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檢測和改良土壤酸堿性?
一、怎么檢測和改良土壤酸堿性?
稱量10g左右風干土至于小燒杯(最好50ml),加入無二氧化碳水(或者1mmpKCL溶液),用磁力攪拌器攪拌1min,靜置30min,用PH計插入讀數即可.
二、怎樣改良土壤?
1.
插棍扎洞:如果花盆土壤出現了板結的情況,可以用木棒往盆土中插幾個深度在1厘米左右的小洞,往洞里面灌溉粗砂。隨著水肥的運動,會分散到土壤中,板結情況會得到控制。
2.
播撒餅肥:可以先對土壤表面進行松土,然后在土表撒上一層未發酵完全的餅肥,噴水打濕,餅肥水進入土壤會自行散發熱量滲透到花盆底部,供給營養的同時讓土質變得更加疏松透氣
3.
花盆浸水:解決土質板結干旱的最佳方式就是浸水。把根莖從土壤中取出,直接把花盆浸漬到水里大約12個小時左右,再取出移入陰涼環境,土壤半干就可以再把植株栽回去。
4.
更換盆土:還可以直接采用更換盆土的方式,選擇新的干凈清潔、疏松透氣、營養充足的栽培土壤填入盆中。針對不同的植物花卉,選用不同的搭配材料。
三、蚯蚓改良土壤?
改良土壤的能手——蚯蚓
①春夏季節,在潮濕的地面上,人們常會發現許多卷曲的小土堆,這便是蚯蚓排出來的糞便。〔A〕當扒開這些土堆時,人們就會看到在一條條橫七豎八交錯在一起的地下坑道里,還真的住著蚯蚓呢!蚯蚓雖小,但它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改良土壤,為農作物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B〕因此,人們稱贊它是改良土壤的能手。
②蚯蚓之所以是“改良土壤的能手”,同它的生態特征有密切的關系。首先,我們來看它的身體構造:蚯蚓的身體,像個圓滾滾的細長筒子,兩頭都是尖尖的,它身體的最前端叫口前葉,這里肉質很厚,伸縮力也強;再往后是口腔,口腔里有許多縱行的皺褶,可以翻出口外。再來看它的吃食過程;蚯蚓吃東西時,就把口腔翻出來,將沙粒、泥土和腐爛的有機物質圍在一起,一齊吞了下去,食物進到咽頭,咽腺會分泌出一種又濕潤又粘稠的液體,可以濕潤和消化食物,把食物團成塊。食物塊經過初步的消化被送進砂囊,砂囊上生有強軔的肌肉,可以收縮,還生有肉面質角膜,能夠不斷地摩擦。這樣,就把沙土磨成了很細致的食物送入胃腸,然后再次進行消化。最后看蚯蚓糞的形成和排泄:食物送入胃腸后,有機物被它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殘渣,由肛門排出來。〔C〕它的糞便,就是人們在地面上見到的卷曲的粘土堆。
③由于蚯蚓糞中增加了許多化學物質,( )既細膩又濕潤,貧瘠的土壤因此變得肥沃起來。〔D〕同時,蚯蚓雖然沒有長著尖牙利齒,卻能靈敏地探索道路,銳利地鑿動泥土,像犁仗一樣不停地耕耘,使堅實的土壤變得疏松,空氣和水分可以更多地深入土中。同時,蚯蚓在耕耘土地時,還常常把細土翻到上面,粗土蓋到下面,送樣就可以減少土壤水分的揮發,對農作物的生長是大有好處的,難怪人們都稱贊它是“改良土壤的能手”。 蚯蚓一般留在土壤表層,但於氣候乾旱時或冬季可鉆入2公尺(7呎)深處。有一個亞洲種於暴雨後能爬樹以防淹溺。蚯蚓為多種鳥獸的食物,又間接為人類提供食物,疏松土壤利於通氣和排水,將有機物質拖入所挖洞穴使加速分解,從而增加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成分。蚯蚓又可作為魚餌,故俗稱釣魚蟲。
蚯蚓以土壤中的動植物碎屑為食,經常在地下鉆洞,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進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長。
蚯蚓是分解者,對于人類來說,它可以分解掉人類生產的有機垃圾,是其變成無機物,供植物等利用。所以說院子里有蚯蚓的話種菜或種花都會長得比較好……同時人的活動會給蚯蚓提供一定的能量來源,比如食物。但是人類對土壤的污染和對水的污染會給蚯蚓的生活環境造成極大危害,威脅到蚯蚓們的生命。
四、改良土壤標準?
在中國標準分類中,土壤改良的標準涉及到地質礦產勘察與開發綜合、土壤、肥料綜合、礦山機械設備綜合、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勘察與巖土工程。
(1)通過施用農家肥、秸桿還田等措施,土壤耕作層有機質含量提高0.1個百分點以上。(2)改造瘠薄地要加厚土層,使耕作層達到20cm以上。改造砂姜黑土或土壤中卵石多的地塊,要清除砂姜卵石并摻合粘土。
五、土壤改良方案什么可以改良土壤?
