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強度是怎樣的標準?
碳排放強度是怎樣的標準?
目前暫無具體數據確立碳排放強度的標準,但是肯定是在經濟平穩凳族發展的前提下,碳排放量越低越好。
碳排放強度是指每單位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所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該指標主要是用來衡量一國經濟同碳排放量之間的關系,如果一國在經濟增陵粗洞長的同時,每單位國民生產總值所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下降,那么說明該國就實現了一個低碳的發展模式。
在2009年9月22日于美國紐約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尺枯席胡錦濤宣布,中國將在2020年前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強度。“十二五”規劃提出,五年期間全國碳排放強度要下降17%。
碳排放強度,也就是GDP碳排放,或GDP能耗、GDP能耗歲告強度,等等,都是一個意思。
“低碳經濟”只是一個概念而已,目前為止沒有統一的標準。最初提出“低碳經濟”的人(好象是一個國外的經濟學家),主要是出于對經濟增長中對化石能源巨大依賴的擔憂而提出肢團的,主旨也是在探討轉變能源的利用方式,提倡能源來源的多元化,和二氧化碳的減排、和全球的氣候變化無關。
至于“高碳經濟”乎饑明,就更無聊了,坦率地講,有“低碳經濟”的提法,并不需要一定有“高碳經濟”的提法與之對應。目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高級工程師”、“高級總裁”,難道一定要有“低級工程師”、“低級總裁”與之對應嗎。“高碳經濟”的提法就是這樣,是一些無聊的中國人(好些還是院士或者院士候選人呢)杜撰出來的。
就你的問題而言,我覺得,1)目前沒有你所說的強度等級數據,至少沒有統一的被一致接受的標準;2)經濟或者產業的發展,實際上不能用“低碳”或者“高碳”來衡量,不同的產業其能耗水平是不一樣的,不是說喊喊口號,就能降低能耗的,比如:發一度電消耗煤炭的水平,就是280~325克之間;煉一噸鋼的綜合能耗就是760克,全世界都一樣,這些能耗水平是熱力學定律決定的,提倡“低碳經濟”也好,不提倡也罷,都一樣;3)完成畢業論文嘛,本身就是一個“百家爭鳴”的事情,鑒于目前沒有統一的強度等級數據,那就自己定義一個好了,至少還算“原始創新”呢。
碳排放強度和排放指數的定義:
碳排放強度是指單位國民生產總值碳排放總量。
碳排放強度指數=1-(碳排放強度-全省碳排昌耐放強度平均值)÷全省碳排放強度平均值。碳排放強度指數大于或等于1者以1計,小于或等于0者以0計,即低于或等擾衡于耐李春平均值的碳排放強度指數為1;高于或等于平均值2倍者,指數將為負,但為了保證指數為0-1之間,其指數以0計。
碳排放強度是怎樣的標準?
目前暫無具體數據確立碳排放強度的標準,但是肯定是在經濟平穩凳族發展的前提下,碳排放量越低越好。
碳排放強度是指每單位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所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該指標主要是用來衡量一國經濟同碳排放量之間的關系,如果一國在經濟增陵粗洞長的同時,每單位國民生產總值所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下降,那么說明該國就實現了一個低碳的發展模式。
在2009年9月22日于美國紐約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尺枯席胡錦濤宣布,中國將在2020年前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強度。“十二五”規劃提出,五年期間全國碳排放強度要下降17%。
碳排放強度,也就是GDP碳排放,或GDP能耗、GDP能耗歲告強度,等等,都是一個意思。
“低碳經濟”只是一個概念而已,目前為止沒有統一的標準。最初提出“低碳經濟”的人(好象是一個國外的經濟學家),主要是出于對經濟增長中對化石能源巨大依賴的擔憂而提出肢團的,主旨也是在探討轉變能源的利用方式,提倡能源來源的多元化,和二氧化碳的減排、和全球的氣候變化無關。
至于“高碳經濟”乎饑明,就更無聊了,坦率地講,有“低碳經濟”的提法,并不需要一定有“高碳經濟”的提法與之對應。目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高級工程師”、“高級總裁”,難道一定要有“低級工程師”、“低級總裁”與之對應嗎。“高碳經濟”的提法就是這樣,是一些無聊的中國人(好些還是院士或者院士候選人呢)杜撰出來的。
就你的問題而言,我覺得,1)目前沒有你所說的強度等級數據,至少沒有統一的被一致接受的標準;2)經濟或者產業的發展,實際上不能用“低碳”或者“高碳”來衡量,不同的產業其能耗水平是不一樣的,不是說喊喊口號,就能降低能耗的,比如:發一度電消耗煤炭的水平,就是280~325克之間;煉一噸鋼的綜合能耗就是760克,全世界都一樣,這些能耗水平是熱力學定律決定的,提倡“低碳經濟”也好,不提倡也罷,都一樣;3)完成畢業論文嘛,本身就是一個“百家爭鳴”的事情,鑒于目前沒有統一的強度等級數據,那就自己定義一個好了,至少還算“原始創新”呢。
碳排放強度和排放指數的定義:
碳排放強度是指單位國民生產總值碳排放總量。
碳排放強度指數=1-(碳排放強度-全省碳排昌耐放強度平均值)÷全省碳排放強度平均值。碳排放強度指數大于或等于1者以1計,小于或等于0者以0計,即低于或等擾衡于耐李春平均值的碳排放強度指數為1;高于或等于平均值2倍者,指數將為負,但為了保證指數為0-1之間,其指數以0計。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