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氣焚燒爐屬特種設備嗎?
一、尾氣焚燒爐屬特種設備嗎?
焚燒爐不屬于特種設備
生產知廠家需要有當地環保部門頒發的生產許可證就可以了。廢氣焚燒爐 是利用輔助燃料燃燒所發生熱量,把可燃的有害氣體的溫度提高到反應溫度,從而發生氧化分解的設備。廢氣焚燒爐有"直燃式"和"蓄熱式"。所謂"直燃式"指僅燒掉廢氣,熱量不回收。
二、危險廢物焚燒檢測標準?
關于焚燒類危險廢物配伍的檢測指標并沒有強制性規定。具體檢測哪些指標主要依據焚燒污染物控制要求及生產過程控制來確定。《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中對焚燒物要求為:
①焚燒廢物的類別應符合焚燒爐設計的要求。
②焚燒危險廢物時,應保證入爐廢物理化性質穩定,應在焚燒前對危險廢物進行配伍,以使其熱值、主要有機有害組分含量、有機氯含量、重金屬含量、硫含量、水分和灰分滿足焚燒設施的設計要求。
三、含重金屬危險廢物可以焚燒處理嗎?
這是要分情況討論的,不能一概而論。有些重金屬危險廢物焚燒后的飛灰依然是危險廢物,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例如含銅危險廢物,這些含重金屬危險廢物就不可以焚燒處理;但是有些含重金屬危廢焚燒后就不具有危險性了,這類含重金屬危險廢物就可以焚燒處理。所以,具體的還是咨詢環保顧問或者讓環保顧問到現場了解情況。
四、尾氣處理活性炭設備怎么清洗?
用水直接沖洗,然后擦干凈就可以了。
五、生活垃圾焚燒哪些垃圾能焚燒處理?
如果垃圾焚燒是經過嚴格分選的情況下進行焚燒只有塑料袋和普通的生活在專業爐中焚燒根本不用擔心毒性問題!1、2、4、5、6、7根據我的調查發現只有在生活垃圾中3號塑料的毒性最大其次就是有添加劑的塑料了,但是塑料焚燒排放的廢氣大多都是經過過濾的因此毒性可以被忽略。只有在露天焚燒塑料產生的污染最為嚴重!另外最可恥的垃圾焚燒方式就是沒有任何篩選就進行焚燒處理這樣的焚燒毒性也很大!
就是不管什么三七二十一有劇毒的節能燈!有毒的LED燈!電子垃圾!收音機!體溫計!廢電池!手機電池!一同焚燒這樣的焚燒最應該被抵制!不用多說這樣的垃圾焚燒無疑是毒害環境!
六、尾氣處理方法?
汽車解決尾氣問題的方式有:
1、更換火花塞,用清洗劑清洗節氣門;
2、調整點火時間,延遲點火時間,這樣會明顯減少尾氣中的一氧化氮含量;
3、在檢測站填表繳費等待檢測之前,一定要保持汽車怠速熱車狀態;
4、使用汽車尾氣凈化機;
5、清洗三元催化器和氧傳感器,清理空氣濾清器。
七、發酵尾氣處理?
