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立項,以江蘇大學為例 怎么寫
研
究
課
題
名
稱
基于再制造思想的校園廢舊自行車回收利用研究
起止時間
201X.12-201X.06
成果形式
調查報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相關研究綜述;參考文獻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
1
)研究背景
校園內停放著大量廢舊自行車,很多被遺棄的舊車都已經爆胎、生銹,車座、車
筐都沒有了。
這些廢舊的自行車不但占用大量的自行車車位,
而且本身就是一種資源。
合理利用這些資源不但為社會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也能美化校園,營造優美的校園
環境。
(
2
)研究意義
通過對廢舊自行車的研究和處理,
將能夠有效的實現資源的回收利用,
減少資源
的浪費。同時可以減少廢舊自行車給環境帶來的污染,減少廢舊自行車占用的車棚空
間。同時也方便了同學們的出行,美化了校園環境。實現了源激節能減排的理念,使廢舊
自行車得到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
如果這一方案得到推廣,那么將會在節約很大一部分資源,對保護環境也起到一
定的積極作用。也會對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1.2
相關研究綜述: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自行車已經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取而代之的是電瓶
車及各種機動車。在這樣的環境下,許多自行車遭到遺棄,很多被遺棄的舊車都
已經爆胎、生銹、車筐、車座都沒有了。面對這些既占用了公共資源,又影響了
環境的廢舊自行車,我們也不能棄不理。廢舊自行車的回收再利用也成為了當今
社會的一項熱門問題。
陳勝偉、陸健在《廢棄車循環利用:讓自行車“綠”起來》中提及浙江林學
院師生將前幾屆畢業生離校后廢棄的車子經過維修后統一組建成“綠色”自行車,
學生經過申請等方式獲得使用權,該學院徐達老師介紹說“如果能夠很好的處理
學生廢棄的自行車,將之進行統一管理,使這些資源能更好地繼續發揮作用,這
樣不僅能夠節約資源而且對促進學生樹立生態文明觀也有積極作用?!?/p>
[1]
王小玲、
張玲在《廢舊自行車也有新賣點》中稱國友實業公司與其他回收機構不同,其不
僅僅是開展單純的回收業務,而是回收、加工、租賃、銷售“一條龍”經營。國
友公司把廢舊自行車回收定價為帶有一定公益色彩的企業運作行為,通過相關措
施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
[2]
《廢舊自行車再利用
有望形成新產業
》
中,
該校展示出
54
件該校大學生利用廢舊自行車制作成的產品,
包括路牌、
講演臺、
垃圾桶等各式作品,向我們展示了利用廢舊自行車制作出來的產品要有相應的實用價
值,能夠滿足一定的生產和生活需要,才能實現循環利用。
[3]
謝盼盼在《校園二手交
易市場分析》中從供需客觀條件、營銷方式、渠道建設、交易方式四個方面對學生二
手市場進行理論探討,高校教育的自主性使得學生追求時尚的同時選擇性價比較高的
二手產品,
調查顯示
60.7%
的學生購買過二手商品。
基于
“可持續發展觀念”
,
建立
“環
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以及資源再利用的觀念越來越受到學生的重視和認可。
調查顯示
57.9%
的學生認為購買二手物品可以加強資源再利用和建設環境。
[4]
陳忠權
《廢舊自行車再利用路在何方》
中提及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將廢舊自行車進行拆解、
改裝再利用,
所設計出的幾十件產品充分考慮了保護環境、
節約材料能源等重要因素。
但這些產品也存在一些缺陷,從而市場受阻。正因為如此,更需要有眼光的企業與商
家與他們合作,把設計做得更完美。有關專家介紹,與其他原材料相比,廢舊自行車
回收成本低,再利用率高,可利用價值大。如果有更好的設計理念,就一定會產生更
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5]
劉寶亮在《再制造產業:在標準缺失中蹣跚起步》中論
述了再制造產業整體勢頭較好。當前,資源短缺、能源匱乏、環境負荷加重已成為制
約全球經濟發展的瓶頸,大量的廢棄物造成嚴重的游昌現代垃圾污染、資源浪費和安全隱
患。再制造實現了廢舊產品高技術修復、改造的產業化,是推動資源綜合利
述了再制造產業整體勢頭較好。當前,資源短缺、能源匱乏、環境負荷加重已成
為制約全球經濟發展的瓶頸,大量的廢棄物造成嚴重的現代垃圾污染、資源浪費
和安全隱患。再制造實現了廢舊產品高技術修復、改造的產業化,是推動資源綜
合利用和環境保護的有效途徑。與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可節能
60%
,節材
70%
,
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降低
80%
以上,
這對實習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
降低二氧化碳排
放強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6]
《英國循環利用廢棄自行車提倡環保公交方式》
中
英國把廢舊自行車再利用起來,免費供給給行人使用,既環保又實用。他們將廢
舊自行雹磨襪車經過工人的維修,這些自行車不僅外表看起來像新的一樣,而且安全上
也達到標準,
行人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7]
李詩瑜的
《廢舊自行車在力量練習中的巧
妙應用》中,筆者用廢舊自行車、鋼管等材料通過巧妙構思自制一個健身器材,
對提高學生的力量有很大的幫助,并在教學過程中反復實踐,效果較好,學生反
映也不錯。
[8]
孫慶利早在
1995
年的《用廢自行車車圈做環形天線》一文里,用廢
舊的
24
、
16
、
28
英寸的自行車車圈做環形電視天線,在本地區接收
3
、
5
、
6
、
8
、
10
頻道的電視信號是效果很好。展示了廢舊自行車的部分零部件也可以充分利用
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9]
段慶祥的
《體育教學中巧用廢舊自行車外胎》
中論述了我
國是一個自行車王國,每年有上千萬計的自行車外胎因破舊而被丟棄,回收極少,
既造成浪費,又造成了環境污染。筆者在多年的體育教學實踐中,本著“就地取
材,廢物利用”的原則,將廢舊自行車外胎運用到體育教學中,增強了教學的趣
味性,對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有很大的幫助。
[10]
根據國內外已有的相關研究綜述,廢舊自行車及其零部件經過回收再制造,在
達到安全質量標準后,完全可以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是推動資源綜合利用
和環境保護的有效途徑。然而對高校廢舊自行車回收再利用的研究分析,卻較少。
本課題結合國內對廢舊自行車回收再利用研究的結論以及江蘇大學的實際情況進
行研究分析。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