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甲烷總烴和vocs的關系(非甲烷總烴和vocs的大小關系)
一、非甲烷總烴和vocs的換算?
不是換算的關系。
非甲烷總烴和VOCS均是綜合性評價因子,用于評價經篩選后,除項目特征的、有毒有害物質外的,一般無相關排放標準和質量標準要求的烴類和揮發性有機物。
由于揮發性有機物從定義上大于非甲烷總烴,所以VOCS的范圍大于非甲烷總烴。
實際應用過程中,非甲烷總烴應用于如油類揮發等 氣態污染物中以烴類為主的評價。
如評價污染物中還含有其他非烴類有機污染物,如溴代有機物等,用VOCS作為綜合評價因子評價。
目前各地已逐步開始實行VOCS總量控制。所以雖然報告以非甲烷總烴計算的總量,但非甲烷總烴屬揮發性有機污染物VOCS,故直接計入VOCS總量即可。
二、vocs和非甲烷總烴有什么區別?
非甲烷總烴又稱非甲烷烴。根據《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 GB16297-1996)以及《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詳解》,非甲烷總烴指除甲烷以外所有碳氫化合物的總稱,主要包括烷烴、烯烴、芳香烴和含氧烴等組分,實際上是指具有C2-C12的烴類物質。《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非甲烷總烴的測定—氣相色譜法》( HJ /T38-1999) 將非甲烷總烴定義為“除甲烷以外的碳氫化合物( 其中主要是C2-C8) 的總稱”。烴類物質在通常條件下,除甲烷外多以液態或固態存在。隨著時間推移,非甲烷總烴按照近幾年標準中《固定污染源廢氣 總烴、甲烷和非甲烷總烴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HJ38—2017)、《環境空氣 總烴、甲烷和非甲烷總烴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HJ604—2017)對于總烴與非甲烷總烴的定義均是在標準規定的測定條件下,在氣相色譜儀的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FID)上有響應的氣態有機化合物的總和,從總烴中扣除甲烷以后其他氣態有機化合物的總和即為非甲烷總烴。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TO,1989)對揮發性有機物的定義為:熔點低于室溫而沸點在50 ℃ ~260 ℃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總稱,美國聯邦環保署EPA 將VOCs 定義為: 室內常溫常壓下即可揮發的有機化合物,在我國的《合成革與人造革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21902—2008)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是指常壓下沸點低于250 ℃,或者能夠以氣態分子的形態排放到空氣中的所有有機化合物(不包括甲烷),在《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0—2015)中揮發性有機物是指參與大氣光化學反應的有機化合物,或者根據規定的方法測量或核算確定的有機化合物。
三、vocs非甲烷總烴排放量標準?
VOCs非甲烷總烴排放的標準有如下
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1993)
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
煉焦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6171-1996)
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試行)(GB 18483-2001)
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2002)
儲油庫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0950-2007)
汽油運輸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0951-2001)
加油站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0952-2007)
合成革與人造革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1902-2008)
鋁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5465-2010)
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GB/T 27630-2011)
橡膠制品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7632-2011)
煉焦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6171-2012)
軋鋼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8665-2012)
電池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0484-2013)
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1570-2015)
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1571-2015)
合成樹脂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1572-2015)
燒堿、聚氯乙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5581-2016)
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GB 37822—2019)
制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7823-2019)
涂料、油墨及膠粘劑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7824-2019)
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GBZ 2.1-2019)
工業防護涂料中有害物質限量(GB 30981-2020)
?
四、總烴和非甲烷總烴區別?
非甲烷總烴是指從總烴測定結果中扣除甲烷后剩余值。而總烴是指在規定條件下在氣相色譜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上產生響應的氣態有機物總和。按通常理解,NMHC是指除甲烷以外的所有可揮發的碳氫化合物(其中主要是C2~C8)。但這種理解不具備實際可操作性,不能作為NMHC的定義。
五、甲烷和非甲烷總烴的和等于總烴嗎?
甲烷和非甲烷總烴的和不等于總烴
非甲烷總烴通常是指除甲烷以外的所有可揮發的碳氫化合物(其中主要是C2~C8)。大氣中的NMHC超過一定濃度,除直接對人體健康有害外,在一定條件下經日光照射還能產生光化學煙霧,對環境和人類造成危害。
六、非甲烷總烴縮寫?
按現行國標(HJ604-2017),非甲烷總烴(NMHC)定義為從總烴測定結果中扣除甲烷后剩余值,而總烴是指在規定條件下在氣相色譜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上產生響應的氣態有機物總和。按通常理解,NMHC是指除甲烷以外的所有可揮發的碳氫化合物(其中主要是C2~C8)。但這種理解不具備實際可操作性,不能作為NMHC的定義。
七、非甲烷總烴的計算?
把乙烷,乙烯,乙炔的ppm值挨個轉化為mg/m3然后加起來就是最后非甲烷總烴。
八、甲烷與非甲烷總烴的區別?
區別:
甲烷和非甲烷總烴都屬于烷烴類,前者是分子量小的氣體,后者有氣體也有液體,沸點比甲烷高。
非甲烷烴通常是指除甲烷以外的所有可揮發的碳氫化合物(其中主要是C2~C8),又稱非甲烷總烴。因為與甲烷不同,有較大的光化學活性,是形成光化學煙霧的前體物。
九、非甲烷總烴轉換公式?
把乙烷,乙烯,乙炔的ppm值挨個轉化為mg/m3然后加起來就是最后非甲烷總烴。
十、非甲烷總烴如何過濾?
1、非甲烷總烴處理—光催化法。
環保除臭裝備光解催化氧化裝備特制的高能高臭氧紫外線(UV)光束照耀惡臭氣體,轉變惡臭氣體的份子鏈布局,使有機或有機高份子惡臭化合物份子鏈,在高能紫外線光束照耀下,降解轉釀成低份子化合物或完整礦化生成CO2和H2O。
2、非甲烷總烴處理—活性碳吸附法
活性炭應該算是最為簡略常用的廢氣處置方法了。
有機廢氣經由過程集氣罩收集后,經由過程牢固吸附床內的活性炭層的過流斷面,在一定的停留時間內,因為活性炭外面與有機廢氣份子間互相引力的感化發生物理吸附(又稱范德華吸附),從而將廢氣中的有機成分吸附在活性炭的閑暇外面,從而使廢氣獲得污染,污染后的干凈氣體經由過程主風機抽引送往煙囪達標排放。
3、非甲烷總烴處理—高溫等離子法。
高溫等離子體降解污染物是應用這些高能電子、自由基等活性粒子和廢氣中的污染物感化,使污染物份子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生分化,并發生后續的各類反應以到達分化污染物的目標。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