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實驗類型
一、生化實驗類型
大分子物質水解反應
生物對大分子的淀粉、蛋白質和脂肪不能直接利用,必須靠產生的胞外酶將大分子物質分解才能被微生物吸收利用。胞外酶只要為水解酶,通過加水裂解大的物質為較小的化合物,使其能被運輸至細胞內。
淀粉酶水解淀粉為小分子的糊精、雙糖和單糖;脂肪酶水解脂肪為甘油和脂肪酸;蛋白酶水解蛋白質為氨基酸等。這些過程均可通過觀察細菌菌落周圍的物質變化來證實;淀粉遇碘液會產生藍色,但細菌水解淀粉的區域,用碘測定不在產生藍色,表明細菌產生淀粉酶。脂肪水解后產生脂肪酸可改變培養基的pH,使pH降低,加入培養基的中性紅指示劑會使培養基從淡紅色變成深紅色,說明胞外存在著脂肪酶。
糖發酵試驗
糖發酵試驗是常用的鑒別微生物的生化反應,在腸道細菌的鑒定上尤為重要。絕大多數細菌都能利用糖類作為碳源和能源,但是它們在分解糖類物質的能力上有很大的差異。有些細菌能分解某種糖產生有機酸(如乳糖、醋酸、丙酸等)和氣體(如氫氣、甲烷、二氧化碳的等);有些細菌只產酸不產氣。例如大腸桿菌能分解乳糖和葡萄糖產酸并產氣;傷寒桿菌分解葡萄糖產酸不產氣,不能分解乳糖;普通變形桿菌分解葡萄糖產酸產氣,不能分解乳糖。
發酵培養基含有蛋白胨,指示劑(溴甲酚紫),倒置的德漢氏小管和不同的糖類。當發酵產酸時,溴甲酚紫指示劑可由紫色(pH6.8)變為黃色(pH5.2)。氣體的產生可由倒置的德漢氏小管中有無氣泡來證明。
IMViC反應
IMViC反應是吲哚試驗、甲基紅試驗、伏-普試驗和檸檬酸試驗4個試驗的首字母縮寫。這四個實驗主要是用來快速鑒別大腸桿菌和產氣桿菌,多用于水的細菌檢查。
吲哚試驗:某些細菌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形成吲哚(靛基質),吲哚能與對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作用生成玫瑰吲哚而呈紅色。
甲基紅試驗:某些細菌在糖代謝過程中,分解葡萄糖產生丙酮酸,丙酮酸進一步被分解成為甲酸、乙酸、琥珀酸等,使培養基pH下降至4.5以下,加入甲基紅指示劑可呈紅色。如細菌分解葡萄糖產酸量少,或產生的酸進一步轉化為其他物質(如醇、醛、酮、氣體和水),培養基pH在5.4以上,加入甲基紅指示劑呈橘黃色。本試驗常與V-P試驗一起使用,因為前者呈陽性的細菌,后者通常為陰性。
伏-普(二乙酰)試驗:某些細菌能發生如下轉換:葡萄糖→丙酮酸(脫羧)→乙酰甲基甲醇→2,3—丁烯二醇,在有堿存在時氧化成二乙酰,后者和胨中的胍基化合物起作用產生粉紅色的化合物。本試驗目的在于測定細菌產生乙酰甲基甲醇的能力。
檸檬酸試驗:當細菌利用銨鹽作為唯一氮源,并利用檸檬酸鹽作為唯一碳源時,若細菌能利用這些鹽作為氮源和碳源而生長,則能利用檸檬酸鈉產生碳酸鹽,從而與利用銨鹽產生的氨反應,形成NH4OH,使培養基呈堿性,使指示劑溴麝香草酚藍(BTB)由淡綠轉為深藍。
二、做一次尿素碳14呼氣試驗需要進行多長時間,多久可以出結果呢?
中核海得威公司的尿素碳14呼氣試驗進行一次前后需要15~25分鐘,做完馬上可以檢測出結果,該試驗比較快速簡便。
三、甲烷,氫氣,CO,將其中兩個并到一起一針測出,求助
甲烷,氫氣,CO,將其中兩個并到一起一針測出
如果確定你的樣品中只有CH4、H2和CO的話,建議用氫氣做載氣,GC-TCD檢測。然后氫氣的濃度=1-CH4濃度-CO濃度
四、碳13呼氣試驗后排便什么顏色
碳13尿素呼氣試驗是一種用來檢測幽門螺桿菌的醫學試驗。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可以在胃中生長的細菌,可導致胃炎、消化性潰瘍,并與胃癌密切相關,所以如果能及早檢測出是否感染此菌,并對癥下,將減少胃腸道炎癥和潰瘍等疾病的機會。碳13尿素呼氣試驗是最新、快速、無痛苦而且無輻射的幽門螺桿菌檢測技術,不需要做胃鏡,只需輕松呼氣,測定呼氣成份,立即能檢測出是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結果準確度高達97%。
碳13呼氣試驗通常在空腹狀態或餐后2小時后進行。患者需憋氣5秒鐘,吹氣收集第一袋呼氣;然后口服碳13尿素試劑,靜坐30分鐘后,再次吹氣收集第二袋呼氣。檢測結果大概需要10分鐘。
有些情況會影響檢測結果。比如,近一個月使用了殺滅幽門螺旋桿菌的抗生素患者;近兩周使用了抑制胃酸物的患者;大量吸煙、肺功能低下等人群。
五、鑒別氫氣、二氧化碳、甲烷需要的試劑是?
CO2通到澄清氫氧化鈣的溶液有沉淀,氫氣甲烷燃燒藍色火焰,但甲烷燃燒生成物有CO2
六、設計一個實驗,鑒別氫氣,一氧化碳,甲烷寫出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和結論)
分別點燃 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燒杯 如沒有水珠產生的是 一氧化碳
過一會迅速倒轉燒杯到如少量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則是甲烷 沒有明顯變化的是氫氣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