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廢棄物收集方法 實驗室廢棄物收集方法有哪些
一、實驗室收集氧氣的方法?
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可以用向上排氣法收集;氧氣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選擇氣體的收集方法時,應該考慮氣體的水溶性、密度等方面的因素.
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或排氣法收集氧氣;根據氣體的水溶性、密度等方面考慮收集氣體的方法.
二、化學廢棄物的收集與儲存方法準則?
A.盛裝廢棄物的容器應存放于避光、低溫、通風、潮濕的專用房間或倉庫
B.固體廢棄物可用塑料瓶、塑料袋或塑料桶密封保存
C.液體廢棄物可收集于塑料桶、無色或棕色玻璃瓶中密封保存
D.氣體廢棄物可吸收至合適的溶劑中,用棕色玻璃瓶密封保存
三、實驗室中收集氧氣的方法?
常見的方法有 一 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 采用固固加熱裝置,用排水法收集 原理 2 KClO3 ===加熱 MnO2 === 2 KCl + 3 O2 二 加熱高錳酸鉀 裝置同上 原理 2 KMnO4 === 加熱 ==== K2MnO4 + MnO2 + O2 三 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分解過氧化氫 裝置采用固液型, 用排水法 原理 2 H2O2 == MnO2 === 2 H2O + O2 以上均是常見的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至于還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如過氧化鈉和二氧化碳 ,超氧化鉀和二氧化碳等
四、化學性實驗廢棄物收集和儲存方法?
固體廢棄物可用塑料瓶、塑料袋或塑料桶密封保存 氣體廢棄物可吸收至合適的溶劑中,用棕色玻璃瓶密封保存 液體廢棄物可收集于塑料桶、無色或棕色玻璃瓶中密封保存。
(1)分類收集儲存原則
首先應對實驗室廢物進行分類收集、分區存儲。分類收集是指按實驗室廢物的類別、性質和狀態不同,將它們分別予以收集。
例如,將廢水與廢液分類收集,一般固廢與危險廢物分類收集等。
(2)安全收集儲存原則
在收集儲存之前,首先應明確實驗室廢物的性質和特點,針對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收集儲存方式,以保證在收集儲存過程中不會發生起火、爆炸、泄漏、腐蝕、揮發等危害人身安全與環境的行為。
例如,廢酸類廢液應遠離活潑金屬(如鈉、鉀、鎂等),避免產生有毒氣體等物質(如硫化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易燃類廢物應遠離產生火花、火焰的物質和場所(火源),并且儲存量不能太大;有機物多為易揮發的液體,不僅易燃而且大多還有毒性,密封之后應放在通風處,嚴防泄漏。
總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定要保證實驗室廢物收集儲存達到安全水平,且風險可控。
(3)及時收集儲存原則
要防止實驗室工作人員離開實驗室后,將未及時收集儲存的廢物遺忘,留下安全環保隱患。
例如,氟化氫等易揮發物質會對人體的呼吸道產生刺激性,若不及時收集處理,會對實驗室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產生危害,并污染實驗室和外環境。
(4)相似相近收集儲存原則
相似相近原則是指性質或處理方式、方法等相似相近的實驗室廢物應收集在一起儲存。這樣的收集儲存有利于實驗室廢物后續的轉運、利用和處理處置,省去后續再細分的麻煩。
例如,被同一種同位素污染的廢物可收集在一起儲存;硫酸、鹽酸等性質相近的酸性廢液可收集在一起儲存等。
(5)單獨收集儲存原則
實驗室廢物中有些廢物性質比較獨特,或者具有特殊價值和可回收利用,應進行單獨收集儲存。
例如,汞單質就是比較特殊的物質,汞是常溫下唯一呈液態的金屬,它不僅易蒸發,而且有毒,同時還可以與多種非金屬發生反應,所以應當單獨收集;而像含有鉑、鈀等貴重金屬的廢催化劑或者廢液等,也應當單獨收集儲存,以便在后續的廢物處理處置中將其中的貴重金屬提取出來。
(6)最小化原則
為了降低環境風險,消除環保隱患,實驗室應盡量減少廢物儲存量,盡可能回收利用,或者對其進行簡單的濃縮。
對于能夠經過預處理后直接進入市政廢物處理系統(如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危廢處理廠等)的實驗室廢物,應及時轉運外出處理處置,避免大量儲存,進而也減少了后續的集中處理處置量。
(7)定期清理原則
為了避免實驗室廢物收集儲存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意外,應對收集儲存
五、實驗室制完乙炔后用什么方法收集?
