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甲烷總烴和tvoc的區別(非甲烷總烴與tvoc的區別)
一、非甲烷總烴和tvoc有什么區別?
非甲烷總烴的定義
非甲烷總烴(NmHc),又稱非甲烷烴。《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詳解》中定義為:指除甲烷以外所有碳氫化合物的總稱,主要包括烷烴、烯烴、芳香烴和含氧烴等組分。烴類物質在通常條件下,除甲烷外多以液態或固態存在,并依據其分子量大小和結構形式的差別具有不同的蒸氣壓,因而作為大氣污染物的非甲烷總烴,實際上是指具有C2~C12的烴類物質。烴類物質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其具體的物理化學性質視單體組成及濃度而定。而《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非甲烷總烴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HJ/T38-1999)中的定義為:指除甲烷以外的碳氫化合物(其中主要是C2~C8)的總稱。在規定的條件下所測得的非甲烷總烴,是對于氣相色譜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有明顯響應的除甲烷外碳氫化合物總量,以碳計。
1)TVOCs的定義和范疇
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s,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又稱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我國《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2002)和《室內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技術規范》(HJ/T167-2004)將其定義為:利用Tenax GC或Tenax TA采樣,非極性色譜柱(極性指數小于10)進行分析,保留時間在正己烷和正十六烷之間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我國《室內裝飾裝修材料內墻涂料中有害物質限量》中VOC含量的定義是:涂料中總揮發物含量扣減水分含量,即為涂料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R煉油與石油化學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11/447-2007)定義為:在20℃條件下蒸氣壓大于或等于0.01kPa,或者特定適用條件下具有相應揮發性的全部有機化合物的統稱。0美國ASTM D 3960-98標準將其定義為:任何能參加大氣光化學反應的有機化合物。美國聯邦環保署(EPA)的定義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是除CO、CO2、H2CO3、金屬碳化物、金屬碳酸鹽和碳酸銨外任何參加大氣光化學反應的碳化合物。世界衛生組織(WHO,1989)對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定義為:熔點低于室溫而沸點在50~260℃之間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總稱。
總之,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s)和非甲烷總烴(NmHc)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大多數情況下又是一致的,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所涵蓋的范疇大于非甲烷總烴。通常認為,沸點高于260℃的化合物的揮發排放速率可以忽略不計,因此不考慮在20℃條件下蒸氣壓的下限(0.01kpa)是可以的,對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各種定義差別不大,也就可簡明統一為:熔點低于室溫而常壓下沸點在260℃以下的具有揮發性的全部有機化合物的統稱。
3)因此,苯系物既屬于非甲烷總烴類,又屬于TVOCs類,但在環評中必須注意:
一是在現階段的環境影響評價中,針對排氣筒排放廢氣中的VOCs以及廠界環境空氣中的VOCs,以“非甲烷總烴”和幾種特定的單項物質(如苯、甲苯、二甲苯等)作為控制指標;針對包括逸散性排放在內的VOCs總量排放控制,以單位產品向環境中排放的有機溶劑質量作為控制指標。
二是苯系物與非甲烷總烴的異同。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等)隸屬于非甲烷總烴類,在污染源強分析、污染源監測、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等過程中,單獨關注并評價苯系物環境影響的同時,應注意二者的相互關系。
以上資料匯總自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
二、總烴和非甲烷總烴區別?
非甲烷總烴是指從總烴測定結果中扣除甲烷后剩余值。而總烴是指在規定條件下在氣相色譜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上產生響應的氣態有機物總和。按通常理解,NMHC是指除甲烷以外的所有可揮發的碳氫化合物(其中主要是C2~C8)。但這種理解不具備實際可操作性,不能作為NMHC的定義。
三、甲烷和非甲烷總烴的和等于總烴嗎?
