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物如何處理(醫療廢物如何處理)
一、醫療廢物如何盛裝及處理?
要用專用醫廢袋,專人運送
二、儀器如何正確處理廢物廢液?
廢液的處理要求
實驗室產生的廢液主要有兩種,一是化學性實驗廢液,主要包括多余的樣品、標準曲線、樣品分析殘液、失效的貯藏液和洗液、大量洗滌水,如各種酸堿廢液、含氟廢液、重金屬廢液等。二是一般廢水,主要包括儀器清洗用水、實驗室的清掃用水以及大量使用的洗滌用水等等。如果不能對這些廢液進行妥善的處理,其將對周圍的環境產生極大的不良的影響,甚至會危及到其他生物和人的生命。對于實驗室廢液收集和管理,根據不同廢棄液的化學特性,實驗室可以將廢棄液進行分類再貯存到統一規定的密閉容器中,與此同時還要對廢棄液的種類、貯存的時間進行標明。待廢液打到一定量后,依據廢棄液的性質和其組成成分,考慮采用合適方法進行處理回收;另一方面,如果實驗室本身沒有能力處理,則要將廢棄液定期收集起來,并聯系具有此種能力和處理資格的單位對其進行統一的處理。1. 無機酸類:將廢酸慢慢倒入過量的含碳酸鈉或氫氧化鈣的水溶液中或用廢堿互相中和,中和后用大量水沖洗。
2. 氫氧化鈉、氨水:用6mol/L鹽酸水溶液中和,用大量水沖洗。
3. 含氰廢液:加入氫氧化鈉使pH值在10以上,加入過量的高錳酸鉀(3%)溶液,使CN-氧化分解,可加入過量的次氯酸鈉和氫氧化鈉溶液,靜置2天,經檢測安全后,可倒入常規廢液桶。
4. 普通簡單的廢液: 如石油醚、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等可直接倒入廢液桶中,廢液桶盡量不要密封,不能裝太滿(3/4即可)
5. 有特殊刺激性氣味的液體倒入專門的廢液桶內立即封蓋,統一處理。廢液的處理,要充分了解不同廢液的處理方法,在處理過程中要注意毒性氣體、爆炸性物質的產生,需要佩戴專業的防護用具。
三、什么是醫療廢物,醫療廢物廢物分類及處理?
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主要分為感染性、損傷性、病理性、藥物性和化學性5類。主要處理方式有焚燒(回轉窯、熱解、等離子)和非焚燒(高溫蒸汽、微波、化學)兩種。
四、物理廢物處理方法?
預處理:預處理技術主要有壓實、破碎、分選和脫水
物化處理:浮選、溶液浸出、穩定化/固化處理等
生物處理分類:好氧堆肥處理、厭氧消化處理、微生物浸出、其他生物處理技術(有機固體的蚯蚓處理技術)
熱處理:高溫下的焚燒、熱解(裂解)、焙燒、燒成、熱分解、煅燒、燒結等
五、醫療廢物處理方案?
1、建立醫療廢物暫存處,并且方便醫療廢物裝卸及運送車輛的出入,嚴禁露天存放。
2、各臨床科室、門診部、輔助科室、藥房等科室產生的醫療廢物每日匯總運送至倉庫貯存,并做好臺賬、記錄備查。嚴禁將醫療廢物混入其他廢物和生活垃圾中,同時嚴禁將生活垃圾和其他廢物(如輸液瓶、輸液袋、小藥瓶等)混入醫療廢物中。
3、各科室應按要求對醫療廢物進行分類收集、包裝在貯存箱內,貼好標識,并貯存在倉庫內,不得隨意堆放。對包裝破損、包裝外表污染、有液體滲漏的醫療廢物,各部門有義務重新包裝、標識。
六、房車衛生間廢物如何處理?
應該是按分類裝到垃圾袋內,然后扔到規定的垃圾桶內
七、農村醫療單位醫療廢物如何處理?
農村醫療單位醫療廢物處理辦法: 第二十一條,不具備集中處置醫療廢物條件的農村,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按照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要求,自行就地處置其產生的醫療廢物。 自行處置醫療廢物的,應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使用后的一次性醫療器具和容易致人損傷的醫療廢物,應當消毒并作毀形處理 能夠焚燒的,應當及時焚燒 不能焚燒的,消毒后集中填埋
八、醫療廢物超過48小時如何處理?
醫療廢物超過48小時應由專門處理部門進行處置
九、消毒處理后的醫療廢物如何處置?
一、嚴格執行《消毒管理辦法》和《醫療廢物管理條例》。
二、治療室布局合理,清潔區、污染區分區明確,標志清楚。醫護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三、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應分類放置,無菌物品應有滅菌標志和日期,規范消毒使用,定期消毒更換。
四、無菌物品必須一人一用一滅菌。一次性醫療用品不得重復使用。
五、保持室內清潔衛生。定期對空氣、各種物體表面及地面進行常規消毒。
六、使用后的各類醫療廢物,按照《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分類進行收集。
十、醫療機構醫療廢物處理記錄如何填寫?
填寫時間,數量,重量,產生科室,交接人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