1、實驗室制完乙炔用向下排水集氣法收集乙炔。 2、小知識:實驗室制乙炔 實驗室制乙炔用飽和食鹽水和電石反應: CaC2+2H2O=Ca(OH)2+C2H2↑ 注意:要用飽和食鹽水,因為如果用蒸餾水,則反應過快,生成的乙炔容易爆炸。飽和食鹽水中的水少,所以比較安全。 ??????實驗室中常用電石跟水反應制取乙炔.電石中因含有少量鈣的硫化物和磷化物,致使生成的乙炔中因混有硫化氫、磷化氫等而呈難聞的氣味.在常溫下,電石跟水的反應是相當激烈的,可用分液漏斗控制加水量以調節出氣速度.也可以用飽和食鹽水代替水,這樣,可以使反應較平穩.通常,乙炔發生裝置用燒瓶(或廣口瓶)和插有分液漏斗及直角導氣管的雙孔塞組成.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良好后把幾塊電石放入燒瓶,從分液漏斗滴水(或飽和食鹽水)即產生乙炔.如果把電石跟水的反應式寫成: CaC2+H2O→C2H2↑+CaO 是錯誤的.因為在有水存在的情況下,CaO不可能是鈣的最終產物,而Ca(OH)2(CaO水化)是最終產物才是合理的.正確的化學式應是: CaC2+2H2O→C2H2↑+Ca(OH)2 為了得到較純凈的乙炔,可以把從發生器出來的氣體先經CuSO4溶液洗氣再收集.乙炔只微溶于水,應排水收集.用電石跟水反應制乙炔不應使用啟普發生器,塊狀電石和水在常溫下即能發生反應,表面上似乎符合啟普發生器的使用條件,但當關閉啟普發生器的活塞時,乙炔氣雖能把水壓入球形漏斗以使電石跟水脫離接觸,但集存在球體內的大量水蒸氣(電石跟水反應放熱)卻仍在緩緩繼續跟電石發生反應,就是說,關閉活塞后,乙炔不能完全停止發生.這樣,乙炔將緩緩從球形漏斗的上口間斷逸出.平時,我們總能聞到電石有難聞的氣味,就是因為電石跟空氣里的水蒸氣反應的結果.如果小量制取乙炔時,也可以用試管配單孔塞作反應容器,但應在試管口內松松塞一團棉花,以阻止泡沫進入導氣管.
六、實驗室收集SO2氣體可用方法?
氣體污染物的采集方法可以分為直接采樣法、有動力采樣法和被動式采樣法。
1.直接采樣法:
是將氣體樣品直接采集在合適的氣體收集器內,再帶回實驗室分析,所得結果代表污染物的瞬間或短時間內的平均濃度。直接采樣法不需要使用專用吸收劑,采集完后直接進入氣相色譜即可進行分析,方法簡便,適用于大多數氣體污染物的分析。該法主要用于氣體污染物濃度較高的場所,且存在氣體樣品與收集容器的器壁易發生化學反應、吸附、解析和滲漏等問題。
2.有動力采樣法:
是用一個抽氣泵將氣體樣品通過吸收介質,使氣體樣品中的待測物質濃縮在吸收介質中,而達到濃縮采樣的目的。吸收介質通常是液體和多孔狀的固體顆粒物,其不僅濃縮了待測污染物,提高了分析靈敏度,并有利于去除干擾物和選擇不同原理的分析方法。
3.被動式采樣:
是基于氣體分子擴散或滲透原理采集氣態物質的方法。這種采樣器小巧輕便,可制成一支鋼筆大小,用作個體接觸劑量評價的監測,也可放在欲測場所連續采樣,間接用作環境空氣質量評價的監測。
HORIBA大氣污染SO2監測儀內置了帶有選擇性透過膜的芳香烴阻隔器,這樣就大大降低了相關成分的干擾。與HORIBA所獨特設計的流路相結合,在延長阻隔器工作壽命的同時避免由于樣品流量的變化對測定結果的影響。
七、實驗室收集NO的辦法?
原理: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收集:只能用排水法,因為一氧化氮會和氧氣反應,2NO+O2==2NO2,而二氧化氮可以和水反應得到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
裝置:制取裝置和制氫氣一樣,收集用排水法。
八、化學實驗廢棄物收集和儲存的方法準確的是?
(1)酸類廢棄化學品
酸類廢棄化學品應遠離活潑金屬和接觸后即產生有毒氣體的物質。
(2)堿類廢棄化學品
堿類廢棄化學品應遠離酸性及性質活潑的化學品。
(3)易燃廢棄化學品
宜置于暗冷處并遠離有氧化作用的酸或產生火花、火焰的物質,且其儲存量不可太多。
(4)氧化劑類廢棄化學品
應放在暗冷處,并遠離還原劑。
(5)與水易反應的廢棄化學品
應存放在干冷處并遠離水。
(6)與空氣易反應的廢棄化學品
應進行隔絕空氣處理并蓋緊瓶蓋。
(7)遇光易變化的廢棄化學品
應存放在深色瓶中,避免陽光照射。
(8)可變成過氧化物的廢棄化學品
可變成過氧化物的廢棄化學品應存放在深色瓶中,并蓋緊瓶蓋。
(9)有機廢棄化學品
有機廢棄化學品多為易揮發的液體,易燃且有毒性,應存放在藥柜最底層且通風良好,謹防地震時傾倒摔裂。
(10)劇毒類廢棄化學品
需要密封保存且與酸性物質隔離,儲存于陰涼干燥處。
(11)腐蝕類廢棄化學品
必須嚴密包裝,不允許泄漏,置于陰涼干燥處,嚴禁與液化氣體和其他物品共存。
(12)易爆類廢棄化學品
需密封保存且遠離火種,置于陰涼處,儲存時輕拿輕放以防爆炸。
▼
九、實驗室收集乙烯氣體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乙烯是一種難溶于水,密度接近空氣的無色氣體。實驗室制備氣體一般用排空氣法或排水法。乙烯難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但因為相對分子質量是28,非常接近空氣29,因此如果用排空氣法收集則容易混有空氣,因此實驗室收集乙烯最佳方法是排水法。
十、液體廢棄物不可收集于哪里?
1.液體廢棄物分為有機和無機液體廢棄物兩種,對于有毒、有害廢液,不得隨意排放,應該分類收集,定點存放,實驗室必須設置帶有分類標簽的廢液桶。
2 廢液桶裝滿后,應該轉移至學校統一安排的存放地點,專人負責安全保管,廢液收集桶的存放地點必須張貼危險警告牌及告示。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