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衛星怎么樣
東方紅一號衛星
東方紅一號衛星是1970年4月24日中國自行研制并成功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它的任務是進行衛星技術試驗,探測電離層和大氣密度。衛星自重173千克,采用自旋姿態穩定方式,初始軌道參數為近地點439公里,遠地點2384公里,傾角68.5度,運行周期114分鐘。衛星外為直徑約1米的近似球體的多面體,它以20.009兆赫頻率播放《東方紅》樂曲。
東方紅一號衛星返回式衛星
從1974年到1996年,中國共發射了17顆返回式遙感衛星,有16顆按計劃正常返回地面。它們當中最長的在太空飛行15天,送回的大量遙感資料已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和國防現代化建設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巨大。返回式衛星上良好的微重力環境,為開展空間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微量力科學研究提供了有利條件。衛星質量1800-2100千克,工作壽命3-15天。
東方紅二號甲衛星
東方紅二號甲衛星是在東方紅二號衛星基礎上改進研制的中國第一代實用通信衛星。它也是一顆雙自旋穩定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該衛星1988年3月7日首次發射,現已發射3顆,分別定點于東經87.5度、東經110.5度、東經98度,覆蓋個中國。此型號衛星主要用于國內通信、廣播、電視、傳真和數據傳輸。外形尺寸直徑2.1米高3.68米的圓柱體衛星質量441千克,有效載荷4個C波段轉發器,工作壽命4年半。
東方紅三號衛星
東方紅三號衛星是中州派耐國迄今為止發射的通信衛星中,性能最先進、技術最復雜、難度最大的衛冊春星,達到了國際同類衛星的先進水平。東方紅三號衛星于1997年5月12日發射,5月20日成功定點于東經125度赤道上空。東方紅三號衛星采用全三軸姿態穩定技術、雙組元統一推進技術、碳纖維復合材料結構等先進技術,可滿足國內各種通信業務的需要。
技術參數
外形尺寸:2220×2200×1720(毫米)的雙翼六面體,雙翼展開后總長度為 18.096米。
衛星質量:1206千克(靜止軌道),有效載荷24個C波段轉發器,工作壽命8年。
風云二號衛星
風云二號衛星是中國第一代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于1997年6月10日發射,定點于東經105度赤道上空,它主要為提高中國氣象預報的準確性、及時性及氣象科研服務。衛星采用雙自旋穩定方式,星上裝載的多通道掃描輻射計及數據收集轉發系統能取得可見光云圖、紅外云圖和水汽分布圖。它還可收集氣象、海洋、水文等部門數據,收集平臺的觀測數據監測。
東方紅三號衛星 技術參數
外形尺寸:直徑2.1米,高1.6米的圓柱體
衛星質量:起飛時1369千克,工作壽命3-4年。
資源一號衛星
資源一號衛星是太陽同步極地軌道、無線電傳輸的對地觀測遙感衛星,將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在中國3個地面站配合下,衛星傳輸的遙感圖像可覆蓋中國全部陸地、海域和大部分鄰國的全部或大部分領域,并可獲取國外任一區域的地面圖像信息,經地面加工處理成各種所需的圖片,供用戶使用。資源一號衛星1988年經中國和巴羨悉西政府批準、進行聯合研制。
技術參數
外形尺寸:2000×1800×2250(毫米)的單翼六面體
衛星質量:1540千克,有效載荷五譜段CCD相機等,工作壽命2年。
編輯本段其他衛星
1.東方紅四號大平臺/鑫諾二號衛星