發酵廢氣處理法
(1)吸收法
吸收技術是使用易揮發或不揮發的液體作為吸收劑,利用VOCs中不同氣體在吸收劑中的溶解度不同,使有害氣體被吸收,從而達到凈化廢氣的目的。常用于處理高濕度>(50%)VOCs氣體。該法的處理濃度范圍為500-5000ppm,效率高達95%-98%,但投資較大,設計困難,應用比較少。
(2)吸附法
利用吸附劑發達的多孔結構對有機廢氣中VOCs的吸附作用來達到分離有害污染物的一種技術。在目前應用的吸附劑中,活性炭性能較好,應用較廣,比其它商業可用的吸附劑,如:沸石、分子篩、活性氧化鋁、多孔黏土、吸附樹脂、礦石和硅膠等,有更大的吸/脫附容量和更快的吸附動力學性能。活性炭主要有三種類型即粉末狀活性炭、顆粒狀活性炭、活性炭纖維,活性炭吸附技術主要分為變壓吸附(PSA)和變溫吸附(TSA)。變壓吸附可以實現循環操作,具有自動化程度高、能耗低、安全的優點,但變壓吸附需要不斷加壓、減壓或抽真空,操作頻繁,對設備要求高,能耗巨大,多用于高檔的溶劑回收。固定床變溫吸附法,具有回收效率高,設備簡單,工藝相對成熟等優點。吸附法的缺點是設備龐大,流程復雜,吸附劑需要再生。活性炭吸附法比較適用于處理VOCs濃度為300-5000ppm的有機廢氣,主要用于吸附回收脂肪和芳香族碳氫化合物、大部分含氯溶劑、常用醇類、部分酮類和酯類等;活性炭纖維吸附低濃度以至痕量的吸附質時更有效,可用于回收苯乙烯和丙烯腈等,但費用較活性炭吸附法高。
(3)催化燃燒法
催化燃燒法指借助催化劑將?VOCs在低點燃溫度下(?200-300℃)進行無焰燃燒,廢氣被氧化為?CO2和?H2O。該方法處理有機廢氣的效率能達到?90-99%,且能量消耗少、燃燒溫度低、不易帶來二次污染、運行周期長,可回收熱量,適合處理低濃度的和成分復雜的?VOCs。但使用的催化劑大多數是鉑、鈀等貴金屬,以三氧化二鋁作為載體,而貴金屬價格昂貴,易中毒,而且當凈化低濃度的有機廢氣時需要加入輔助燃料助燃,導致費用增加。現在正在研究開發新型的稀土催化劑以節省貴金屬。
(4)冷凝法
冷凝法是利用物質在不同溫度下具有不同飽和蒸汽壓這一性質,采用降低溫度、提高系統的壓力或者既降低溫度又提高壓力的方法,使處于蒸氣狀態的VOCs冷凝并從廢氣中分離出來的過程。特別適用于處理VOCs濃度在10000ppm以上的較高濃度的有機蒸氣,VOCs的去除率與其初始濃度和冷卻溫度有關。在給定的溫度下,VOCs的初始濃度越大,VOCs的去除率越高。冷凝法在理論上可達到很高的凈化程度,但是當濃度低于幾個ppm時,須采取進一步的冷凍措施,使運行成本大大提高,所以冷凝法不適宜處理低濃度的有機氣體,而常作為其他方法(如吸附法、焚燒法和使用溶劑吸收)凈化高濃度廢氣的前處理,以降低有機負荷,回收有機物。
(5)生物法
生物法較早應用于脫臭,近年來逐漸發展成為VOCs的新型污染控制方法。該方法中,含有VOCs的廢氣由濕度控制器進行加濕后通過生物濾床的布氣板,沿濾料均勻向上移動,在停留時間內,氣相物質通過平流效應、擴散效應、吸附等綜合作用,進入包圍在濾料表面的活性生物層,與生物層內的微生物發生好氧反應,進行生物降解,生成CO2和H2O。生物降解法設備簡單,運行維護費用低,無二次污染等優點,尤其在處理低濃度、生物可降解性好的氣態污染物時更顯其經濟性。體積大和停留時間長是生物法的主要問題,同時該法對成分復雜的廢氣或難以降解的VOCs去除效果較差。
(6)等離子法
當外加電壓達到氣體的放電電壓時,氣體被擊穿,產生包括電子、各種離子、原子和自由基在內的混合體。利用這些高能電子、自由基等活性粒子和廢氣中的污染物作用,使污染物分子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生分解,以達到降解污染物的目的。有機化合物,產物為CO2、CO和H2O。若有機物是氯代物,則產物應加上氯化物,而無中間副產物。降低了有機物的毒性,同時避免了其他方法中的后期處理問題。適于處理風量大、組分復雜的?VOCs氣體,特別適用于惡臭氣體的處理。
等離子體按粒子溫度可分為平衡態(電子溫度=離子溫度)與非平衡態(電子溫度>>離子溫度)兩類。非平衡態等離子體電子溫度可上萬度,離子及中性離子可低至室溫,即體系表觀溫度仍很低,故稱“低溫等離子體”,一般由氣體放電產生。氣體放電有多種形式,其中工業上使用的主要是電暈放電(在去除廢氣中的油塵上應用已相當成熟)和介質阻擋放電(用于廢氣中難降解物質的去除)兩種。等離子體法的優點是處理VOCs濃度范圍廣,去除率高,無二次污染,但是單位處理量降解能耗偏高,并且裝置放大受反應器結構限制,目前較多協同催化、吸附等方法處理VOCs。
(7)UV光解法
利用高能UV紫外線光束分解空氣中的氧分子產生游離氧(即活性氧),因游離氧所攜帶正負電子不平衡所以需與氧分子結合,進而產生臭氧,臭氧具有很強的氧化性,通過臭氧對有機廢氣、惡臭氣體進行協同光解氧化作用,使有機廢氣、惡臭氣體物質降解轉化成低分子化合物、水和二氧化碳。
八、秸稈焚燒發電怎么處理?
