PM2.5)的重要組分,約占我國城市大氣PM2.5質量濃度的20%-50%,對全球氣候、空氣質量和人體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氣候變化與大氣環境研究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由于OC和EC具有多種存在形式,其化學性質和光學特性具有明顯不同,精確地測定大氣中的OC和EC是大氣環境研究中的重點和難點,因此明確不同采樣和分析方法測量的差異對改善碳質氣溶膠觀測,進而更好地解釋OC和EC的來源,降低模式模擬驗證的不確定性,促進標準方法的建立等具有重要意義。
九、碳16測定年代?
根據被測物中碳16的含量及碳16的半衰期,可以測定年代。
十、碳測定年代原理?
碳14測年,又稱碳—14年代測定法或放射性碳定年法(Radiocarbon Dating),就是根據碳—14衰變的程度來計算出樣品的大概年代的一種測量方法。這一原理通常用來測定古生物化石的年代。
碳14測年法由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威拉得·利比(Willard Frank Libby)發明 ,威拉得·利比因此獲得1960年諾貝爾化學獎 。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