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廢棄物處理依據法律的是 不屬于實驗室廢棄物處理依據法律的是
一、化學實驗室產生的廢棄物怎樣處理?
對于實驗后產生的高危害物質,以及其他對人體和環境可能造成嚴重損害或污染的廢棄物,實驗室首先應對其進行化學處理(滅活處理),然后用包裝物密封包裝,并貼上標簽,注明廢棄物的名稱、劑量單位、數量等,由實驗室暫時存放于安全位置。
2.對于一般實驗廢棄物,實驗室應用塑料袋、紙箱等物包裝,并貼上標簽,注明廢棄物的名稱、單位、數量等,由實驗室暫時存放于安全位置。
3、接到關于統一收集處理實驗廢棄物的通知之后,各實驗室應將須處理的實驗廢棄物歸攏,列好清單(一式兩份),在清單上注明廢棄物的名稱、單位、數量,做好匯總,并在規定的時間內將實驗廢棄物安全地移送至規定的統一收集點進行移交。
二、污水處理的法律依據?
2013年9月18日國務院第24次常務會議通過的《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三、電梯里撒尿處理的法律依據?
故意在電梯里尿尿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
1、擾亂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秩序,致使工作、生產、營業、醫療、教學、科研不能正常進行,尚未造成嚴重損失的;
2、擾亂車站、港口、碼頭、機場、商場、公園、展覽館或者其他公共場所秩序的;
3、擾亂公共汽車、電車、火車、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
四、法律的法律依據是指什么?
法律是根據憲法制定的。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在內容上所具有的國家根本法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它的法律地位高于普通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
憲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據,普通法律的內容都必須符合憲法的規定。與憲法內容相抵觸的法律無效。
五、遺體處理法律依據?
第一條 為了加強殯葬管理,推進殯葬改革,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殯葬管理的方針是:積極地、有步驟地實行火葬,改革土葬,節約殯葬用地,革除喪葬陋俗,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
第三條 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全國的殯葬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殯葬管理工作。
第四條 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暫不具備條件實行火葬的地區,允許土葬。
實行火葬和允許土葬的地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并由本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備案。
第五條 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國家提倡以骨灰寄存的方式以及其他不占或者少占土地的方式處理骨灰。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實行火葬的具體規劃,將新建和改造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計劃。
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墓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
第六條 尊重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自愿改革喪葬習俗的,他人不得干涉。
六、案件處理流程及法律依據?
行政案件處理流程:收到舉報,立案,調查取證(包括現場檢查,詢問,其他方式收集證據),調查終結提出處罰建議,法制部門審核,向當事人告知,當事人提出陳述,申辯或聽證,作出處罰決定,當事人履行處罰,結案
七、如何處理微生物實驗室的廢棄物?
處理微生物實驗室的廢棄物方法:
1、操作感染性或任何有潛在危害的廢物時,必須穿戴手套、口罩和防護服。對有多種成份混和的醫學廢料,應按危害等級較高者處理。處理含有銳利物品的感染性廢料時應使用防刺破手套。
2、實驗室產生的感染性廢物必須嚴格區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廢物,一旦分開后,感染性廢物必須加以隔離。
3、感染性廢物應分類丟入垃圾袋,所有收集感染性廢物的容器都應有“生物危害”標志,或使用“紅色”容器。
4、液體性感染性廢料,應確保容器無泄漏,每日加入1:20的84消毒液消毒后倒入下水道。
5、每日的感染性廢物、設備和玻璃器皿均通過壓力蒸汽滅菌去除污染。處理過程應保證在121℃進行(被處理物中心溫度不低于115℃),時間60~90分鐘(不少于20分鐘)。
6、初消毒后的廢物用黃色塑料袋包裝后,轉交洗消員集中送交醫療垃圾處理站。
八、政策是法律的靈魂,是制定法律的依據?
在公安工作中,政策與法律的關系是( )。A.政策是法律的靈魂,是制定法律的依據B.法律是政策的定型化、條文化、規范化C.執行政策與執行法律是一致的D.公安工作是政策性與法律性相結合的一項工作參考答案:A B C D
九、矛盾糾紛處理法律依據?
是這樣的,承擔矛盾糾紛化解職能的責任主體,應當建立矛盾糾紛化解工作領導責任制,主要負責人為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第一責任人。
對跨行政區域、跨部門、跨行業、涉及人數眾多、社會影響較大的矛盾糾紛,應當加強聯動配合,依法及時進行預防和化解。
十、建筑渣土處理法律依據?
申請建設工程渣土處置核準:
1.申請表;
2.申請人營業執照或組織機構代碼證;
3.城鄉規劃或國土資源、城鄉建設、交通、水務、城市管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的建設規劃或土地使用、場地平整、建(構)筑物拆除、建筑施工、河道清淤、道路開挖的文件;
4.建筑垃圾處置方案(包括建筑廢棄物的分類、裝載地點、運輸路線和距離、種類、數量、消納地點、回收利用事項);
5.與取得處置核準的運輸企業簽訂的建筑垃圾運輸合同;
6.建設施工工地出入口設置符合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凈車出場設施或沖洗臺的圖紙及照片;
7.有建筑垃圾消納場備案的證明文件;
8.繳納工程渣土處理費和受納費的憑據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