鑫諾二號衛星的主要服務對象是我國大陸、港澳臺地區的通信廣播用戶。該衛星使用我國正在研制的新一代大型靜止軌道衛星公用平臺,即東方紅四號衛星平臺,裝載22路Ku頻段大功率轉發器,衛星壽命末期輸出功率10500W,發射重量5100kg(東方紅三號衛星為中等容量通信衛星,可裝載有效載荷200公斤,整星功率1800瓦,可裝載24路中校功率轉發器),設計壽命15年,使用長征三號乙(CZ-3B)運載火箭由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整星指標和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該平臺由電源、測控、數據管理、姿態和軌道控制、推進、結構與機構、熱控等分系統組成,全三軸穩定控制方式。該平臺輸出總功率為8000-10000瓦,并具有擴展至10000瓦以上的能力,能為有效載荷提供功率約6000-8000瓦。該平臺可承載有效載荷重量600-800公斤,整星最大發射重量可達5200公斤,可采用長征三號乙、阿里安和質子號等運載火箭發射。該平臺設計壽命15年。
2.北斗導航試驗衛星(Beidou)
北斗導航試驗衛星由CAST研制,并將自行建立第一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北斗導航系統。
北斗導航系統是全天候、全天時提供衛星導航信息的區域導航系統。這個系統建成后,主要為公路交通、鐵路運輸、海上作業等領域提供導航服務,對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北斗導航試驗衛星 的首次發射成功,為北斗導航系統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發射北斗導航試驗衛星采用的是長征三號甲 運載火箭。這次發射是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63次飛行。
3.中星22號
“中星-22號”為實用型地球同步通信衛星,是“東方紅三號”的后續星。衛星質量為2.3噸,設計使用壽命8年 ,主要用于地面通信業務,由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經營。
據了解,衛星進入轉移軌道后,將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和航天遠洋測量船等測控網的跟蹤控制下,定點于東經98度赤道上空。
4.風云二號(FY-2)
風云二號衛星是一個直徑2.1m,高1.6m的圓柱體,包括天線在內衛星總高度為3.1m,重約600kg,衛星姿態為自旋穩定,自旋轉速為100±1轉/分鐘,衛星設計壽命為3年。
衛星裝有多通道掃描輻射計和云圖轉發等有效載荷,可獲取有關可見光云圖、晝夜紅外和水汽云圖;播發展寬數字圖象、低分辨率云圖和S波段天氣圖:獲取氣象、海洋、水文數據收集平臺的觀測數據;收集空間環境監測數據。衛星工作于東經105°E赤道上空,位置保持精度為東西±0.5°、南北±1°。
風云二號衛星由CAST和上海航天局共同研制生產的,CAST承擔衛星控制、推進、轉發、天線、測控及部分結構等分系統1997年6月10日20時,風云二號衛星用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在衛星地面測控站、遠望二號測量船的測控管理下,衛星完成了星箭分離、衛星起旋、遠地點調姿、遠地點發動機點火、二次解鎖分離、準靜止軌道漂移等工作,衛星于6月17日定點成功。
風云二號衛星繼承東方紅二號甲衛星自旋穩定模式基礎上,采用了多通道掃描輻射計、三通道微波傳輸、章動控制等一些新技術。衛星主要性能指標達到了國際90年代初期同類靜止氣象衛星的水平。
風云二號氣象衛星是空間技術、遙感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高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定向覆蓋、連續遙感地球表面與大氣分布,具有實時性強、時間分辨率高、客觀性和生動性等優點。
5.風云一號 (FY-1)
中國的極軌氣象衛星系列,共發射了3顆,即FY-1A,1B,1C。
FY-1A,1B分別于1988年9月和1990年9月發射,是試驗型氣象衛星。這兩顆衛星上裝載的遙感器 成像性能良好,獲取的試驗數據和運行經驗為后續衛星的研制和管理提供了有意義的數據。
FY-1C于1999年5月10日發射,運行于901千米的太陽同步極軌道,衛星設計壽命3年。衛星的主要遙感器是甚高分辨率可見光-紅外掃描儀,通道數由FY-1A/B的5個增加到10個,分辨率為1100米。
衛星獲取的遙感數據主要用于天氣預報和植被、冰雪覆蓋、洪水、森林火災等環境監測.
