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富里酸檢測標準?
一、土壤中富里酸檢測標準?
包括以下步驟:采集所需測定富里酸含量的土壤樣品;
將土壤樣品除雜質、風干、研磨,最后于45?55℃條件下干燥2h,得到待測土壤;
測定待測土壤在350?2500nm波段的反射率,得到350?2500nm波段的反射率數據;
對350?2500nm波段的反射率數據進行多元散射校正后,采用小波降噪,再進行平滑處理;
提取待測土壤在特定波長的反射率數據;將提取的反射率數據代入土壤富里酸含量檢測模型,計算得出該土壤樣品的富里酸含量。
二、土壤檢測的正確取樣的方法?
取樣方法
取樣方法有對角線法、梅花點法、棋盤式法、蛇形法即“S”型法。
對角線法:適用于正方形田塊。由田塊進水口向出水口引一對角線,至少分成5等分,以每等分為采樣分點。如果同一地塊差異比較大,可再等分增加分樣點數。
梅花點法:一個單位面積內按東南西北中分點取樣。
棋盤法:即方格式法,將整個地塊劃分成小方格,分點取樣,設分點十個左右。
蛇形法:即“S”型取樣方法,主要適應于長方形的地塊,設立分點15個左右。
土壤取樣在秋后作物已經全部收獲或春季耕地還沒有下底肥的時候進行土樣采集工作。采集時,要記住‘四同’,即同一土壤類型、同一地勢、同一施肥水平、同一作物的地塊。注意,在采樣時兩端的樣點要遠離地頭、林帶、公路等,各個樣點同時要避開堆漚有機肥等的特殊區域。
一般用土鉆或鐵鍬,取土時要先將土壤周圍的雜物清理干凈,然后將表層10公分的土壤去除。記住,已經翻整過的地塊也要遵循此規則。淺根系作物一般取0-20公分耕作層土壤,如水稻、草莓等。深根系作物取0-60公分耕作層土壤,如桃樹、蘋果樹等。
三、咪鮮胺的檢測方法土壤?
利用建立的咪鮮胺氣相色譜法對咪鮮胺在蘑菇和土壤中的最終代謝產物2,4,6—三氯苯酚進行測定。
結果表明,在蘑菇中2,4,6—三氯苯酚的殘留量在施藥后的一段時間內呈增加趨勢,在第3天左右達到峰值隨后開始降低,且殘留量隨取樣時間與施藥時間的間隔的增長而減少;在土壤中2,4,6—三氯苯酚的殘留量在施藥后一直呈增加趨勢;與蘑菇中2,4,6—三氯苯酚殘留量顯著的變化趨勢相比,土壤中2,4,6—三氯苯酚殘留量的變化趨勢則表現得比較平緩。
四、土壤中cr的含量標準?
鉻是一種有毒的重金屬,土壤中的鉻含量不能超標。根據《土壤環境質量標準》,農田土壤的鉻含量應控制在350PPM以下。鉻元素符號Cr,銀白色金屬,在元素周期表中屬 ⅥB族, 鉻的原子序數24,原子量51.9961,體心立方晶體,常見化合價為+3、+6和+2。氧化數為10。
五、土壤里的氯離子的標準?
一般植物含氯100-1000ppm即可滿足正常生長需要,在微量元素范圍,但大多數植物中含氯高達2000-20000ppm,已達中、大量元素水平.植物中積累的正常氯濃度一般為0.2~2.0%。
氯過量主要表現是生長緩慢,植株矮小,葉片少,葉面積小,葉色發黃,嚴重時尖呈燒灼狀,葉緣焦枯并向上卷筒,老葉死亡,根尖死亡。另外氯過量時種子吸水困難,發芽率降低。
六、土壤成分一般的檢測方法?
看你需要檢測什么
酸堿度,成分,微量元素含量?
最直觀的就是看,然后加水稀釋
取清液實驗
簡單實驗石操作可定性進行酸堿滴定
七、檢測土壤中的微生物實驗的土壤采集詳細步驟?
1.采樣,選好采樣地點,采用5點式采樣,四角加中心2.樣品處理,搗碎,加適量蒸餾水,攪拌,靜置30分鐘3.吸取上清液,即為菌懸液4.梯度稀釋菌液5.涂布平板6.培養,觀察菌落,計數等
八、廢水檢測方法的標準?
廢水檢測所有項目的方法標準就是嚴格按照國標規定方法和流程檢測,做廢水檢測出具正式檢驗報告需要省級以上質檢部門認證的資質。
九、土壤濕度檢測計模塊的控制方法?
快速測量法:選定合適的測量地點,避開石塊,確保鋼針不會碰到石塊之類堅硬物體,按照所需測量深度刨開表層土,保持下面土壤原有的松緊程度,握緊傳感器體垂直插入土壤,插入時不可前后左右晃動,確保與土壤緊密接觸。一個測點的小范圍內建議測多次求平均。
埋地測量法:垂直挖直徑大于20厘米的坑,深度按照測量需要,然后在既定深度將傳感器鋼針水平插入坑壁,將坑填埋壓實,確保與土壤緊密接觸。
穩定一段時間后,即可進行連續數天、數月乃至更長時間按的測量和記錄。
如果在較堅硬的地表測量時,應先鉆孔(孔徑應小于探針直徑),再插入土壤中并將土壓實然后測量;傳感器應防止劇烈振動和沖擊,更不能用硬物敲擊。
由于傳感器為黑色封裝,在強烈陽光的照射下會使傳感器使急劇升溫(可達50℃以上),為了防止過高溫度對傳感器的溫度測量產生影響,請在田間或野外使用時注意遮陽與防護.
十、草坪中的土壤里有什么?
草坪的土壤中有礦物質、有機質和活的生物有機體以及水分、空氣等固、液、氣三相組成。按重量計,礦物質可占固相部分的90%~95%以上,有機質約占:1%~10%、因此,土壤是一個以礦物質為主的物質體系。
土壤礦物質來源于成土母質,按其成因可分為原生礦物和次生礦物兩大類。原生礦物是各種巖石受不同程度物理風化的碎屑物,其未改變原有的化學組成和結晶構造。土壤中最主要的原生礦物包括長石類、云母類、輝石類、角閃石類、石英、赤鐵礦、金紅石、黃鐵礦、磷灰石等。次生礦物主要是由原生礦物經風化而重新形成的新礦物,其化學組成與結構已發生了變化。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