程稈焚燒產生蒸汽,用汽輪機帶動發電機發電。
九、吉林焚燒秸稈怎么處理?
吉林省吉林市地區秋季玉米收獲以后,玉米秸稈現在不允許焚燒,在原先可以焚燒時候,玉米秸稈就在玉米地抱成堆直接焚燒。燒成玉米秸稈灰,就直接撒均勻玉米地里。
十、有機廢氣怎么焚燒處理?
有機廢氣是石化、塑料、印刷、涂料、油漆等行業排放的常見污染物。有機廢氣通常含有碳氫化合物、含氧有機化合物、氮、硫、鹵素、含磷有機化合物等。如果這些廢氣得不到處理,直接排放到大氣中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危害人類健康。
(1)催化燃燒原理
催化燃燒是典型的氣固相催化反應。催化燃燒通過催化劑降低了反應的活化能,豐富了催化劑表面的反應物分子,提高了反應速率,使無焰燃燒在較低的起燃溫度200-300℃下進行,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并放出大量的熱量。
(2)有機廢氣催化燃燒處理工藝流程
根據廢氣的預熱方式和富集方式,催化燃燒過程可分為三種類型。
1.預熱類型
預熱是催化燃燒最基本的流動形式。有機廢氣溫度低于100℃,濃度也低,熱量不能自給。因此,在進入反應器之前,有必要在預熱室中加熱。燃燒凈化氣體在熱交換器中與未處理的廢氣進行熱交換,以回收部分熱量。該過程通常使用氣體或電加熱來將溫度升高到催化反應所需的起燃溫度。
2.自熱平衡公式
有機廢氣排放時,溫度高于起燃溫度(約300℃),有機物含量較高。熱交換器回收部分凈化氣體產生的熱量,在正常運行下無需補充熱量即可保持熱平衡。通常,在催化燃燒反應器中只需要布置一個電加熱器來點火。
3.吸附-催化燃燒
當有機廢氣流量大、濃度低、溫度低,且催化燃燒需要大量燃料時,有機廢氣可通過吸附裝置吸附在吸附劑上進行濃縮,然后通過熱空氣吹掃將有機廢氣解吸成高濃度有機廢氣(可濃縮10倍以上),然后進行催化燃燒。此時,無需添加熱源即可維持正常運行。
有機廢氣催化燃燒工藝的選擇主要取決于:
(1)燃燒過程中釋放的熱量,即廢氣中可燃物質的類型和濃度。
(2)起燃溫度,即有機組分的性質和催化劑活性。
(3)熱量、回收率等。當回收的熱量超過預熱所需的熱量時,不需要外部補充熱源就可以實現自熱平衡運行,這樣比較經濟。
(4)有機廢氣催化燃燒的應用范圍。
催化燃燒可以處理幾乎所有的碳氫化合物有機廢氣和惡臭氣體。吸附-催化燃燒法更適用于化工、涂料、絕緣材料等無回收價值行業排放的低濃度、多組分廢氣。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