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大師有GB7251-2013全套的最新規范??
收利用和處理。5.8.2.2 回收利用原則:避免浪費。5.8.2.3 減量化原則:通過重復利用、破碎、壓縮、焚燒等手段減少固體廢物的體積和數量。5.8.2.4 無公害原則:廢物處理必須遵守國家現行環保及衛生法規標準要求。5.8.2.5 分散與集中處理相結合的原則:分類收集的廢物分別進行處理。5.8.3 污物分類收集與轉運的管理5.8.3.1 醫療機構應設置三種以上顏色的污物袋,黑色袋裝生活垃圾,黃色袋裝醫用垃圾(如感染性廢棄物),放射性廢棄物和其他特殊的廢棄物使用有特殊標志的污物袋進行收集。使用的污物袋應有明顯標識且堅韌耐用、不漏水。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及化學性廢物不能混合收集。明確為傳染病病人所產生的醫療廢物應當使用雙層包裝物收集,并及時密封。5.8.3.2 醫療機構應建立嚴格的污物分類收集與存放制度,有專人負責管理,生活垃圾與醫療廢物(醫用垃圾)應分開處置,不得混放。銳器不應與其他廢棄物混放,用后必須穩妥安全地置入銳器容器中。5.8.3.3 分散的污物袋要定期收集集中。污物袋應每日運出病房或科室,并運往指定的集中存放地(暫存點),放入有標識、帶蓋的污物桶(箱)內,防止污物的滲漏。5.8.3.4 醫療廢物集中存放地(暫存點)應有明顯警示標識,并有防鼠、防蚊蠅、防蟑螂、防盜、防泄漏等安全措施。同時,應設有沖洗及消毒設施,每日沖洗及消毒,清洗過程的廢水應排入醫院污水系統。5.8.3.5 醫療廢物(包括使用過的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輸血器等廢棄物)應交由當地環境保護行政部門指定的處置單位作無害化處理,并做好“轉移聯單”登記與保存(三年)。一般情況下其交接轉運時間不超過48小時。小型醫療機構如一級醫院、社區醫療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可按污物數量及存放條件適當延長轉運時間,具體時限由縣(市、區)環境保護行政部門規定。5.8.3.6 醫療廢物指定的處置單位必須施行密封轉運,其車輛應每轉運一次消毒一次。所處置的用后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輸血器,不得轉賣他用。5.8.3.7 凡收集、轉運或直接接觸醫療廢物的人員必須經培訓合格并注意加強個人防護。5.8.4 感染性廢棄物的消毒處理無任是液體污物(如排泄物、嘔吐物等)還是固體污物的消毒處理均按照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2002年版)執行。非可燃性固體污物應先消毒再處置;可燃性的污物,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律采用焚燒處理。5.9 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輸血器等使用后的處理5.9.1 醫療機構必須對每個科室使用后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輸血器等的數量進行登記,并和醫院定點處置單位的數量核對一致,嚴防人為流失。5.9.2 凡參與一次性醫療用品處理的人員必須經培訓合格并加強個人防護。5.9.3 在具備集中處置醫療廢物條件的城市與地區,采用一次性銳器盒(符合國家要求的)收集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針頭及其他銳利物者,一般情況下可不進行消毒、毀形(有特殊要求的除外),用有標識的黃色袋盛裝后,交由指定的處置單位作焚燒等無害化處理。5.9.4 不具備集中處置醫療廢物條件的地區,醫療機構應當按照當地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要求,自行就地處置。自行就地處置應當符合以下基本要求:5.9.4.1 使用過的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和輸血器等物品必須就地進行毀形消毒,并及時作焚燒處理。焚燒爐廢氣排放符合國家標準。不能焚燒的,應當毀形消毒后集中填埋。14155.9.4.2 一次性使用輸血袋、采血后的一次性使用注射器可放入專用收集袋直接焚燒;不能采用焚燒方法的,必須先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浸泡60min(針筒要打開)后,經毀形后作集中填埋處理。5.9.4.3 一次性使用輸液器使用后先剪下針頭部分,并將輸液管剪斷,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60min以上,放入專用的收集袋集中焚燒或填埋。5.9.4.4 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應使用毀形器進行毀形,然后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60min以上;沒有接觸人體的一次性注射器只毀形不需消毒。然后放入專用的收集袋集中焚燒或填埋。5.9.4.5 明確沒有污染的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如輸液袋(瓶)、配制藥物的針筒等,使用后不需浸泡消毒,只需毀形。然后放入專用的收集袋集中焚燒或填埋。5.10 檔案管理醫院感染管理科應對本單位有關醫院感染管理文件、報表、技術性書面材料等資料定期整理、歸案,并作永久性保存。各科科室有關消毒與醫院感染管理原始記錄、監測記錄、報表等資料,應至少保存3年。5.11 考核與評價5.10.1 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及管理機構、人員配置情況。5.10.2 醫院感染管理各種制度制訂及落實情況。5.10.3 醫院感染監控情況:是否按要求開展院感監控工作,院感暴發時是否及時上報。5.10.4 醫院消毒隔離措施的落實是否符合《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技術規范》的要求。5.10.5 醫院污水、污物的管理是否符合規范要求。附件1 門診日志格式:就診日期姓名性別年齡職業患者詳細住址身份證號碼/聯系方式發病日期診斷(病名)初診復診處理備注備注內填入內容:凡檢查、報卡情況請填入備注欄內。16附件2 傳染病疫情登記本格式: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