甲烷和非甲烷總烴的和不等于總烴
非甲烷總烴通常是指除甲烷以外的所有可揮發的碳氫化合物(其中主要是C2~C8)。大氣中的NMHC超過一定濃度,除直接對人體健康有害外,在一定條件下經日光照射還能產生光化學煙霧,對環境和人類造成危害。
四、甲烷與非甲烷總烴的區別?
區別:
甲烷和非甲烷總烴都屬于烷烴類,前者是分子量小的氣體,后者有氣體也有液體,沸點比甲烷高。
非甲烷烴通常是指除甲烷以外的所有可揮發的碳氫化合物(其中主要是C2~C8),又稱非甲烷總烴。因為與甲烷不同,有較大的光化學活性,是形成光化學煙霧的前體物。
五、非甲烷總烴縮寫?
按現行國標(HJ604-2017),非甲烷總烴(NMHC)定義為從總烴測定結果中扣除甲烷后剩余值,而總烴是指在規定條件下在氣相色譜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上產生響應的氣態有機物總和。按通常理解,NMHC是指除甲烷以外的所有可揮發的碳氫化合物(其中主要是C2~C8)。但這種理解不具備實際可操作性,不能作為NMHC的定義。
六、非甲烷總烴的計算?
把乙烷,乙烯,乙炔的ppm值挨個轉化為mg/m3然后加起來就是最后非甲烷總烴。
七、非甲烷總烴和vocs的換算?
不是換算的關系。
非甲烷總烴和VOCS均是綜合性評價因子,用于評價經篩選后,除項目特征的、有毒有害物質外的,一般無相關排放標準和質量標準要求的烴類和揮發性有機物。
由于揮發性有機物從定義上大于非甲烷總烴,所以VOCS的范圍大于非甲烷總烴。
實際應用過程中,非甲烷總烴應用于如油類揮發等 氣態污染物中以烴類為主的評價。
如評價污染物中還含有其他非烴類有機污染物,如溴代有機物等,用VOCS作為綜合評價因子評價。
目前各地已逐步開始實行VOCS總量控制。所以雖然報告以非甲烷總烴計算的總量,但非甲烷總烴屬揮發性有機污染物VOCS,故直接計入VOCS總量即可。
八、非甲烷總烴轉換公式?
把乙烷,乙烯,乙炔的ppm值挨個轉化為mg/m3然后加起來就是最后非甲烷總烴。
九、非甲烷總烴如何過濾?
1、非甲烷總烴處理—光催化法。
環保除臭裝備光解催化氧化裝備特制的高能高臭氧紫外線(UV)光束照耀惡臭氣體,轉變惡臭氣體的份子鏈布局,使有機或有機高份子惡臭化合物份子鏈,在高能紫外線光束照耀下,降解轉釀成低份子化合物或完整礦化生成CO2和H2O。
2、非甲烷總烴處理—活性碳吸附法
活性炭應該算是最為簡略常用的廢氣處置方法了。
有機廢氣經由過程集氣罩收集后,經由過程牢固吸附床內的活性炭層的過流斷面,在一定的停留時間內,因為活性炭外面與有機廢氣份子間互相引力的感化發生物理吸附(又稱范德華吸附),從而將廢氣中的有機成分吸附在活性炭的閑暇外面,從而使廢氣獲得污染,污染后的干凈氣體經由過程主風機抽引送往煙囪達標排放。
3、非甲烷總烴處理—高溫等離子法。
高溫等離子體降解污染物是應用這些高能電子、自由基等活性粒子和廢氣中的污染物感化,使污染物份子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生分化,并發生后續的各類反應以到達分化污染物的目標。
十、非甲烷總烴可燃嗎?
可燃。
按現行國標(HJ604-2017),非甲烷總烴(NMHC)定義為從總烴測定結果中扣除甲烷后剩余值,而總烴是指在規定條件下在氣相色譜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上產生響應的氣態有機物總和。按通常理解,NMHC是指除甲烷以外的所有可揮發的碳氫化合物(其中主要是C2~C8)。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