6.東方紅一號衛星(DFH-1)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在甘肅酒泉東風靶場一舉成功,由此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制并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衛星采用自旋穩定方式。電子樂音發生器是全星的核心部分,它通過20MHz短波發射系統反復向地面播送“東方紅”樂曲的前八小節。
7.東方紅二號(DFH-2)
于1984年4月8日首次發射成功。共研制和發射3顆東方紅二號衛星,從1970年開始研制到每三顆星發射,經歷了近16年。“東方紅二號”的發射成功,開始了用我國自己的通信衛星進行衛星通信的歷史。
8.東方紅二號甲(DFH-2A)
東方紅二號甲是東方紅二號衛星的改型星,其預研工作開始開1980年。
第一顆東方紅二號甲衛星于1988年3月7日發射成功,不久相繼成功發射了第二顆和第三顆星,它們分別定點于東徑87.5°、110.5°、98°;第四顆星由于運載火箭第三級故障而未能進入預定軌道。
幾年來,3顆衛星工作情況良好,達到了設計使用指標,在我國電視傳輸、衛星通信及對外廣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9.東方紅三號衛星(DFH-3)
東方紅三號衛星是中國新一代通信衛星,主要用于電視傳輸、電話、電報、傳真、廣播和數據傳輸等業務。
星上有24路C頻段轉發器,其中6路為中功率轉發器;其它18路為低功率轉發器。服務區域包括:中國大陸、海南、臺灣及近海島嶼。中功率通道的EIRP≥37dbW,低功率通道的EIRP≥33.5dbW。在地影期間,全部轉發器工作。衛星壽命末期輸出功率≥1700W:衛星允許的有效載荷質量達170kg。
衛星工作于地球靜止軌道,位置保持精度,東西和南北均為±0.1°;天線指向誤差為:俯仰和滾動均為±0.15°,偏航為±O.5°。衛星工作壽命8年,壽命末期單星可靠度為0.66。
衛星可與多種運載火箭相接口(ZC-3A、ARIANE-4等),衛星平臺采用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的公用平臺(基本型),可作為中型的多種應用目的。
東方紅三號衛星具有國際同類衛星(中型容量)的先進水平。
10.實踐一號衛星(SJ-1)
科學探測和技術試驗衛星.于1977年3月3日發射入軌,1979年5月11日衛星軌道壽命結束,星上長期工作的遙測系統一直清晰地向地面發回遙測信息。
實踐一號是一顆自旋穩定的衛星,只經歷不到10個月的時間就成功發射升空。
11.資源一號(ZY-1)
地球資源衛星是我國第一代傳輸型地球資源衛星。1988年中國和巴西兩國政府聯合簽定議定書,決定在資源一號衛星的基礎上,由中巴雙方共同投資,聯合研制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簡稱CBERS)。
資源一號主要用來監測國土資源變化;估計森林蓄積量,農作物長勢,快速查清洪澇、地震的估計損失,提出對策;對沿海經濟開發,灘涂利用,水產養殖,環境污染等提供動態情報;同時勘探地下資源,使之合理開發、使用等。資源一號衛星重1450公斤,壽命兩年。運行軌道為太陽同步軌道,軌道高778公里、傾角98.5度,軌道周期100.26分鐘,回歸周期26天,降交點地方時11:20。衛星為長方體,單翼太陽帆板。衛星采用三軸穩定的姿控方式和S波段及超短波測控體制。
資源一號衛星已于1999年10月14日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12.中巴地球資源衛星(CBERS)
中巴資源衛星 在中國資源一號原方案基礎上,由中、巴兩國共同投資,聯合研制中巴地球資源衛星(代號CBERS)。并規定CBERS投入運行后,由兩國共同使用。
資源一號衛星是我國第一代傳輸型地球資源衛星,星上三種遙感相機可晝夜觀察地球,利用高碼速率數傳系統將獲取的數據傳輸回地球地面接收站,經加工、處理成各種所需的圖片,供各類用戶使用。
由于其多光譜觀察、對地觀察范圍大、數據信息收集快,特別有利于動態和快速觀察地球地面信息。
由于衛星設置多光譜觀察、對地觀察范圍大、數據信息收集快,并宏觀、直觀,因此,特別有利于動態和快速觀察地球地面信息。
該衛星在我國國民經濟的主要用途是;其圖像產品可用來監測國土資源的變化,每年更新全國利用圖;測量耕地面積,估計森林蓄積量,農作物長勢、產量和草場載蓄量及每年變化;監測自然和人為災害;快速查清洪澇、地震、林火和風沙等破壞情況,估計損失,提出對策;對沿海經濟開發、灘涂利用、水產養殖、環境污染提供動態情報;同時勘探地下資源、圈定黃金、石油、煤炭和建材等資源區,監督資源的合理開發。
看是什么作用的衛星,目前遙感衛星方面,
主流的商業衛星都是國外的,國產的衛星也有精度比較高的,
比如空間機電研究所隱襲的02B衛星,精度能夠達到2.5M。
但是國內的商業衛星整體精度以及數據質量還是趕不上國外的商業衛星,老牌衛星有快鳥,上天10年了,現在塵攜彎仍然還是很好的在運行。。。
國內的高精衛星不是沒有,但是都是派悶軍工保密衛星,不能投入商業化使用。
中國衛星技術不錯,但是資源浪費了不少,比如9號衛星就傷透了億萬人民的心。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