粘性土壤一般都是酸性的,例如云南的紅土。想要改變粘性非常簡單,加入適量的爐渣土、稻草灰、礱糠灰、以及適量的腐葉土就行了。如要加強土壤的堿性和栽種仙人掌類植物還可加入適量的廢石灰渣。
六、土壤改良的改良劑?
soil amendment又稱土壤調理劑(soil conditioner)。凡主要用于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性質,使其更適宜于植物生長,而不是主要提供植物養分的物料,都稱為土壤改良劑。 例如施石灰用來調整酸性土壤的pH值,施石膏用來抑制土壤中的Na+,HCO3-、和CO32-等離子,施用有益微生物來提高土壤生物活性等。但由于改良土壤結構的物料量大面廣,所以習慣上人們把土壤結構改良劑與土壤改良劑等同起來。 土壤改良劑有多類:(1)礦物類,主要有泥炭、褐煤、風化煤、石灰、石膏、蛭石、膨潤土、沸石、珍珠巖和海泡石等;(2)天然和半合成水溶性高分子類,主要有秸稈類、多糖類物料、纖維素物料、木質素物料和樹脂膠物質;(3)人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有聚丙烯酸類、醋酸乙烯馬來酸類和聚乙烯醇類;(4)有益微生物制劑類等。
七、土壤堿化如何改良?
堿性土壤改良方法:
1、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強土壤的親和性能,如施入腐熟的糞肥、泥炭、鋸木屑、食用用酸性肥料,如硫酸鉛、硫酸亞鐵、硫磺粉、硫酸銨、硝酸銨、氯化銨、過磷酸鈣、磷酸二氫鉀、硫酸鉀等,定向中和堿性。
堿化土壤需施用石膏、磷石膏等以鈣離子交換出
土壤膠體表面的鈉離子,降低土壤的PH值。 設立灌、排渠系,排水洗鹽、種稻洗鹽等,改良鹽堿土; 鹽堿地改良,主要是通過脫鹽劑技術鹽堿土區旱田的井灌技術、生物改良技術進行土壤改良。 石膏用來抑制土壤中的Na+,HCO3-、和CO32-等離子
如果是花卉盆栽,堿性土壤常用的改良方法有以下幾種:
施用硫酸亞鐵:露地花卉可每10平方米施硫酸亞鐵1.5千克,施后可降低0.5單位的pH值;對于粘重土壤,用量可增加1/3。
施用食醋液:施用的醋必須是食用米醋,對于pH值大于7的盆土,可用150~2004音食醋液澆灌,每15~20天一次。
施用硫磺:此法很適于地栽植物,特點是降低pH值較慢,但效果持續時間長。
摻用針葉土:摻施針葉土是改良堿性土壤的最根本方法。針葉土是由腐爛的松柏針葉、殘枝等枯落物及鋸末等漚制而成的,酸性強。一般堿土摻1/5或1/6的針葉土,即適合喜酸性花卉盆栽使用,以上就是關于堿性土壤如何改良的介紹。
八、怎么改良土壤?
土壤改良方法
1、有計劃地輪作換茬:合理安排不同蔬菜,并盡量考慮不同蔬菜的科屬類型、根系深淺、吸肥特點及分泌物的酸堿性等。
2、定期進行土壤消毒
①藥劑法:可用福爾馬林拌土或用硫磺粉熏蒸的方法殺菌。
②日光法:夏季閑茬時期,撤掉棚膜,深翻土壤,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殺菌。
③高溫法:高溫季節,灌水后悶棚,也可采取給土壤通熱蒸汽的方法殺蟲滅菌。
④冷凍法:冬季嚴寒,把不能利用的保護地撤膜后深翻土壤,凍死病蟲卵。
3、改良土壤質地
①蔬菜收獲后,翻土壤,把下層含鹽較少的土壤翻至層與表土充分混勻。
②適當增施腐熟的有機肥,以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
③對表層土含鹽量過高或pH值過低的土壤,可用肥沃土來替換。
④經濟技術條件許可者,可進行無土栽培。
4、以水排鹽
①閑茬時,澆大水,表土積聚的鹽分下淋以降低土壤溶液濃度。
②夏季蔬菜換茬空隙,撤膜淋雨或大水浸灌。使土壤表層鹽分隨雨水流失或淋溶到土壤深層
九、改良土壤的區別?
土壤改良是指的改善土壤性狀,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產量,以及改善人類生存土壤環境的過程。前后的區別主要是提高肥力和固定表土,保護土壤耕層,防止水土流失。
十、土壤改良介質?
土壤改良物質是指為了改良農田、草地、果園及林地的土壤物理、化學和生物等性能而施用到土壤里的物質。土壤改良物質種類很多,大致可分為普通無機肥料(如磷酸鹽、硅酸鹽、鈣鎂磷肥等)、礦物質(如沸石、蛭石、珍珠巖、粉煤灰、石灰、石膏等)、高分子化合物(如有機合成高分子土壤結構改良劑等)、動植物類(如泥炭、腐殖酸加工品、人畜糞、秸稈堆肥、綠肥、污泥、河泥、塘泥以及有益的細菌或微生物等)。我國有施用農家有機肥和栽培綠肥以改良土壤的悠久傳統,是保持我國土壤肥力數千年不衰的重要措施。但施用以上改良物質,需針對當地土壤狀況,合理使用,特別需注意隨時監測其中有無重金屬等有害物質,以免因長期使用而造成土壤污染。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