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十年來生態環境變化(污染情況,治理情況)
中山網訊 “每次來中山,中山都有新變化、新進展。”國家環保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副巡視員李遠由衷而言。11月7日至8日,國家環保部調研組在調研我市創建全國生態市后認為,中山舉全市之力推進生態市建設卓有成效,創建過程中的一些舉措不僅僅在廣東,在全國也是一種值得推廣的經驗。
在調研座談會上,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鄧小兵介紹說,我市創建全國生態市工作從2004年開始,創建之初就把創建工作作為中山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新目標。5年來,在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環保、規劃、建設、農業等部門齊心協力,精心編制了生態市建設規劃,廣泛動員,依托科技,圍繞生態城市、生態農業、生態漁業、生態林業、生態旅游、生態工業等建設,高起點、高標準地開展了創建活動。
據了解,在創建過程中,我市成立了以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啟紅任組長,鄧小兵任常務副組長的生態建設領導小組,以加強生態市建設的組織和工作目標責任落實;舉全市之力,深入開展了石岐河整治、建設城鎮污水處理廠等12項生態市建設重點工程;大力發展生態產業,有效鞏固了生態保護和建設成果;加強污染防治,提高工業污染源監督管理水平。
鄧小兵說,通過創建工作,中山有效控制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基本實現了《生態市建設規劃(2005-2020)》的近期目標。經過自查,已經達到生態市建設的5項基本條件和19項建設指標要求,創建工作取得了經濟、社會和環境“三贏”效益。
調研組成員、省環保局副局長陳敏稱,她幾乎每個月都會來中山,對創建生態市工作非常熟悉。她認為,中山在創建工作中認識到位、投入到位、落實到位,通過創建生態市促進了中山“三個適宜”新型城市的建設、促進了生態保護建設、促進了全民生態意識的提高。
李遠說,通過對火炬區污水廠、橫門紅樹林、五桂山生態保護區等地的實地調研,發現每次來中山這里都會有新變化、新進展。他認為,中山對創建生態市建設的認識非常深刻,舉全市之力推進工作進展,做了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中山在創建生態市過程中的一些舉措不僅僅在廣東,在全國也是一種很好的經驗。
望采納,謝謝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